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业余“郎中”白义华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咸宁日报

收集医书,30年买书两千余本

白义华今年59岁,在他位于咸安城区永安大道的家中,专门有一间房保存医书。他明明是做油漆的,居然爱好研习中医药材,这缘于他的父亲。

白义华的父亲是名走村串乡贩卖药材的药贩商人,上世纪80年代初,白义华跟随父亲走遍阳新、通山、赤壁等地,贩了三年药材。但是随着乡镇卫生所的渐渐普及,药材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加之父亲年纪大了,白义华只好学了门养家糊口的手艺——油漆工。

但是,对中医药材的爱好,一直压在白义华的心底。

1995年,白义华路过咸安街头,看见一位老头在摆书摊。众多书籍中,他一眼就看见了《现代中草药书》,他直接拿起来翻看。1953年出版的书籍,纸张都已泛黄,白义华却爱不释手。摊主看出他的喜爱,要价50元。

想着自己并不充盈的荷包,白义华咬咬牙,买下了这本书。买书不打紧,回到家中,当妻子胡晓梅听说这一本书花去了全家几乎一个月的菜钱,顿时来气了:家里孩子在上学,处处都要花钱,你还有闲心买书。

因为妻子不理解,白义华再也不明着往家里带书了。每次买书,他要么藏在衣服里带回家,要么就放在门外,趁妻子不注意,偷偷拿回家。

每天收工回家,尽管很累,白义华还专门抽出两三个小时看这些医药书籍,胡晓梅肯定看不惯。不过,时间久了,也渐渐明白了白义华的心思。

白义华拿出一个记录本,上面清楚地记录着书名、购买时间、金额。记者大略统计了一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白义华购买书籍两千多本。

比照书籍,上山下乡挖草药

《本草纲目》是白义华非常宝贝的一本书。据他介绍,《本草纲目》中注明了1800多种草药,白义华在本地已经能找出100多种。随着知识的积累,白义华每次在书上看到心仪草药,都会在闲暇之余“按图索骥”,去山里挖。

2006年,白义华在咸安区高桥的一户人家里做油漆。闲谈之余,白义华得知附近山上有一种叫“绣花针”的草药,这种草药对于治疗风湿病有很好的效果,白义华找了好久。

客户家的老太太看着白义华的油漆活做得好,人也质朴老实,承诺他装修完工后,便亲自带他去挖草药。

白义华开始还担心老人家身体经不起劳累和折腾,没有应允。但老人家得知白义华对医药的热情后,坚持说自己对山里的路熟,一定能帮到他。

去挖草药的过程,没有老人家说的那么轻松,一路坑坑洼洼不说,还会遇到蛇,衣服还经常被刺挂破。更意外的是,老人家还摔了一跤,可把白义华给吓坏了。在老人家的坚持下,白义华终于找到了这种草药。

后来,听说老人家还累病了,在家躺了几天,硬是不让家人告诉白义华。白义华过意不去,登门谢罪。老人家却说:“帮人就帮到底,你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休息几天就没事了。”让白义华感动不已。

2009年,白义华去双溪担山挖“爬山虎”,在山窝窝里转悠,结果迷路了,直到晚上9点多才回到家中。

一种草药背后都有一个采挖的故事。对外人来说,故事可能很精彩;可对白义华来说,这些草药更珍贵。

分文不取,义务治病受称赞

白义华挖草药,绝大多数都是冲着帮人治病去的。

“我不仅喜欢看草药书籍,也喜欢收集治病偏方,这样学以致用,才能帮到别人。”白义华说。

《中国秘方全书》是白义华经常翻看的书籍,其中,包含了治疗咽喉炎、鼻炎、风湿等病症的偏方。一直以来,白义华经常按方子,在自己和家人身上试验,不仅治好了自家人的病症,很多亲朋好友也慕名上门求助。

白义华的姐夫曾患有风湿病,每到犯病的时候,痛苦难忍。白义华记得书里曾经记录过一个治疗风湿病的偏方,药材好找,可操作性强,只要把药材熬煮之后熏蒸患处即可。白义华便生出了给姐夫治病的念头。

姐夫患病多年,也曾求医问药过多次,本来是不指望白义华能治好自己的病,抱着试试的态度,配合白义华的治疗。没想到,三次熏蒸后,白义华姐夫的风湿病一直到如今、十几年都没有复发。

白义华治病的佳话也因此越传越远。

有一次,白义华在咸安城区一户人家里做油漆,细心的他发现:客户家里的老爷子陈老患有神经性皮炎,浑身发痒。跟白义华一起做油漆的同事便向陈老推荐了白义华。

陈老因为此病,多次前往武汉、上海、北京等地求医,但始终不能根除,经常复发。白义华见陈老愿意让自己医治,找了很多偏方,最终把陈老的旧疾治好了。事后,陈老感激不已,要求给予白义华金钱回报,但都被白义华拒绝了。

在白义华的心中,他坚持一个真理:我们祖祖辈辈都是乡下做事的辛苦人,能帮到别人,何乐而不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