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信琼
发展不够、发展不快是恩施的最大实际。
生态良好、资源富集是恩施的最大潜力。
依托资源、绿色发展是恩施的根本出路。
1月3日,州委七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再次为恩施加快绿色发展、建成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决胜全面小康吹响冲锋号。要以建设生态文化旅游、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清洁能源为重点,发展“四大产业集群”。
1月5日,州八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州长刘芳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建成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
恩施是后发地区,加快发展是紧迫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为我们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在科学谋划未来五年发展思路时,将恩施纳入“一主两副多极”省级战略中,明确提出支持我州建设成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
连日来,出席州委七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的代表们,出席州“两会”的代表委员们,都一致认为,州委书记柯俊代表州委常委会在全会上所作的讲话、州长刘芳震在州八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准了恩施州情之“脉”,找准了恩施发展之路,开启了建成全国先进自治州的新征程。
2017年初,州委、州政府响亮提出,努力打造“一谷、两基地、三示范区”。“一谷”,即“世界硒都·中国硒谷”;“两基地”即全国知名的生态富硒产业基地、华中地区重要的洁净能源基地;“三示范区”即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恩施州拥有“世界唯一探明的独立硒矿床”“全球最大的天然富硒生物圈”,第十四届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大会授予恩施市“世界硒都”称号。
2016年初,湖北省第二地质大队1∶50万恩施土壤地球化学调查结果发布:恩施州表层含硒土壤分布面积2.3万平方公里,占全州国土总面积95%以上,其中表层富硒土壤分布面积1.3万平方公里,占全州国土总面积54%以上。
依托资源优势,“世界硒都”焕发新的“硒望”,涉硒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问世”。
2014年1月10日,由中国商业联合会、恩施州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开幕。这是首个国家级硒产品博览交易会。
这个国家级展会在恩施的“诞生”,让恩施有了一扇打开山门的“视窗”。这个冬天,恩施第一次在中国硒博会这个国家级展会平台上,像寒冬的腊梅,怒放世界。
从第一届硒博会参会的近400家企业,到第二届硒博会参会的近500家企业,再到第三届硒博会的近1000家企业,恩施这扇“视窗”越开越大。
而第四届硒博会,恩施则演绎了纯粹的“国际范儿”,开启了“世界之窗”。
2017年9月26日,2017国际茶业大会暨第四届世界硒都(恩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在恩施开幕。36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19个省市区的茶叶主产区和硒产业发展区的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出席开幕式并参加相关展会活动。国内外200多家茶叶企业、400多家硒产业企业和50多家行业协会、商会应邀参加本次展会。
2017国际茶业大会暨第四届硒博会签订贸易协议7个,贸易总额4000万美元;签订投资项目23个,投资总额103.66亿元;签订80项采购协议,贸易金额达16亿元。
回顾四届硒博会,世人清晰看到,“世界硒都”正在湖北西部快速攀升、绿色崛起。
州委七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确立的建成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目标振奋人心——
聚焦“生态文化旅游、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清洁能源”四大产业,坚持创新驱动、推动集群发展。力争到2020年,“四大产业集群”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初步形成。在此基础上再奋斗8至10年,资源优势全面彰显,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特色产业体系迈向中高端,“四大产业集群”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建成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和全国先进自治州。
为做大做强特色经济,州长刘芳震在州八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做精生态文化旅游业,做优特色农业,做强绿色工业,做大新型业态,做实园区平台……
来自来凤的人大代表田池连说:“特色农业的确是恩施的优势,我们的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蓝莓,得益于恩施良好的空气、土壤和水环境,口感和品质优于外地,鲜果在日本、韩国供不应求。”
来自巴东的政协委员邓正双说:“恩施的底色是绿色,“四大产业集群”是实现特色产业增长极的四大支撑,这一定位符合恩施实际,找到了恩施的优势。”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