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
,分东西凉湖与西西凉湖。东西凉湖源头有汀泗河、泉口河,西西凉湖有宋家河,三条河河水汇集西凉湖,经余码头流入长江。西凉湖具有调蓄、灌溉、泄洪、气候调节、生活供水、渔业养殖、旅游航运等多种功能,是长江中下游极具典型性的天然生物资源多样性湖泊和生态渔业养殖场所。2007年12月,西凉湖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级鳜鱼黄颡鱼种质资源保护区。2010年8月被咸宁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西凉湖(歌词)○
柯于明湖面风儿轻,水中漂流云,阿妹的船儿摇来了水乡的清晨。荷花笑盈盈,染红了甜密的吻,一湖纯洁的爱,醉了多少有情人。湖边杨柳青,晚霞映渔村,阿哥的船儿摇来了水乡的黄昏。鱼灯下堆满仓,欢乐了渔家的心,一湖丰收的酒,醉了多少好乡亲。西凉湖啊,你是一个大写的“人”,你是我生命的源泉,我们和你不离分。西凉湖啊,你是一个伟大的人,你哺育了我们的幸福,你是我慈祥的母亲。前世今生西凉湖为长江壅塞湖,三国时期叫蒲圻湖,由于盛产蒲草而得名。16世纪以前,西凉湖与斧头湖同属一湖,两湖相通,水域相连。后缘于长江主泓道北移,加之湖区内河洪水冲积大量泥沙,将一湖一分为二湖,东北为斧头湖,西南为西凉湖。20世纪60~70年代,沿湖各地掀起围湖造田、围湖养殖热潮,酿成西凉湖区域历史上最大范围、最大面积减少,从以前的16万亩减少到今天的12万亩。围栏之殇:水生态遭破坏7月的西凉湖,云淡风轻,清风徐来,温柔恬静。而表面的恬静之下,却泛起涟漪。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面积拆除围栏养殖行动将在这里展开……西凉湖管理局干部职工以及嘉鱼、赤壁、咸安渔政局的干部职工,正奔走在西凉湖湖区围栏养殖户家中,宣传拆除围栏养殖行动的政策,取得养殖户的积极支持。“市委市政府决定对西凉湖养殖围栏进行拆除行动,这是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也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的具体举措,同时,也是建设绿色咸宁、生态咸宁的需要。”6月28日,西凉湖管理局局长徐晓阳接受采访时说。西凉湖担负着嘉鱼、赤壁、咸安等三个县市区流域性水文和气候的调节功能,而且承担着夏季汛期蓄洪和春旱期灌溉的任务。同时,西凉湖湖区面积广,湖中有岛,湖光山色,物产富饶,年产鲜鱼3000多万斤,螃蟹60多万斤,产值1.5亿元。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西凉湖的开放开发和招商引资,推进了西凉湖水产品种的全新发展,造就了一批养殖专业户,同时也带来了西凉湖开发过度、围栏过密、养殖过多等问题。经过两个多月的摸排调查,目前,已查明西凉湖湖面有围栏544个,面积达8.4万亩。《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规定,大湖养殖面积不超过10%。目前,西凉湖总面积12万亩,总养殖面积却达到湖面面积的60%多。虽然西凉湖养殖以花白鲢等虑食性鱼类为主,花白鲢俗称“水体清洁工”,对湖泊整体水质起到净化作用,但受大面积围栏的影响,全湖范围游动受到限制,花白鲢清洁水体功效受到抑制,水体净化作用难以发挥。而由于草食性鱼类和大批河蟹养殖,对水生植物资源起到了一定的破坏作用。如今,西凉湖拆围势在必行,如箭在弦。目前,先期已向养殖户发放拆围宣传册600余本,详细的拆围方案正在酝酿中,即将出台。拆围之举:给力生态改善7月1日,在西凉湖自然保护区东保护站,以“修复湖泊生态,养护水生资源”为主题的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在这里举行。西凉湖管理局干部职工与养殖户、湖北科技学院绿洲学会的会员一起,共投放了价值20余万元的胭脂鱼、黄颡鱼、花白链等943尾。