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湖科学子的逆袭之路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咸宁日报
日前,湖北科技学院大四学生程家熙圆了心中的梦想,成为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一名硕士研究生,这是近10年来该校第2位考上北大研究生的学子。他用努力和汗水,走出了一名普通学子的逆袭之路。1

痴迷物理让他全力以赴“要选择感兴趣的方向,全力以赴。”3日,在湖北科技学院,22岁的程家熙掷地有声。对于考上北大研究生的他来说,“兴趣”两字在他的奋斗历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程家熙回忆,高一时,语文课本上的一篇科普文章激发了他对物理学的兴趣。“探索宇宙奥秘”的这个念头在他的心中播下了种子。高考时,原本成绩不错的程家熙却没有发挥出最佳水平,考上了湖北科技学院。但他却并没有复读的打算,他认为,无论在哪个学校,都可以努力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于是,在填报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填报了感兴趣的物理学专业。从此,程家熙开始与物理形影不离。甚至在军训时期,其他同学都忙着认识朋友,适应新环境,程家熙却第一时间找到图书馆的位置。一天疲惫的军训后,他却精神抖擞地来到校图书馆,与心爱的物理学“约会”。大一时,程家熙在如饥似渴的汲取物理学相关知识时,深感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于是,除了上课之外,他购买了许多相关的书籍与教材,每天自学。程家熙在学习物理学相关知识时,涉猎甚广,许多考研并不会考试的内容,他也会学习、了解,希望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对于许多打算考研的人来说,也有着借鉴意义。程家熙认为,考研越早准备越好。然而,人不能单纯地为了考研而考研,应当是兴趣所致。“比如我对物理、对科研感兴趣,那就要全力以赴,尽早地了解各方面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厚积薄发。”他说。2

四年坚持让他脱颖而出坚持,是程家熙大学四年学习、生活的基本底色。事实说明一切。首先,程家熙对学习从不间断,表现出了超强的执行力。大学四年期间,程家熙除了上课,每天都在图书馆度过,周末也如是,从不缺席。除了上课吃饭外,从早上八点,一直自习到晚上十点半图书馆闭馆。回到寝室后,同学们都在吵吵闹闹,打游戏、聊天、看剧......他却继续在台灯下看书到凌晨。寒暑假期间,程家熙除了看看史书、文学名著放松一下,依然每天坚持学习6个小时以上。其次,面对周围的诱惑、程家熙有着很强的自制力。“你会跟同学一起出去进行娱乐活动,比如唱歌吗?”记者问。程家熙回忆了一下,很明确地回答:大学四年,与同学唱歌的次数不超过5次。在一般人看来,程家熙似乎很不合群,“就像一个苦行僧”。其实,他自己也有苦恼:我会不会很另类?然而,父母的支持,给了程家熙最坚强的后盾。对知识的渴望,更让他忽略了眼前少许的流言蜚语。“没有什么快乐,能比得上对物理知识的探索。”程家熙越来越坚定。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程家熙踏踏实实地筑牢了物理学的基础。他自学了至少10门课程,《数学物理方法》、《原子物理学》……在此期间,他先后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三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坚持出成效。大三时,程家熙对物理学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他开始将考研正式纳入自己的目标当中。到底考哪个学校?老师们劝他,华中科技学大学更有把握。但程家熙却认为,既然自己希望对物理学有更深的探索,那就要去国内最好的学校和专业。于是,几经考虑,他果断报考了北大。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程家熙成为北大信息工程学院的一名研究生。3

探索宇宙让他重新出发在程家熙看来,学习除了需要勤奋、坚持外,还需要团队合作。程家熙认为,一个人自学,有时候可能会进入思维的死胡同里。这个时候,就需要和别人进行思维碰撞,来寻找其他的解决方法。程家熙的学习经历很好地阐述了这一点:大学期间,他除了自学外,还经常与同学、老师,以及网上一起考研的学长、朋友们交流。此外,一个人的学习、考研,注定是件孤独又辛苦的事,很容易产生自我怀疑。此时,程家熙认为,团队合作,能够帮助你走出困境。平时,只要有苦闷,程家熙都会找亲朋好友倾诉,不会独自面对。他说,在去年,要上考场的前十几天,他突然产生了考前焦虑,害怕、无助、自我否定等各种负面情绪澎涌而出。意识到不对劲的他,连忙找到父母和老师,进行心理辅导。经过一番疏导,最终回归正常。采访时,记者注意到,程家熙的电话显示是北京号码。他解释,考研面试完后,他在北大附近租了一个旅馆,每天在跟北大的学生一起上课,夯实基础。原来,程家熙考取北大物理学时,因为成绩不是特别理想,被调剂到北大的信息工程学院,攻读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他与导师接洽后,导师建议他补上本科的相关课程,并布置了相关的任务。因而,他就此留在了北京。

这段时间,程家熙匆忙赶回来进行论文答辩。5月5日,他连班上的毕业聚会甚至都无法参加,就要坐上北上的火车,踏上艰苦求学之路。

对程家熙来说,未来有着无限可能:好好读研,扩展知识,然后去国外继续攻读感兴趣的物理学,探索宇宙的奥秘。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