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街社区美在哪里
文/图记者朱亚平
大街小巷环境美
12日上午,记者来到咸安区南大街社区华容山巷,只见一条宽敞的水泥路傍山而上,街道两旁的房屋呈清新的鹅黄色和白色,封闭式垃圾池干净整洁,空地上栽种的树木盎然成荫,桔枣挂满枝头,瓜果飘香……整个巷子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
“之前,华容山路可不是这个样儿。”坐在路口聊天的居民刘大妈感叹地说。南大街华容山巷原来是一条简陋的石子路,绕街而上,小巷里挤满了乱搭乱建的棚子,占道经营成为习惯,小街杂乱无序,脏乱不已。居民们曾感慨:“人连下脚的地方都没
有,车子就更别想进去了。”
2010年,南大街社区将创建“绿色社区”工作提上议程,社区先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社区环境进行建设整治,辖区内的大街小巷先后旧貌换新颜。房子被统一刷成了白色,路面进行铺平;封闭式垃圾箱的投入,保洁员的增多,让街道干净整洁。
在渔水路宏大农贸市场,记者看到,热闹非凡的农贸市场内,菜贩们有序地排成一线,向居民出售新鲜菜品,菜贩们自带垃圾带,迅速清理好菜摊旁边的菜叶子,宽敞、整洁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难以想像,完全
一改“脏乱差”的菜市场形象。
“菜场的变化,有益于社区创建‘绿色社区’的号召,无垃圾、无卫生死角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如今南大街社区,不是以前的南大街社区了,更漂亮,更整洁了。”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吴勇说。
相关链接:南大街属于永安老城区,建筑大多陈旧,人口密集,管理难度较大。自2010年开始,社区将“绿色社区”创建作为传播绿色文明、提高社区居民环境意识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多形式的环境整治活动,建设“绿色社区”,增加居民居住的幸福感。
社区居民生活美
便坐在一起分享种花心得。
据了解,南大街社区内居民以花会友,以绿结伴,有的利用阳台上有限的空间种些盆栽,有的则将前屋后院开垦出来专门种植绿树花草,有的则在房顶上铺土种花。
除了种花种草,居民们还喜欢去一个地方。那就是华容山巷口处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中心十分气派,餐饮室、娱乐室、健身康复室、阅览室、乒乓球台、羽毛球场等设施一应俱全,十几个老人正在娱乐和健身……
“自从有了养老服务中心,我每天就有地方打发时间了。”正在中心聊天的106岁
社区居民邹江汉是一名盆栽种植爱好者。自家200多平米的花园内,种养了十几种盆景。他告诉记者,栽种盆景不仅能美化环境,而且能陶治性情。
“这是我天快亮时才想出来的造型,像一只展翅高飞的白鹤,还不错吧。”看着身旁刚刚定型好的松柏盆景,60岁的邹江汉脸上笑成了花。
离邹江汉家不远处,生活着一对八旬夫妻,老俩口平时特别喜欢种花草。今年82岁的叶竹英老人告诉记者,社区里的居民很多人家里都种有花草,他们私底下往来时,会互相送些稀有品种,试种成功后,
高龄的陈秀英是这里的常客。她面色红润,腰板硬朗,每天都要出门走动几个小时,最喜欢的事便是到养老服务中心来看老人跳广场舞。
“社区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如今的生活美得很。”陈秀英激动地说。
相关链接:服务从细节做起,幸福由点滴滋生。南大街社区党支部书记贾光涛介绍,社区内8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有很多,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是创建“绿色社区”其中的一部分,该中心为社区的老人们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心理咨询等多方面的服务,让社区老人们生活得无忧无虑。
环保低碳行为美
了南大街社区环保志愿者队中的一员。她说,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居民传递低碳环保生活的好处。
相关链接:创建“绿色社区”以来,该社区成立了由居民、社区干部、网格员组成的“社区护绿队”、“社区环保志愿者队伍”、“环境卫生志愿者”,通过组织春植护绿、建立环保宣传知识走廊、制定绿色社区居民公约、开展环保科普活动,号召每一位居民爱护环境卫生、树立文明新风,使“绿色”理念走进社区内越来越多的家庭。
“洗菜时,可以先洗茎类菜再洗叶类菜,第一遍洗菜时,可以先在盆或水池里洗,然后再用流水冲洗。”正在洗菜的刘艳说,这样洗菜可以节约不少水。
外出随手关闭电源、出门购物自带购物袋……刘艳春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自己的邻居和朋友。在刘艳春朋友的家中,记者看到,吃完的爆米花桶被做成垃圾桶,喝完的饮料杯做成笔筒……
社区创建“绿色社区”时,刘艳春成为
走进社区居民刘艳春的家,你会发现家里有大大小小很多桶。家里放这么多桶干什么用呢?“这些大大小小的桶,都是我用来接水的。”有“节约达人”之称的刘艳春“解密”说,她家的水基本都是一水多用,淘米水用来洗菜,洗完后的水可用来浇花,洗澡水、洗脸水用来拖地、冲马桶。
今年53岁的刘艳春来自农村,后定居南大街社区内。在她印象中,父辈们吃了不少苦,才有如今的幸福生活。不知不觉中她也养成了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
美丽家园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