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溶洞,也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溶洞。
硝草洞位于利川市文斗乡沙坝管理区,板桥河村十二组的杨家垭口。进口是一道较陡的下坡,下行十来米处,有一道约1米厚,两米高的石墙,开着一道近两米的门。
相传,解放前,大土匪王炳轩称霸河龙、黔江、文斗的时候,为了跑马,他把皇木槽、石家槽的各色姓氏全部赶走。有一户王姓人家因不愿搬走,和王炳轩发生了冲突,王炳轩要灭他全家,这户人家逃进硝草洞才躲过大劫。虽然由于年代久远,这户王姓人家如何以弱抗强,抵御来自王炳轩的强大攻势的,已无从考证,但这段短短的防护墙却见证了那一段弱者反抗暴虐的历史。
下到洞底朝前走就是主洞。主洞左侧,离地面十几米高处有一个洞,是这座洞府的“二楼”。要进入“二楼”,需要两架十三四步长的楼梯绑在一起才行。但从“二楼”洞口到地面,并不是一个垂直的平面,而是向里凹陷,因此,要把两架绑着的长楼梯搭到二楼的入口,没五六个壮劳力是不行的。这应该是这户王姓人家能抵御土匪的一个重要原因。就算进攻方千方百计把楼梯搭到洞口,守洞方只需一把木叉叉住楼梯向外一推,爬楼梯的人就会翻滚下来,非死即伤。
上了“二楼”,向里走不远,要下两道坎。第一道坎是一个马蹄形的小口,靠进门右手一边还有一个凸起的石包,仅可容得下中等个子的人挤下去。小口两边又没有便于手抠的地方,脚下是湿滑的黄泥陡坡。如果没有熟悉路道的人先下去指示落脚的位置,很难安全“着陆”。
“着陆”后走不了几步,是第二道坎,这是一道狭窄而倾斜的石缝,要分两级才能下到底。第一级有两米多高,要两步才能下到第二级。第一步的落脚处是一个向里凹陷的石窠。石窠下面有人竖立了几块一破两开的木板,下去的人需得踩到木块的顶端,才能立住脚。第二级的缝隙更窄,需得侧身才能下去。走到这里,方能明白躲进硝草洞的王姓人家为何能摆脱土匪的追杀:就算追杀者进入“二楼”洞口,只要守住这里,一把竹竿在手,见人就捅,就算有千万人杀进来,也奈何不了。
走出一道仅能容身的狭长通道,洞府豁然开朗,脚下也干爽起来,游客压抑的心境为之轻松了许多。在晃动的电筒光亮里,熬硝的灶头、散乱的柴薪呈现在眼前。这些虽不能特别兴奋视觉神经,却仿佛在讲述着一个故事:熬硝人在远离亲人,远离日月星辰,以孤独为伴的漫长岁月里卖硝换钱,一年又一年地积攒,终于买田置地,迎娶新娘。也许躲进洞来的王姓人家也会熬硝?长时间在洞中摸索,一家子找到了这座洞府的秘密出口,因而打开了生存通道,把熬的硝拿出去换钱,卖粮度日,熬过了被追杀的艰难时日……就像电视连续剧一般的剧情不禁浮现在脑海里。
“龙宫宝殿到了,要拍照的只管拍!”熟悉硝草洞的随行老乡大声提醒我们。
在电筒交织的光柱里,光怪陆离的“龙宫宝殿”富丽堂皇地呈现在大家眼前:这高10多米,宽近20来米见方的空间里,仿佛匠心独运的雕塑大师调和美玉玛瑙的琼浆,一鼓作气,浇铸而成。向里走,靠右手是一座高约5至10米的凝固瀑布群,有的涌流而下,如玉帘垂悬,有的如刺绣搭盖着玛瑙,有的如积雪发生了一场小雪崩,有的又如玛瑙上流淌着一线玉泉……闭上眼,凝神屏气,你仿佛可以听到瀑水奔腾,有若风雷,那是那位神秘的雕塑大师永恒的激情在龙宫宝殿中激越奔放。
离开龙宫继续向深处探寻,走着走着,第一次到这个溶洞的游客会大吃一惊:只见一头青灰色的大象从坚硬的洞壁中钻出一个硕大的脑袋拦住了去路。也许是穿越岩石太累,急于寻找水喝,它把长长的鼻子深深地插入地下,终因没有探到水,大象变成了化石。我们只能从大象的颈下钻过去。
行不多远,地面上有一块略微向上倾斜的石板,石板上有两个并排的圆洞,直径约1米。穿过洞前行,不久就到了一个钟乳石密集的所在。这里的钟乳石虽然都悬在洞顶,很少与地面连接起来,形态大异龙宫宝殿。
留影毕往回走进一个岔洞,又是另一个奇异的世界。岔洞不太深,约二三十米,整个洞都由熔岩乳浆构成,或若瀑布,或若擎天玉柱,千姿百态,难以尽述。有几处黄金色的钟乳石柱连着地,钟乳石柱间构成一个个佛龛,佛龛中立着玉雕似的观音,栩栩如生。进口处有一块十来平方米见方的石板上有一二十个散落的石钟乳,高可尺许,大多较为肥硕,皆青灰色。这是一群老僧在谈经论道,还是小憩的游客在谈游乐之趣?虽是小景,但亦是十分有趣的点缀。
游到这里,不由叹为观止。可据当地的传说,最漂亮的地方在“三楼”。可惜曾经到过那层的人如今大多不在人世了,要找到那神秘的洞穴,还要一些时日。倘若真有一日,有人找到传说的“第三楼”,这个洞就不应该叫硝草洞了,应该命名为琼楼玉宇。
多么期待那一天!神秘的琼楼玉宇在等待你的到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