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华金买牛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咸宁日报
在鄂南西凉湖畔一个名叫杨家湾的村子里,有一位年逾四十的村民叫杨华金。然而,在杨家湾这个村子里,男男女女和大人小孩,都把杨华金喊成了“杨猾精”。音同字不同。叫着叫着,叫的人就叫顺了口,被叫的人也听顺了耳。其实,村里人把杨华金喊成“杨猾精”也是有原因的。杨华金在读初一时把父母给取的乳名“牛牛”改为“杨华金”这个响亮名字时,村里人还是认认真真地喊了几年的。只是后来喊着喊着,就觉得这孩子像泥鳅一样越长越滑,越活越鬼精。一天,有位村里老者对嬉皮笑脸的杨华金说:“华金啊,你不是华金,是猾精。”名不虚传。杨华金的脑子就是比一般的村民要活络许多。在杨家湾这个半渔半农的村子里,每家都有二、三亩水稻田,为了种田,有的人家单独饲养了一头耕牛,有的则两、三户合养一头耕牛。最初分田到户时,杨华金家也从生产队里分得了一头老牝牛。养了两年之后,杨华金就觉得全家两亩来田喂养一头耕牛实在划不来,一年到头也用不了几天牛,不如把老牝牛卖了换几个现钱,也落得个清闲自在,真到耕田耙地时再找左邻右舍和叔伯宗亲借个一天、半天牛,想他们看在邻里亲戚的份上也不会拒绝的。这样一算计,杨华金就把生产队里分的那头老牝牛卖了。接下来,每年春耕时节,他就东家借天牛,西家借天牛,只要他开口,从来都没有失手过。借着借着,杨华金就把找邻里亲戚借牛耕田当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就觉得自家的田就该找邻里亲戚借牛耕,邻里亲戚就应该把自己的耕牛借给他用。又是一年春耕时。一天大清早,杨华金瞅准机会径直来到了邻人杨华平家中借牛。在杨华金走进杨华平家中的时候,杨华平正在厨房里忙着弄早饭。杨华金进门后首先给杨华平递上一支烟,然后说东扯西地和杨华平谈雨水说季节,就像一个匍匐而行的战士慢慢向敌人阵地贴近一般,最后一声枪响地操着习惯性的语言对杨华平说:“华平哥,把你家的牛今天借我用一下。”在接过杨华金递过来的香烟时,杨华平就知道杨华金一大清早跑到家里来递烟给自己准没好事,也八八九九地猜到了他给自己递烟的原因,所以也没把杨华金递来的香烟点上,而是直接将其放在了灶面上。听完杨华金找其借牛耕田的话语后,他瞅都没有瞅杨华金一眼。大约过了五分钟,杨华平这才抬起低着择菜的头,望着杨华金说:“华金老弟,不好意思啊,我家的牛系在了楼上。”听着杨华平的回话,杨华金随着他的话音下意识地抬头看了一下杨华平的“楼上”,只见几根粗细不匀的木檩子横在头顶上面的两墙之间,木檩子上面铺着一块块宽窄不一的杉木板子,右墙角处竖着一架年久发黑的木梯子。把这些东西一眼眼地看过了之后,杨华平闷着声音,一脸讪笑地对杨华平说:“华平哥,你说笑话吧,你家平房木楼板,怎么可能把牛系在楼上?”一边听着杨华金的话语,杨华平一边继续低着头择菜。大约又过了五分钟,杨华平才缓缓抬起头,用自己的两眼对着杨华金的两眼,慢吞吞地说:“华金老弟,要我怎么说啊,难道你硬要我说不借给你啊……”三天后,也是在一大清早,堂弟杨洁像猫一样蹿到了杨华平家中,然后神神秘秘地贴着杨华平的耳朵说:“华平哥,你说‘猾精师傅’是不是睡醒了,昨天他花两千多元从一个牛贩子手里买回了一头两粒睾丸有一斤多重的大黄牯!”听罢堂弟杨洁的告诉,杨华平咯噔怔了一下,接着答非所问地叹了一声:“人啊……”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