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显实
他已在文化系统工作了30年,放电影、画海报、从事文化管理工作……样样得心应手。
他所在的乡镇每年都在全市群众文化汇演中屡创佳绩,在全州文化艺术节中获得“民歌之乡”称号。
他,就是恩施市崔家坝镇文体服务中心主任、现年54岁的祝方胜。
传承民族民俗文化不遗余力
崔家坝镇的皮影戏,远近闻名。据文化部门调研发现,有传承人、有道具、有剧本且能表演的皮影戏班,在恩施市仅剩崔家坝一个。
“我们今天班子没散、家伙没丢、能够完整地演出,多亏了老祝。”一讲起皮影戏的保护,戏团团长郑明汉对祝方胜的感激之情就无法言表。
十几年前,有个外省人到皮影戏团所在地——水田坝村青龙台组找到郑明汉,愿意出高价收购皮影戏道具、剧本。三番五次,价格一再加码,郑明汉心动了。
那天,正在下雨。祝方胜听说后,急得马上骑着摩托车就往青龙台赶。走了4公里砂石路后还有4公里泥泞不堪的机耕路,雨大路滑,摩托车根本无法前行。祝方胜索性弃车步行。当他深一脚浅一脚赶到郑明汉家中时,全身是泥,衣服全部湿透了。他和郑明汉在火坑里边烤衣服,边聊天,从郑明汉学戏吃的苦,到皮影戏的现实意义,再到戏团的困难与发展。终于,郑明汉决定不卖了。
祝方胜又找镇领导、跑市里找专家,从资金、技艺上扶持剧团,要散伙的14个人又聚拢来了。平时聚在一起练习,每逢节日,就带着道具到外村演出,宣传当前政策和一些民间故事。每到一处,都会受男女老少村民的喜爱。
祝方胜多方奔走,皮影戏多次走进课堂并参加各级汇报演出。戏团活了,祝方胜露出舒心的笑容。
保护历史文化名村功不可没
2007年,滚龙坝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列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公布的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熟知内情的人都说:“祝方胜功不可没!”
上世纪90年代,祝方胜刚刚从三岔乡调到崔家坝镇,一天,在滚龙坝开群众会,听说一村民打屋场挖地基的时候,挖出来个“宝贝”。闻讯后,祝方胜马上赶到他家。在确定可能是文物后,他给群众讲政策,并连夜将“宝贝”送到市里。经专家鉴定是国家二级保护文物——“虎纽錞于”,现在还呈列在州博物馆。
滚龙坝怎么会有“虎纽錞于”,引起了祝方胜的注意。经过走访查阅资料和向家族谱,一个200多年的明清古建筑群被发现,滚龙坝的“四古”(古屋、古树、古人、古墓)方被世人始知。《恩施县志》载,明朝时,向霖龙、向云龙、向霈龙同胞三弟兄皆因武勋授官。清道光年间,向存道、向发道、向致道同胞三兄弟经科举步入仕坛。向发道曾立功于朝廷,品衔连升三级,其家族也享朝廷俸银。这一发现引来史学专家的关注。
从2000年开始,祝方胜就搜集整理资料,向领导申请,向专家呼吁,开始为滚龙坝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打基础。他一有时间就去滚龙坝,画图纸、做规划,一边走申报之路,一边讲文物法规,保护文物,还积极撰写歌曲,推介滚龙坝。
2012年的一天,祝方胜在历史文化名村滚龙坝村检查消防安全,农户用来栏猪圈的一块木板上隐约显现出几个字让他警觉起来。跟村民商量之后,他取出这块五尺见方的猪圈栏板,小心用水冲洗之后,木板上赫然出现“泮宫继美”四个大字。他想起历史书籍记载,民国末年,向子美去日本留学,亲朋好友赠之牌匾,这块猪圈栏板正是这块牌匾。这让祝方胜喜忧参半:喜的是发现并收购牌匾,忧的是历史文化名村老物件不能妥善保管,珍贵的民间文化就这样流失了。
于是,祝方胜四处申请保护项目,出资购买老物件加以整理修缮,建成民俗文化展厅。如今,走进崔家坝镇民俗文化展厅,展柜里整齐地摆放着从崔家坝群众家中收集来的各种老物件,大到民国时期的风车,小到指甲盖大小的雕刻,造型精美的马灯、略有残缺的马鞍,制作草鞋的草鞋耙……展厅的墙壁上,挂着19个崔家坝镇滚龙坝历史人物画像、革命老前辈画像、古墓拓片等物件。祝方胜翻遍崔家坝历史书籍、与滚龙坝的老人交谈整理出来历史故事。
“收一件就算保护了一件。如果再不去保护这些老物件,我们的后辈可能就再也看不见了。”祝方胜如数家珍。
群众文化活动遍地开花
“工作有激情、有板眼、有亮点、有成绩。”这是一位领导对祝方胜的评价。
“文化站长就是要让群众文化活动遍地开花。”这是祝方胜对自己的要求。
笔者翻阅了近几年崔家坝镇文体中心工作重点及总结,“让领导认可,让群众满意”这句话一直都有。这是祝方胜的文化理念,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2006年正值全省推行乡镇配套改革,实行“以钱养事”。钱少事多他没有背包袱,反而加倍工作,当年被恩施市人民政府授予“全市文体工作先进个人”,连续3年被《恩施日报》评为“模范通讯员“优秀通讯员”,去年被恩施州文体新广系统表彰为履职尽责先进个人。
近些年来,他更是硕果累累。2012年,他把恩施民歌《大山里的土家娃》推上了舞台,50名土家娃表演获全市二等奖;在他的推介下,山民歌歌手,在州级获铜奖,在省级表演,省外签约歌手;他打造的“薅草锣鼓”“土家号子歌”系列在2016年恩施州首届艺术节上以全州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得“民歌之乡”称号;2014—2015年他连续两年被市文体局评为优秀等次,2016年崔家坝镇文体工作考核全市第一名。
把公共文化服务向基础延伸,他也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全镇12个村(居)配备了一名文体专干、村综合文化广场建成、开展一次大型活动。举办了原生态山民歌大赛、开展廉政书法展、评选好公婆好儿媳好妯娌活动,大力推行树文明家风活动,让群众、干部受到教育,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得到好评点赞。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