搜索
 

谋划水利“十三五”推进水生态文明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咸宁日报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总体部署,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新思路,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建设“五个湖北”的总体布局和市委市政府融入“一带一路”,开拓“一江一山”,深入实施绿色崛起战略,统筹推进小康、创新、绿色、开放、幸福咸宁建设,打造中国中部“绿心”和国际生态城市的要求,以强化水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实现水利现代化和促进人水和谐为发展方向,以水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为重点内容,以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的工程体系为核心,以科学规范、优质高效的管理体系为保障,以依法治水和科技兴水为手段,积极深化水利改革,积极破解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水利问题,全面提升水利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坚持“六大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民生至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抓好防洪保安、水利精准扶贫、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重点工作,让水利发展成果普惠群众。二是坚持以水为贵、节水优先,积极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力争以最小的水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是坚持人水和谐、空间均衡,从生态文明的高度,强化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刚性约束力,严格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四是坚持统筹兼顾、系统治理,综合考虑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社会发展与水利建设等的关系,科学制定水利发展目标,开展山水田林综合治理。五是坚持改革驱动、两手发力,积极构建法制健全、体制科学、运行高效的水管理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六是坚持科技引领、提质增效,推进水利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建设,构建水利信息化综合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水利现代化水平。实现“六大目标”一是实现防汛抗旱减灾目标。长江咸宁段达到防御1954年型洪水标准,重要支流重点河段和斧头湖、西凉湖、黄盖湖等重要湖泊达到20~50年一遇防洪标准。其他中小河流和主要防洪保护区防洪排涝能力达到国家标准,平原湖区超70%农田易涝面积达到10年一遇排涝标准。水库除险加固全部完成,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和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投入使用。二是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目标。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6.17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80立方米以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新增1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区。建成一些重点防汛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全市县级及以上城镇供水保障率达到100%,农村供水保证率达到95%,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三是实现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目标。全市主要湖泊、河流、水库水生态明显改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城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50%以上县市区实施水生态文明创建。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600平方公里,有效遏制人为水土流失。新增农村水电装机1万千瓦。基本阻断疫区血吸虫病传播。四是实现行业能力建设目标。水文、水资源、水土保持和湖泊保护、水库大坝安全等监测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水利信息化体系、水利防汛和水政监察设施建设、水利人才队伍培养、水利科技创新得到进一步增强。五是实现水利管理与改革目标。基本建立“事权清晰、权责一致、规范高效、监管到位”的水行政管理体制,建立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指标体系和考核制度,形成水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机制,建成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水利综合执法体制。六是实现水利精准扶贫目标。2019年底前全面稳定解决贫困村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贫困地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力争达到80%以上、集中供水率力争达到85%以上、供水保证率达到90%以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2020年底前贫困地区农田灌溉保证率、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抓好“十大任务”一是抓紧实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通过配套改造、升级联网及新建规模化厂,进一步提高农村供水保证率、水质合格率,自来水入户率和工程运行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工程,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落实管护主体,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二是加快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在继续加强长江河势控制整治和堤防维护管理的同时,加快实施以淦河、陆水、富水三大河流为主的重要中小河流治理,使治理河段达到国家防洪标准。加强城市水利工作,着力提高城镇防洪标准和排涝能力,咸宁城区、赤壁城区河段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其他县城城区河段达到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加大山洪灾害防治力度,开展重点防治区山洪沟治理工作。三是继续实施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加快实施仍存在险情的南川、香山、云溪等3座大中型水库和151座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继续推进完成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四是全面实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完成陆水、三湖连江2个大型灌区和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抓好嘉鱼县永逸、后垸等灌排泵站的更新改造及配套工程建设。大力推进现代粮食生产重点县小农水项目建设。加强山区丘陵地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推进农业节水,积极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五是抓紧水生态保护体系工程建设。基本完成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和考核体系建设,细化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加强水功能区动态监测和科学管理。核定重点河流水域纳污能力,严格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和入河排污总量控制。推进水生态文明试点、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建设。继续实施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崩岗、石漠化、坡耕地整治,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加强21座大中型水库水体生态保护;进一步抓好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建设、水利血防工程、农村河道沟渠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水电,积极开展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六是大力实施湖泊治理工程。重点实施斧头湖、西凉湖、黄盖湖等湖泊的综合治理,通过实施湖堤整险加固、泵站增容、两湖(斧头湖、西凉湖)连通、江湖连通、退田还湖、退渔还湖、围网拆除等措施,提高湖泊的防洪排涝能力,增强湖泊调蓄功能,改善湖泊的生态环境,使之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水源地。七是积极实施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新建黄荆口、木三李、鹰咀岩、白岩泉四座中型水库和全市16座小型水库等一批中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加快抗旱应急水源和城市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回用,抓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提高水资源调控和供水保障能力。八是全面实施水利精准扶贫。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总要求,坚持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村到户、重点水利工程与小微水利项目建设、上级积极支持与地方自力更生相结合,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升水生态保护能力,使水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水利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从根本上扭转贫困地区水利发展滞后的局面。九是切实深化重点领域水利改革。加大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力度,着力构建系统完善、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管理体制机制,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和水价等四项改革。积极推进水权制度建设,搞好用水权初始分配,培育水权交易市场。十是切实加强行业能力建设。加强水政监察,推进水利综合执法,坚决打击水事违法行为。加强涉水许可审批监督管理,强化河道采砂管理。加强堤防、水库、泵站、电站、涵闸等水利工程日常维护和运行管理。进一步完善水利规划体系,加快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增加重大水利项目储备。进一步完善防汛抗旱应急管理机制,健全应急抢险物资储备体系,加快推进以防汛抗旱决策指挥、水库堤防泵站湖泊监管、山洪灾害预警预报等应用系统为重点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加强水利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水利系统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完成规划投资依据相关规划、专项规划和单项工程前期工作的投资估算,结合中央和省、市、县政府关于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精神,咸宁市“十三五”续建、拟建工程项目及专项规划项目投资总规模379.01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32.30亿元,省级投资71.14亿元,地方财政及自筹70.53亿元。重点项目湖北省斧头湖防洪排涝及江湖连通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的主要建设任务:对122km堤防进行防洪整治;更新改造沿湖44处泵站机组和35处排涝涵闸;对余码头泵站和金口泵站进行增容;对湖泊上游的7条主要入湖河道和下游的3条出湖河道进行防洪治理,提高防洪标准;实施江湖连通和两湖连通工程建设;开展底泥疏浚、水生植被重建、岸线整治、滨水植被布设、入湖河口自然湿地保护、撤除围栏等水环境与水生态修复;水管理工程建设等,初步估算工程总投资23.39亿元。黄盖湖防洪综合治理工程黄盖湖防洪综合治理工程湖北省部分涉及赤壁市4个乡镇17个村,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堤防整治加固56.054公里,其中防洪堤49.604公里;新建护岸工程