由于筑堤建闸,江湖阻隔,加之高密度围栏养殖,致使西凉湖水生生态、水生生物多样性及洄游鱼类繁殖环境被破坏,天然鱼类资源减少,湖泊已逐步呈现向人工放养与定居性鱼类自然系列结构过渡的趋向。“保护西凉湖生态环境,我们一直在努力。”西凉湖管理局副局长戴军说,自2008年以来,西凉湖管理局连续9年开展了人工增殖放流活动,投入200余万元,投放各类鱼苗近亿尾,此举丰富了西凉湖水生生物多样性和种群数量,极大改善了西凉湖资源萎缩、物种下降的局面,湖区水生生物和水域生态环境逐步好转。不仅如此,自2008年以来,西凉湖开展蓄禁养殖,水草资源也在逐步恢复。“对各种破坏水生生物资源违法行为,以及非法筑堤围湖、非法填河、乱插乱围、非法捕捞等违法行为,我们坚决给予打击。”戴军说。近年来,西凉湖管理局强化了日常巡查和专项整治行动,对炸鱼、毒鱼、电鱼及其它非法捕捞行为依法予以查处,拆除非法围栏2000余亩,极大地震慑了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2014年,西凉湖管理局为西凉湖量身订制了“一幅画、一首歌、一本诗、一本书”的宣传,挖掘西凉湖历史文化资源,打造西凉湖品牌,让更多的人了解西凉湖、关注西凉湖、保护西凉湖,很多民间环保组织和环湖社区开始关注湖泊保护,保护湖泊也变成了市民的自觉行动。今年6月23日,湖区村民向市渔政处举报,有三艘船在西凉湖非法捕捞螺蛳。渔政处执法人员赶到现场,查获了三艘9匹马力的渔船,将捕获的三船螺蛳重新投放到西凉湖。打击与修复并举,西凉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12年,经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调查,西凉湖区目前有鱼类88种,鸟类110种,两栖动物8种,爬行动物15种,浮游动物62属,底栖动物71种,植物资源中有水生高等植物72种,浮游植物90种。拆围之惑:渔民如何转型“蒲草千里,圻上故垒,莼蒲五月,川谷对鸣。”这是1
700多年前,孙权所吟唱的西凉湖。水与湛蓝的天空缠绵在一起,难解难分,构成一幅幅波光粼粼、蓝天白云的画卷,倒映在辽阔的湖面上,光彩夺目。湖村人家,浅水飞鸥,轻舟倩女,十里稻香,三更蛙鸣,
“世居鱼米乡、自然乐无涯”的水乡美景令人向往。“为让西凉湖重现昔日‘碧水蓝天,渔舟唱晚’的生态美景,这次拆围行动,我们将克难奋进,不遗余力。”徐晓阳说。拆围触碰的不仅是湖区养殖户的利益,更关系到他们今后的生存之道,在拆围宣传过程中,渔政局的干部们不仅感受到了湖区养殖户对政府相关政策的积极支持,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他们的担忧。60岁的周瑞发在湖区有800多亩围栏养殖面积,两个儿子在外打工,并买了房,但周瑞发并不愿意跟儿子们过城里人的生活。“住在湖边,看美景,吃美味,一年轻轻松松赚30、40万元,生活很惬意。”对于这次拆围行动,老人很支持,毕竟改善了西凉湖的生态环境,受益的还是自己,对于拆围的补偿问题,老人也很放心,相信政府会给一个满意的标准。与周瑞发不同,养殖大户吴继海、刘青山更多的是担心拆围后的生计问题。58岁的吴继海在咸安区有2000多亩围栏养殖面积,从95年养鱼至今,已经有21年的历史,年收入达百万元以上。“我会积极配合政府的拆围行动,也相信政府会给予相应的资金补偿,但拆围后,我能干什么,如何过好自己的下半辈子,心里还是没底。”
吴继海说。53岁的刘青山在赤壁神山有1500多亩围栏养殖面积,养了近20年鱼的他听说了拆围的消息后,沉默不语。尽管近年来渔业行情并不看好,但今后一家人何以为生,让他忧心忡忡。“积极引导渔民成功转型上岸,是拆围取得双赢的关键所在。”湖北科技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钟学兵认为,政府与相关部门可以对渔民进行分类技能培训,引导他们“洗脚上岸”,通过新的技能开创新的幸福生活。“不回避,不逃避,迎难而上,我们将在政府的领导下,与相关部门协同作战,坚决在指定的期限内完成西凉湖的拆围任务,让西凉湖早日重现昔日生态之美。”徐晓阳坚定地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