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处在建工地实现防尘“五化”18日,记者来到位于十六潭路的恒隆华府项目二期建设工地采访。高高的围墙将整个建设场地封闭,唯一可以出入的大门处,水泥路面干净整洁,除了车轮的水印,没有丝毫泥土的痕迹。门口处一辆即将驶出工地的混凝土车正在接受例行的冲洗。进入场内,裸土及建筑材料全部用黑色的覆盖网遮盖。几幢高耸的在建楼体全用安全网封闭,楼层脚手架四周的喷淋在不断洒水降尘……虽然秋高气燥,但整个工地整洁有序,与以往杂乱无章、灰尘满天的建筑工地景象大相径庭。该工程项目负责人方全广介绍,在短短一周时间内,他们投资20多万元实现防治扬尘的“五化”要求。特别是在车辆冲洗管理方面,不仅配备了专人负责,而且开挖了冲洗池、沉淀池,配备了高压冲洗枪,做到了进出车辆不冲洗不签字,实现不带尘土上路。原来,早在9月5日晚,市住建委为检验前期在建工地扬尘防治成效,邀请市政府有关领导和环保、城管部门负责人对市直部分在建工地进行突击检查,在抽查的5个项目中,恒隆华府项目二期被查出存在出入口道路未硬化、无冲洗、无喷淋压尘设施配备、未裸土覆盖绿化、无围墙设置等问题。检查组当场责令在一周之内按建筑工地扬尘治理的规范要求,立即整改到位,逾期不达标将全面停工整改,并按照规定上限进行处罚。在工地进行检查的市建工处处长余仁强告诉记者,市委市政府重拳治理建筑工地扬尘问题,倒逼各建筑工地拿出实际行动从源头防治扬尘问题。在十六潭香缇郡项目部,记者同样看到,裸土及建筑材料实现全覆盖,进出车辆一律冲洗,不仅楼层脚手架安装有喷淋,而且工地内硬化的道路两旁也安装了喷淋,能更有效地降尘。项目经理但志成介绍,这些都是在相关部门的督查下逐步完善的,总计投资了十多万元。“从开始整治行动至今,短短两个月时间,温泉城区21
处在建工地基本实现了防治扬尘的‘五化’要求。”余仁强欣慰地说。2
全面督查防尘落实“五化”标准在市建工处综合科科长廖朝阳的工作笔记上,记者看到,从8月初至今,记录得最多的是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内容:多次专题会议部署和督办、所有在建工地上门宣传告知、逐一列出整改事项、实行“一项目一责任人”督促整改、开展暗访检查、实行重点工地驻场值守……“按照‘三禁三治’的要求,今年我处将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作为工作重点,明确了‘五化’的标准,在履行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职责的同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开展治理活动。”余仁强说。五化标准即:工程施工围挡标准化,所有在建工地一律设置封闭围挡,主干道围挡高度不低于2.5m,其他的不低于1.8m。冲洗设施机械化,严禁淤泥流入路面;施工道路全面硬化;降尘洒水喷淋化,在建筑楼上安装喷雾设施,定期进行喷洒降尘;裸露土方覆盖化,裸露的土方必须用草坪或者覆盖网覆盖,防止尘土飞扬。为将“五化”要求落到实处,市建工处对市直在建工地下发了扬尘防治告知书,并召开了项目负责人会议,签定了责任书。对不将扬尘治理纳入文明施工的,实行一票否决,扬尘防治不合格的不得申报省优和市优和观摩工程,对扬尘问题突出和治理措施未落实到位的工地,将采取停工整改、记入“黑名单”、行政处罚等手段督促整改。在要求施工方落实扬尘防治主体责任的同时,市建工处还将项目负责人、扬尘防治责任人、监督员名字、电话号码制成项目扬尘防治责任牌,一一在工地现场上墙,接受监督,提升防治效果。督促检查则是促进各工地进一步细化“五化”要求的有力举措,并取得了实质性成效。市建工处实行监督员驻场督查、监督室每天巡查、处领导随机抽查、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明察暗访,有力促进各工地实现“五化”要求。3
部门协作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涉及多部门,集中整治行动虽然在短期内取得了较大成效,但要巩固成果,形成长效,还需要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余仁强说。目前,建筑工地扬尘防治有三大难点。一是现行工程计价体系没有将扬尘治理专项经费列入定额项目,而要达到扬尘防治的“五化“要求,最少投入都在上万元,当前建筑市场普遍不景气、施工单位利润微薄,项目额外投入落实“五化”标准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较大难度。二是扬尘防治未形成闭合管理。建筑工地从征地拆迁、取土外运、基础施工、主体施工等环节都可能产生扬尘,涉及房产、城管、建工等职能部门和市区两级多个部门,需要齐抓共管,堵塞管理漏洞,才能保证取得较好成效。三是个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心城区周边的项目防控成效较差。余仁强认为,扬尘治理是系统性工程,建工部门将依法履职尽责,把好工程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环节的关口,审核开工前的施工条件,加强施工工程中易产生扬尘的环节监督,运用诚信信用、行政处罚等手段督促企业履行扬尘防治主体责任。同时建议对市区扬尘防治实行高位协调,统筹项目开工准备、施工阶段、市政建设等环节扬尘监管,落实管理责任,建立闭合管理机制,助力咸宁‘碧水蓝天’工程。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