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2000年时,我被调往广州担任区域营销经理时,去往一家药店推销产品。”于晓军说,当时,他花了3个月,绘制了一张区域地图,每一条街道、每一家商户,都写得清清楚楚。“现在医疗技术这么发达,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原来根本没听说的疾病?出于职业敏感,我常向专家请教这个问题。”于晓军说,绝大多数专家给出的答案是“病从口入”。由此,他便开始关注健康产业,想从源头解决疾病问题。2011年,一条新闻让于晓军茅塞顿开——“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一项声明,红薯被评为13种最佳蔬菜冠军,其所含的多种成分具有防癌和预防多种疾病的作用。看到这个消息,于晓军毅然辞去了年薪30万元的工作,全心全意地去打造属于自己的健康新产业。一路风尘,红薯飘香终成金红薯这么好的东西,能不能做成保健养生食品或饮料?带着这个想法,于晓军找到了自己多年的好友廖成义。“廖成义的家乡位于咸宁市崇阳县,地处幕阜山区,环境优美,没有污染,并且当地出产的红薯品种十分优良。”于晓军一提出这个想法,两人便一拍即合。“红薯不仅是淀粉、粉条等原料,也可以成为拥有高科技含量的时尚饮品。”
于晓军如数家珍道,薯汁,红酒色泽,不添加色素、香精、防腐剂,且不含淀粉。为了能够让红薯的价值利用最大化,两人用了2年多时间,开车跑遍了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山东、浙江、上海、江苏等省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红薯产品生产厂家。“2013年是里程碑式的一年,经过一年洽谈,最终和上海大学签订了‘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购买了对方‘红薯汁’专利及技术。”于晓军介绍,为购买对方专利,两人一年内往返上海13次,总计历程10万多公里。“国内首条红薯汁生产线在崇阳,填补了国内饮料市场空白。”于晓军引以为豪。至此,以红薯为独一原料,开发生产红薯系列养生食品及饮品的湖北故乡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诞生。2014年,该公司以“红薯汁饮品”为主打产品的项目正式启动,当年年终,合格产品生产出炉,并通过QS认证及环境评估。目前,该公司已投入5000万元研发,开发出“又闻薯香”牌红薯汁和紫薯汁,年可就地收购紫薯、红薯2000吨,年创产值5000万元,销售网络辐射到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引领潮流,开辟红薯大蓝海“国内饮料行业已由1.0时代发展到6.0时代,已日渐从单纯地饮用向注重养生转变,将迎来新一轮洗牌。”驰骋商海的于晓军对行业趋势有着敏锐直觉。于晓军的敏锐来自“行业参照体系”——第一代饮品瓶装饮用水,国家已出台新的检验标准,市场准入难,将面临空前调整;第二代饮品碳酸饮料,市场份额虽大,但颓势已现;第三代饮品果汁饮料,同质化严重,产品良莠不齐;第四代饮品功能饮料,以凉茶类,维生素类、人工添加类为代表,功能单一,销售模式粗放;第五代饮品五谷饮料,以玉米、荞麦等五谷为原料,做成粗粮型饮品,解决了大众饮食结构不均衡问题,但防腐剂是瓶颈。第六代饮品是养生饮品,迎合大众健康养生需求,是未来行业蓝海。“以薯汁为代表的养生饮品,将在3至5年内成为主流饮品,迅速占领市场。”于晓军信誓旦旦,大多数企业目光聚集传统产品,从“凉茶去火”到“猴菇养胃”再到“核桃补脑”看,竞相打概念战、价格战,但始终未能突破“不添加香精、色素、防腐剂”的瓶颈。目前,“又闻薯香”红薯汁、紫薯汁已获国家发明专利,并陆续登陆各大超市。2015年“又闻薯香”薯汁惊艳亮相春季成都糖酒会,吸引众多商家和消费围观、品尝,一张张订单当场签订。该公司在特供渠道上发力,直接让消费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购买到。通过做团购,节假日送礼及联合销售等销售模式的创新,全国20多个地级市场开始宣传和推广。面对红薯“蓝海”,于晓军打算依托崇阳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相较沿海优势的劳动力成本,榨取红薯的每一份价值,预计年销售量可达50万箱,销售额达8000万元左右,年纯利润达800万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