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丽萍:爱洒资教路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咸宁日报
2005年6月,80后大学毕业生周丽萍,只身来到偏远山区通城县四庄初中资教。至今,10多年过去,一批又一批资教生来了又走了,而她还在坚守。

娘家在钟祥,夫家在黄石,工作却始终在通城山区。如果要问周丽萍凭什么十年不改初衷,唯一的解释是——爱,那对山区孩子难以割舍的爱。

从四庄初中到一趟省城,得转好几趟车。学校的条件是那样的简陋,一间房、一张床、一张桌子,就是寝室和办公室;几本书、几根粉笔,再加个录音机就是教学设备;有时晚上还经常停电,一切的一切都和电影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山区学校相似。

其实,这些生活上的困难仅仅只是山区教学的一方面,更难的是怎么教好那些山区的孩子。

周丽萍在《教学日记》中就写到很多难以置信的“第一次”:

“第一次发现山区的孩子特难教!原来,山区的孩子大多为留守儿童,孩子没有了父母的感情,似乎天生就是有缺陷似的,老是不爱说话,性格多内向!有个叫邱丽的孩子,由于沟通难,我想了很多办法去沟通——家访谈心、课余开小灶、与学生一起剪贴、与学生通话、网上聊天等,总算走进了孩子的生活和天地,以后的教学就顺风顺水多了。”

“第一次发现山区的孩子竟然会咬人!这所学校地处以前的老苏区革命根据地,被大山包围。这群与世隔绝的孩子有着原始的野蛮。其中一个叫谭涛的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个小孩脾气很犟,喜欢咬人,孩子们都有点怕他。有一回他又咬伤了一个女同学,当我对他进行批评教育时,小家伙赖在地上狠狠地咬住我的胳膊,直到胳膊上的血往下滴他才松了口,接着又害怕的躲在墙角哭,我顾不上疼,拿出纸巾为他擦去眼泪,摸了摸他的头,用期待和鼓励的眼神看着他,让他跟我说‘对不起’。他知错地低下了头,嗡嗡地说了声‘对不起’,见他有认错的态度,我叫来被他咬伤的女生,让他诚恳道歉并跟这个女生握手言和。我用信任的眼光再一次注视着他,然后跟全班的小朋友说谭涛今后肯定不会再咬人了,他已经知错了,他一定能改掉这个坏毛病的。可能是我对他的信任鼓舞了他,他不仅改掉了咬人的坏毛病,成绩也快速提高,而且还主动让我检查他的作业。一年后,小家伙们都变得懂礼貌多了,我离开的时候他们还依依不舍的与我道别。”

“第一次发现山区的孩子最真诚。我的第一届学生陈琪的来信更让我倍感欣慰,信中写道:周老师,其实有很多的话想跟你说,由于时间匆促,只能写封短信给你了,我时常会想你,更想去学校看你,很想问问您这几年过得好不好,我一直把你当作我的恩师益友。我们这些学生永远都忘不了你及你的好。我们一起收割稻子,采茶,布置元旦晚会,去大溪采风……那些曾经的美好,总是忘却不了。不管以后怎样,请务必要记得有一位女孩在惦念着你,希望你过得快乐……虽然我不是您的得意门生,但您却是我最值得称赞的好老师,您为我们付出的,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一千个学生,就得有一千种教法。其中艰辛不言而喻。可以说,周丽萍教过的每一个学生,都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汗水。

也许有人会问:难道她没有机会离开教学岗位换一份工作?或者说,换一个地方工作,比如说,到襄阳、十堰、咸宁等市级单位工作?再退一步说,难道她没有机会调到其他单位或条件好一点的单位?

事实上,周丽萍有很多离开的机会,但她都选择了放弃。条件不错的丈夫曾让她回钟祥当全职太太,曾有私企老板想高薪聘请她,县教育局欲调她到县城工作……,最终,她选择了坚守山区教学。

爱心留得春常在。周丽萍的爱心付出,让一届一届的学生成才了,让一个又一个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心中还有着老师的影子,带着对老师的感激去做人去生活。

周丽萍的举动也赢得了大家的公认,2010年她被评为优秀教师,2012年被评为咸宁市学生最喜爱的好老师,201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15年被评为咸宁市“三八红旗手”。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