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丽
通讯员
刘华松
花蕊圆似鸟头,花瓣洁白硕大如翅,状似鸽子栖息枝头,展翅欲飞。每到人间四月天,宣恩县椿木营乡的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近3400亩珙桐花如期绽放,洁白美丽。花朵形似鸽子的珙桐,是世界著名的景观树,又被称为鸽子树。
日前,宣恩县开展“县树”“县花”评选,长于深山的珙桐分别以珙桐树、珙桐花参选两个名目,并获得广大网友、市民及评审专家的高度认可。自1988年,华中师范大学植物学专家在七姊妹山发现233公顷原始珙桐植物群落起,这一抹纯白,已成为恩施人心中的骄傲。
花开高山播远香
珙桐,是我国特产单种属树种,为远古侏罗纪第三纪冰川活动遗留下来的热带孑遗植物,曾一度被世界生物学界列入“消亡”名单。在植物学界被称为“林海中的珍珠”和“植物活化石”,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树种。在我州星斗山、七姊妹山,都有珙桐繁花播远香。
1988年9月13日,新华社播发新闻通稿,华中师范大学专家在对七姊妹山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时,惊喜地发现大面积原始珙桐群落,濒临消亡的珙桐大面积现身鄂西南!
这带给生物学界的震撼不亚于一枚“重磅炸弹”的爆炸,学界的研究者们立刻行动起来了。
自1989年开始,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湖北民族学院等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多次组织科研队伍进入七姊妹山,开启揭开七姊妹山神秘面纱的探索之旅,发表了《鄂西七姊妹山珙桐群落研究》《宣恩七姊妹山珙桐群落种间联结分析》等一系列论文。
罕见的原始珙桐纯林及大型猫科动物生存环境,都具有国际公认的极高保护价值。研究者们在七姊妹山发现,珙桐群落分布约有500公顷,其中有200公顷是保存完好的原始珙桐群落。在椿木台(小地名)有一株大珙桐树,树高16米,胸径1.3米,树龄为290年,仍然枝繁叶茂。在七姊妹山中,原始珙桐群落五级立木齐全,种源充足,自然更新能力强,无人为干扰,构成了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因为原始珙桐群落的发现,七姊妹山自1990年起被宣恩县纳入自然保护区,并在此后的18个年头里,先后由县级自然保护区升级为省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了公认的“国宝”。
见证中塞友谊
从“养在深闺无人识”到走出山门被世人熟知、喜爱,珙桐树以其完好的生态价值在恩施州内享有美誉。
为了让州内更多地方能盛开洁白鸽子花,2007年底,恩施州林木种苗站副站长肖慈国特意从椿木营乡收购500公斤珙桐种子,打算在全州适宜珙桐生长的地区进行广泛培育。经过两年对树种的沙藏培育,2010年,肖慈国把宣恩珙桐种苗分别栽植于恩施市太阳河乡、利川市凉雾乡种苗基地及鹤峰、州城等地。
“七姊妹山珙桐树的适应性很强,枝叶和花朵都比较茂盛,相对于其他地区的珙桐树种存活率更高。”周永和是利川市凉雾乡种苗基地负责人,对于栽植于种苗基地的数百株宣恩珙桐,他格外爱护。
2016年6月初,肖慈国接到湖北省种苗站的电话,要求尽快准备6株珙桐树苗,带土球,苗高1.5米至1.7米,不能断苗。得知具体要求后,肖慈国第一时间想到恩施市太阳河种苗基地的珙桐树苗,但是由于天气和土质原因,树苗不符合要求,被迫放弃。
“当时想去宣恩椿木营挑选,考虑到1米多的幼苗,路途遥远,山路运输不易,转而去利川的种苗基地进行挑选。”肖慈国回忆。在凉雾乡猫耳洞种苗基地里,他与周永和挑选了6棵珙桐种苗培育成的幼树,起挖、封存,然后运回恩施。
6月12日,肖慈国把包装好的珙桐树苗送上从恩施到北京的客车。翌日中午,肖慈国得到北京传来的消息,珙桐树苗完好送达。此时,肖慈国还全然不知,这6棵珙桐树苗将去往何处。
6月18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同塞尔维亚总统夫人德拉吉察一起,在贝尔格莱德植物园种下了一棵来自中国的珙桐树。鸽子树扎根塞尔维亚,寓意着和平,也象征着中塞友谊。据悉,此次送往塞尔维亚的珙桐树共有6棵,其中有两棵来自恩施,就是肖慈国此前送往北京6棵珙桐树苗的其中2棵。
“真没想到珙桐树走出了国门,见证了中塞友谊,令人自豪和骄傲。”得知这一消息后,肖慈国很激动。“当时送往北京的6棵树苗全部来自椿木营七姊妹山的珙桐树种,也是恩施人民的骄傲!”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