6.45公里。拆除重建或改建穿堤建筑物33处,其中涵闸

22

座,泵站

11

座。初步估算工程总投资

154716.31

万元,其中湖北省赤壁市部分工程总投资57800万元。新建水源工程(1)通山县黄荆口水库工程。黄荆口水库拟建于通山县厦铺镇茶园塘,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放空管、引水管等组成,最大坝高74.5m,坝顶长度280.5m,初步规划总库容4160万m3。估算工程总投资59292万元。(2)崇阳县木三李水库。木三李水库工程位于崇阳县天城镇河田村境内,水库枢纽工程由一座主坝、一座副坝、溢洪道、发电隧洞、发电厂房、升压站等组成,最大坝高62m,坝顶长度150m,总库容6390万m3,属中型水库。工程投资估算为32760.89万元。(3)通城县鹰咀岩水库。鹰咀岩水库水库拟建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的通城县五里镇湾头村,该水库主要功能以防洪为主,并兼有生态补水及灌溉功能。大坝为粘土心墙坝,最大坝高35米,坝长250米,坝顶宽6m,总库容1707万m3。估算工程总投资27500万元。(4)咸安区白岩泉水库。白岩泉水库项目位于高桥河流域的高桥镇的白泉村,水库坝长300米,最大坝高21米,坝面宽5米,总库容2800万m3,是一个以灌溉、防洪为主,兼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工程估算投资32000万元。三峡后续工作长江中下游影响处理湖北咸宁嘉鱼段河道整治工程整治工程险段有:陆溪镇、亭子湾、邱家湾、上桃红、下桃红、凉亭、殷家角、谷洲、陈家坊、八家岭、河埠、复源洲、新洲、新洲、沙堡等,总长25.5公里,其中,嘉鱼干堤加固8400米(亭子湾、邱家湾、上桃红、下桃红),新护900米(陆溪镇);牌洲大堤新护3657米(河埠八家岭、新洲、沙堡),加固2806米(河埠八家岭、复源洲、陈家坊)。四邑公堤嘉鱼段殷家角加固1600米,咸安段谷洲新护1115米,赤壁段谷洲新护85米,殷家角加固6700米。新护岸工程的水上护坡采用的工程材料结构型式有:预制砼块、预制砼+生态砼、现浇生态砼;水下护脚采用的工程材料结构型式有:抛石、抛石+网筋人工石群、抛石+砼铰链排。对于护岸加固工程段,维修现护坡面,并对原水下抛石工程进行加固,采用的工程材料结构型式有:抛石、抛石+网筋人工石群。初步估算总投资2.66亿元。陆水干流重点河段防洪综合治理工程2014年10月10日,省发改委对陆水干流重点河段防洪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批复。批复的主要建设内容为:嘉鱼、赤壁、崇阳三县市10处26.212km堤垸加固,嘉鱼、赤壁、崇阳三县市11座排水闸,通城县28座涵桥整险加固,通城、崇阳两县24.901

km河岸护岸和9.1km的河道清淤疏浚等,工程总投资为24452.53万元。该项目由市水务局会同沿河4县(市)水利局共同委托湖北省金浪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湖北省咸宁市陆水干流重点河段防洪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4年10月10日,省发改委对陆水干流重点河段防洪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批复。工程总投资为24452.53万元。嘉鱼县簰洲湾堤除险加固工程2013年6月,嘉鱼县委托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编制完成了《嘉鱼县簰洲湾堤除险加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加固堤防41.5km、整治穿堤涵闸、泵站7处,具体措施包括堤基处理、堤身除险加固、堤岸防护、渊塘填筑、堤顶防汛道路硬化、穿堤的涵闸除险加固及管理设施的完善等,初步工程概算总投资为6.1亿元。策划:刘中英组稿:肖唐国万广王琛敖琼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