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厨师乡间俏
17日,农历腊月初八,咸安区汀泗桥镇余老汉家的院子里好不热闹。这天是他儿子结婚的大喜日子,从中午到晚上,他家院子里摆了20多桌酒席,加上头天的十几桌,总共将近40桌。然而,规模如此之大,余老汉一家人并没有忙前跑后的费事张罗,原来他们把婚宴全权交给了流动厨师魏师傅。
“过去,都是农民自家筹备酒席,东家借碗筷,西家借桌椅,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现在,只要提前一天采购食材,流动厨师自带桌椅板凳、自带锅碗瓢盆,炒菜端菜加收拾碗筷都不用我们操心。”余老汉乐呵呵地说。
除了方便,实惠也是流动厨师备受欢迎的一大主因。一桌宴席的加工费五六十元,加上菜钱和酒水钱,相对酒店,少的一桌可以省二三百,多的一桌可以省四五百。
记者了解到,眼下在农村,流动厨师已成百姓各类红白喜事时必不可少的角色,且大受欢迎。行走在乡间,很多村湾都有流动厨师的宣传广告,醒目位置留下的手机号让村民记忆深刻。
B
安全隐患让人忧
“临时搭的棚子杂乱无章,菜有的放案板上有的放地上,锅碗瓢盆上面到处是污垢……”说到流动厨师,市民李敏就想起了去年表弟结婚时的情景,她觉得这种乡间盛行的宴席,虽然省心省事,但吃起来很不放心。
其实,李敏的担忧也是食药监部门的担忧。咸安区食药监局副局长沈杰细数了其中的安全隐患:
加工设施简陋。宴席的场所大多选择在家中或临时搭建的简易台灶,缺乏防尘、防蝇、防鼠等设施,加工用具、容器等缺乏清洗消毒设备,加工场所和加工工具生熟不分,交叉污染的可能性大。
原料质量不高。农村宴席的食品原料,一般都是流动厨师带着主家到集贸市场任意购买,或者就地取材,食品原料渠道不清,质量参差不齐。
储存条件较差。农村宴席一般历时几天,要提前备餐,一些成品、半成品不具备储存条件,就随意放置,尤其是夏天,气候炎热容易导致细菌滋生、食物变质,应该放在冰箱里冷藏,否则食源性食物中毒发生概率极大。
C
有效监管难度大
针对安全隐患,负主要监管责任的食药监部门有一系列办法:开展农村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和流动厨师摸底建档工作,实行流动厨师持证上岗制度,加强流动厨师培训,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实行农村集体聚餐报告制度……
然而,说到流动厨师的监管,大多执法人员都用“力不从心”、“鞭长莫及”来形容有效监管的难度大。
范天谋是咸安区官埠桥镇食药监所所长,他讲述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难题:
流动厨师只需要一张健康证就可从业,而餐馆、小吃店等还需要餐饮服务许可证,门槛低,约束条件少;
备案制度没有强制措施,全镇摸底流动厨师有35人左右,实际备案的只有20多人;
要求五桌以上申报,10桌及以上派人上门指导,
我们所只有4个人,全镇14个村,居住分散,其他工作事项也多,所里没有执法车,主要依靠村组的信息员;
喜宴还强些,丧宴根本就不好意思去跟主家接触,指导难以实施。
据悉,范天谋道出了食药监部门执法人员的心声,这些难题在基层所普遍存在。
D
侥幸心理不能存
沈杰呼吁,尽管目前咸安区还没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但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包括监管人员、流动厨师及举办宴席的农家,都要处处警惕。
“喂,是刘某某家吧?您家上个月是不是举办了一场婚宴?有多少桌啊?有哪些菜?……”这是沈杰根据各个乡镇所报上来的信息在进行抽查。他说,去年7月份,就抽查出几个乡镇所造假,负责人被约谈并全局通报。
据介绍,食药监部门每年要在每个乡镇至少举办一次流动厨师培训,除了对流动厨师宴席加工场地、设施及设备提出具体要求和指导外,强调得最多的也是“不能抱侥幸心理”。
去年,向阳湖食药监管所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制作了30块食品安全知识宣传牌匾,送到村民家门口,希望能提高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意识,杜绝侥幸心理,谨防畜禽出入操作间,谨防闲杂人等出入操作间,严防群体性食物中毒发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