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退出
注册
搜索
首页
每日要闻
高层讲话
深度观察
专家视点
长三角合作
地区发展排行榜
经济运行报告
区域动态
产业地图
旅游发展
新区及开发区
热点问题
研究中心
关于我们
首页
媒体报道库
湖北省
咸宁市
科教
文章详情
永远的火团
2022年01月19日
10
阅读
来源:咸宁日报
我只出去办一件事。一大早骑车从城东到城北,再从西边返回,那些窗口丢下的话让我感觉如众多的冰棍向我袭来,加重了寒冬的分量。中午,事还没办成,心灰意冷地回到家。扯下厚厚的皮手套,我的十根手指成了酱红色,除了两个大拇指,其余的都成了一个姿势:手指弯曲,指与指的间距拉大,指节比平时胀了半圈,仿佛没了知觉,丝丝寒痛从骨缝里冒出来。我呵着手,目光在每个角落巡视,想找些木片什么的燃薪取暖,墙角除了几根冰冷的水管和废弃的灯管,什么都没有。我需要一盆火,由里暖到外的火。我的身体开始嗦嗦发抖,腿不住地打颤。穿衣镜里,羽绒服的帽子压得紧紧的,帽檐边伸出毛茸茸的狐狸毛,露出巴掌大的脸:脸色如蒸熟的紫茄。我的确需要一盆火。恍惚间,我的眼底漫过一片红。那是一个关于火的久远记忆。红红的火焰在炉塘蹿得老高。母亲弯腰弓背还在往火炉上添干柴。挂钩里挂着一个黑黢黢的罗锅,火苗深深舔着锅底,罗锅里滋滋冒着泡,飘出阵阵香味,那是腊猪肠煮粉条独有的香。那个雪天,和此刻一样冷,母亲第一次没到村口来接我。从十二岁起我就开始住校。每个星期六,母亲像上了发条的时钟,无论晴雨,准时候在村头。她是我视线里温暖的窗口。这次,下着大雪,我满以为她会像以前一样等着我,我的视线四下搜索,却找不到停留的地方。她到底怎么了?我小跑起来,厚厚的积雪使我步履踉跄。上高中了一个月才放一次假,大雪封山,道不通车。15里路,从中午一直走到家家户户亮起了灯。母亲不知道我要回家吗?六年如一日,每次从村头迎我回家又从村口送我返校的母亲,不知道今天就是下着雪我也要回家吗?她应该知道我的粮袋空瘪了呀。“阿母、阿母”,我终于挨到了家门口。有些委屈有些责备有些疑虑。堂屋大门开着,灯泡吊在檐梁上,黄荧荧的光与天井里的雪光相映,比平时明亮得多。推开厢房,床前围满了人。一瓶盐水挂在帐钩上,时不时冒出几个气泡。母亲闻声拨开泛黄的蚊帐,坐了起来。“蓉儿,你过来。”声音虚弱无力。我不能去。饿着肚子在雪地走了大半天,我在胶鞋底部缠的防滑草绳早已磨断,膝盖以下已全湿透,狼狈不堪。我的样子会灼痛她的眼!“阿蓉,你过来!”声音有了低沉的威慑。怯怯走上前,母亲从被窝里伸出一只手,摸我的手,再摸我的脸,泪,从她深陷的眼窝涌了出来。她让医生拔掉针头,将看望她的邻居劝回家。果断地下了床。她抱来一捆干松枝,松针一遇火种,“砰”地燃开了。火焰燃了半墙高。柴越加越多,火越烧越旺。仿佛在校挨的冷受的冻,在这一刻给我全补回来。红红的火光从我的脸上淌过,从母亲的脸上淌过。母亲病了一个星期的阴霾此刻似乎消失殆尽,一屋子都是暖烘烘的。我的回家,让母亲的病不治而愈,成了村里人津津乐道的谈资。那夜,因为我的冻疮,母亲忙上跑下。她捏着我馒头样的手在火里烤,把我冻伤的脚抱在怀里,用盐水洗、用煮熟的鸡蛋滚、用沸水煎橘子梗涂抹,能用的治疗冻疮的土方子都用上了,我红肿的手和脸终于消了肿,而冻伤溃烂的脚后跟,却一时半会好不了。入夜,滴水未进的母亲,要我与她睡一床。她侧身将我的双脚贴着肉紧紧抱在胸前,我几次想将脚缩回来,她就是不松手。她瘦弱的胸膛滚烫烫的,我甚至能感受到她发着高烧的血管里流动的温度。那是一团炽烈的火!能融化冰天雪地的积雪,能软化任何一个游子内心的坚冰!这团火,和着泪,往我内心深处的火塘里喷,“噗嗤、噗嗤”,在炙热的心底留下无数个小坑坑。那是母爱的温度。我把我所有的爱给了你,我一生的付出只为你,我无悔。母亲所做的一切浓缩成一团烈火,将我此后遭遇的冷遇、压抑、无助、困惑,一一驱逐,把大写的“暖”字,挂在我胸口,让每一个远离家乡的日子有了牵挂和疼痛。如今,那温暖的火团在视线里永远消失了。闭上眼,那团火却在心底跳跃。此刻,我的眼,蒙上一层雨雾,大滴的雨点,在心中落了下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经济网
上海社会科学院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丝路信息网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重庆社会科学院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国务院参事室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