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咸宁社工,你在哪里?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咸宁日报
不久前结束的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咸宁只有34人报名考试。而毗邻的武汉、黄石、孝感,报名考生分别为4269人、449人和261人……6月19日,2016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落幕。浙江一家报纸以“火的不要不要的”为题报道了当地社工考试的盛况。百度可以获得的信息是:江苏省报名人数为31858名。浙江省嘉兴市报名参加考试的人数达到6588人,是去年同期的近4倍。这样让众人趋之若鹜的职业水平考试,在咸宁却鲜为人知。社工概念常被误读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为什么这么火?市妇联副主席张继萍去年参加社工职业考试拿到助理社工师资格证,今年,又报考了中级社工。她解释说,“社工是一个新兴的职业,这几年越来越被认可。通过考试,也是提升自己做好社会工作能力的过程。”现实中,很多人将社会工作者与义工混为一谈。认为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就是社会工作者了。其实不然,社会工作者虽然以“助人”为服务宗旨,却与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义工有着完全不同的内涵。社会工作要求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个人、家庭和群体解决困难,服务范围涵盖了民政、社保、教育、卫生、司法等多个领域,它既是一种职业,也是一门学问。而社区工作人员,是指在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专职从事社区管理和服务、并与街道(乡镇)签订服务协议的工作人员。义工和志愿者,泛指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善心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非盈利、无偿、非职业化援助的人。社工职业水平考试火爆的同时,社会工作者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面前。社会工作日益重要在欧美发达国家,社会工作者已经有100多年历史,是一项比较成熟的职业。美国社会工作者必须拥有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认可的社会工作学士或硕士学位方可注册,是和律师、医生并列的三大热门职业。香港社会工作起步于社会慈善、社会救济,经过半多个世纪的发展,其社工体系高度成熟。社会工作者工资与公务员薪级挂钩,社工专业毕业生一般要比其他专业毕业生的薪水高出约20%左右。目前,在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社会工作得到蓬勃发展。汕头市制订了全国首部社会工作者地方法规,极大促进了该市社会工作改革创新。目前,该市共有11个社会工作站试点、9个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获得社工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达到738名。厦门市持证社会工作者近2800人,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58家,各级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累计6300多万元。2016年举办的国际社工日现场宣传活动,包括社工服务成果展、主题日活动、社工知识讲座、组织社工下基层等,内容丰富,影响广泛。当今社会,社会工作者正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角色。社会工作者常被誉为社会的“调和器”,他们在解决社会问题、协调社会关系、激发社会活力、创新社会治理方面,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咸宁社工任重道远据了解,仅2015年,报名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的人数就达32万。截至目前,取得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有20余万。而在咸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很少,持证社工寥寥无几,民办机构数量为零,社工实务几乎是一张白纸。据了解,目前我市仅有持证社会工作者11人。因为专业社工的缺乏,我市开展有关社会工作不得不请求外援。2015年,通城县开展

“永不退色的橄榄绿”——退伍残疾军人帮扶关爱计划,为200多名退伍残疾军人提供危机干预、情绪疏导服务。最终,邀请武汉市泽霈社会工作服务中心4位持证社工,指导这项工作。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短板”,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4月上旬,市委组织部等18家单位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六支人才队伍建设中最薄弱的部分。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在全市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工作格局,全市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7000人左右。其中,中心城区每个社区至少配备1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相关部门还就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使用提出了具体措施。编制出台《咸宁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培训规划(2015—2020年)》,内容包括,支持湖北科技学院开设社会工作教育学科,发展社会工作职业教育。以湖北科技学院、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咸宁职业教育集团等为依托,建立2-3个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以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城镇社区等为依托,建立一批社会工作专业实训基地。就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意见》指出,要合理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到2020年,每个中心城区社区服务站至少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2个,农村社区至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1个;民政、司法、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以社会工作服务为主的单位,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3-5个;学校、医院、血站、人口计生、各类公益性社会组织等需要开展社会服务的单位,各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1-2个。同时,探索建立政府向公益性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制度。积极培育具有一定专业服务和管理水平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意见》还对建立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选拔成长机制、薪酬保障制度、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激励表彰制度做出了相关规定。我市社会工作如何破题?如何建设一支有力的社工队伍,扩大社会工作的受益面呢?市民政局副局长叶毅认为,需要从“顶层制度设计”,提高领导对社会工作的认识,激发各地区、各部门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专业人才和机构建设。叶毅表示,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还需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岗位、职称、薪酬和考评制度。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在各个环节加强对社会工作的鼓励和引导,推动我市的社会工作步入正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