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择一个春和景明的清晨,我们向着利川市忠路镇进发了。
看山·看茶
一路上,茶人英姐把忠路茶的故事娓娓道来:早在唐朝鼎盛时期,忠路茶即是朝廷必备贡品之一。《恩施县志》记载,忠路茶冲泡后尖尖朝上,形如白鹤腾空。利川县志《清朝同治版》载:“当地土人遍种其茶,其茶清香坚实,经久而泡,向异他处,亦地气然也!”特别到了明代,忠路茶名声更盛,明成祖朱棣品尝贡茶后,更是称赞不已,赐诗一首。忠路贡茶,是恩施进入中国茶叶博物馆的两支名茶之一。
独特的地理环境也许早就注定了这方土地与茶的不解之缘。
忠路镇古称龙渠县,三面环水,前江从东北流向西南,后江从西北流向西南,两条河交汇之后出忠路镇不远便转身向西流淌,加入倒流八百里的郁江中,然后注入乌江,一路奔腾流入长江。境内峰峦叠嶂,茶园终日云雾缭绕。传说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等神仙曾来此地亲手植茶,喝之延年益寿。
传说仅仅是传说。当我们真到了小镇附近胡家塘村的极叶百年古树野茶园,似乎看到了千年前茶圣陆羽赞叹的好茶。
这一片古老的野茶树生长在近60°的砂石山上,枞树遮阴避日,遍地针叶踩上去软绵绵的,从叶隙间透来的风带着沁人心脾的清香。
300年、600年……海拔800-1400米的高山上,这些古树野茶的存在,仿佛就是一个奇迹。
它们在岩石上、悬崖边、长满绿油油苔藓的树干上肆意发芽,用力生长。
这不就是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描绘的“上者生乱石”吗?
在时间的长河里,这些老茶树以天为房、大地为床、万物为衣,岩石当枕、云雾当被,吸大自然之灵气,取万物之精华,与这里的地理环境、高山气候合而为一。
它们仿佛被世人遗忘,只有那满山的古树野茶不争不闹,野蛮地、安静地诉说着光阴的故事。
野茶的孤独,安静,融洽……这是英姐喜欢的生命意境。几年前,她厌倦了当公务员,在家乡寻找到这片茶山,也终于寻找到了“小时候爷爷炒茶”的味道。
如今,不负等待,这些古茶树都被挂牌标记,公司与茶农签订保护和收购协议,每年向所有人支付一定的“保养费”,不许使用任何农药和化肥。当地农民没想到,终有一天,这满坡老茶树也能成为脱贫致富的希望。
赏树·赏花
“忠路后江河有温泉,不过这次我们就不体验了,留个念想下次来玩。”车过忠路镇,英姐一个急转从左上山。行不多远,就见到了那一片花。
这是一个垭口,茶山层次丰富,桃李芬芳,几树繁花让茶园生动起来。
吊脚楼下,年近七旬的奶奶正在采茶。忍不住走过去搭讪:“您种了多少亩茶啊?”老人笑意盈盈,随意地用胳膊画了条弧线:“这、这……都是我屋种的。”顺着她的视线望过去,似乎半个山坡都是她家的“资产”。
“平时在镇上带孙儿,这几天早出晚归专门上山采茶。家里人都在忙别的事,我一个人采不过来,还请了人帮忙。”今天,她采的是芽片,这金贵的明前茶鲜芽价格分级达到了160-300元每公斤。那满山的茶叶当真成了“黄金叶”。
按她的指点,试着采了一会儿,又怕伤到别的叶子,又怕把娇贵的芽片掐坏,这看似容易的活做起来却有难度,和她的速度比起来,我们简直像在“捉虫”。“你们采得好,年轻人手指细。”她检查我们的成果,听上去更像是安慰。
旗袍协会的阿姨们撑起了纸伞,妖娆着身姿,舞起了丝巾,摄影师大叔不停指挥着摆造型。小年轻们则穿起了文艺范儿的复古粗布衣裤,借来茶篓系在腰间,拍起了直播视频。
不分年龄,不分身份,笑语远远传来,花瓣静静飘落,落在茶树上、采茶人的头上、肩上……
品茶·品春天
“野茶到底好在哪里?手工炒和机器炒有什么不同?”茶厂就设在山坳里,有30年炒茶经验的师傅正手工炒“野珍珠”。据说8公斤干茶才能选出1公斤形状大小、色泽一致的芽头,珍贵而稀少,故得其名。
“闻这香味!”张师傅手势曼妙,头也不抬,根本无暇多话。
热气蒸腾,兰香出来了。跟传统芽茶清淡不同,它似乎毫无保留地释放着野放群体种古树茶的层层惊喜。
“炒这种茶我有10种手法,你们看到的只是其中几种。手工炒,我自己像一片叶子,摸一摸就能知道干湿度,手法轻重随时也不同。机器哪里能比!”师傅傲然的神采仿佛归隐山林的侠客高人。
泡茶的水来自山上。那口树底的古井也不知有几百年历史。山民搭了个简易棚子遮灰,水管接往家家户户。
“水不同,味不同,同样的茶叶,你们城里喝不到这样的味道。”师傅仿佛又傲娇了。可茶水清冽甘甜,抿一口,体会到传说中的“高温岩骨兰花香,低温绵甜润厚”,只好服气。
开饭了,菌子是现捡的,豆腐是自己磨的,野菜都是现挖的,一口下去,满口的春天。英姐说,茶山上,外地老板投资的民宿7月份就要开业了。到时候,定位为养生游的民宿会迎来广东、北京的游客。
逃离樊笼,在这里喝茶、听风、赏花、看云聚云散……这将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诗与远方。
记者手记
一千个人的心中有一千种春天。我心中最写意的春天是什么样子?
大抵就像恩施这样,满山是绿,满山是花,满山是茶……行走在这样的世界里,所有关于春天的诗句仿佛一下都涌上了心头。
哪里还要再去寻找诗与远方,我们就生活在诗与远方。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