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退出
注册
搜索
首页
每日要闻
高层讲话
深度观察
专家视点
长三角合作
地区发展排行榜
经济运行报告
区域动态
产业地图
旅游发展
新区及开发区
热点问题
研究中心
关于我们
首页
媒体报道库
湖北省
咸宁市
经济
文章详情
羊楼洞,百年古村重焕生机
2022年01月19日
10
阅读
来源:咸宁日报
一边泡茶、喝茶,一边听工作人员讲解万里茶道源头的故事,还能到后院的茶道之源主题展览厅参观……每到周末,赤壁市羊楼洞明清石板街庙场街78号“兴商茶号”总是游人如织。庙场街78号“兴商茶号”古民宅是羊楼洞古村落保护修复工程的样板工程,总投资43万元,修旧如旧,恢复原貌。为保护万里茶道源头、百年历史文化名村——羊楼洞,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赤壁制定了《羊楼洞传统古村落整体保护利用实施方案》,落实“美丽乡村”建设、“文物修复”工程专项经费,重点完成传统村落建筑保护利用、历史环境要素修复、基础设施和环境改善等工作。目前,羊楼洞保护修复工程一期13户已完工,下一步还将对三期56户文物本体、27栋建筑立面表体进行改造。赤壁市文体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传统古村落,按平均每村300万元的标准提供补助资金,羊楼洞村将进一步得到保护与修复。羊楼洞村素有中国绿茶源头、砖茶之都美誉,地处三国古战场精品旅游线路南郊的赤壁市,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傍村而过,历来为相邻湘鄂两省四县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据说,100多年前,在俄罗斯人绘制的《大清皇舆图》上,标注的湖北地名只有两个,一个是汉口,另一个是羊楼洞。羊楼洞只是一个山间小镇,在当时为何能与汉口齐名?这段传奇故事,要从古镇的悠悠茶香说起——十九世纪以前,全世界所需茶叶只能从中国进口。据史书记载,羊楼洞种植茶叶的历史起源于魏晋时期。唐太和年间,因朝廷喜爱“洞茶”被定为贡品。北宋时期种植面积已初具规模,明代中叶已有制茶手工作坊,清道光、咸丰年间进入鼎盛时期,大量生产青砖茶。由于茶业的兴旺,先后有山西、广东客商和俄、英、日等外商洋行纷纷来此设庄收购和制压砖茶,羊楼洞的茶庄、茶厂一度达到八十多家,从此有了“砖茶之源,百年洞庄”之说。历史上,从羊楼洞经汉口、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内蒙古、蒙古至俄罗斯圣彼得堡,是一条以茶叶贸易为主的通道,因茶而兴,是一条“茶马古道”,从17世纪后半叶起至20世纪30年代,时间跨度约250余年。在近三个世纪的时间里,“茶马古道”推动了中、蒙、俄三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但随着时代的变化,政治格局的演变和现代交通的发展,羊楼洞逐渐被人们遗忘,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到了二十一世纪,羊楼洞村现存一条以明清建筑为主的古街,主街宽4米,长2200米,伴有数条丁字小巷。街面以青石铺设。历代运茶的“鸡公车”将石板碾成寸余深槽。东西松峰港上多为吊脚木楼,有3座长条石桥贯通港东。街道随松峰港曲折逶迤。街东南松峰山下,有观音名泉,水质清澈甘醇,是历代精制名茶的水源。还有制茶作坊、鸡公车局等,鲜活地记载了中俄两国近代茶叶贸易的兴衰。据文物部门统计,羊楼洞古街现有明清民居建筑160余幢,其中不乏豪门大宅,住宅形式多为封闭的四合院式天井院,以斗转封火墙围合成一个院落。多进厅最为多见,亦有纵向数进和横向护厝相结合的大型合院。大量的石柱、石门坎、石鼓、雕花条石、雕花窗棂、石雕漏窗及彩绘屋檐、吊脚楼等遗迹,依稀可见羊楼洞昔日的喧闹和繁华。如今,在上级有关部门及赤壁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进下,2010年,羊楼洞被确定为中国文化名村,2012年入列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2016年获得中央财政支持。今年,赤壁提出“擦亮百年品牌,延续百年茶香,打造百亿产业”口号,大举复兴茶产业,羊楼洞博大的砖茶文化和凝聚了百年乡愁的古街,将在保护和发掘中重焕生机,书写百年古村的新传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经济网
上海社会科学院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丝路信息网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重庆社会科学院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国务院参事室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