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秀清
通讯员
赵盛迷
袁作森
3月15日晚,等孩子睡了,恩施市屯堡小学教师许静翻阅起《做学生成长的引领者》这本书。
这本书是恩施市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中心培训部原主任钟祖国赠予她的。
2017年11月15日,钟祖国下乡工作期间突发脑溢血去世,55岁的生命、34年的教育人生戛然而止。
三尺讲台育桃李
“我的生命是党和人民给予的,为教育事业效犬马之劳,为振兴民族教育事业、提高全民素质尽匹夫之责,是我的心愿。”1994年,钟祖国在自传中写道。
1962年,钟祖国出生在恩施市新塘乡龚家坪村一个农民家庭。初中丧母、高中丧父,他靠亲人救助、政府和学校救济继续求学。1980年7月,他考入恩施师范专科学校(今湖北民族学院)中文系。
1983年,钟祖国到白杨坪中学任教,后出任教务主任、校长。1997年,他担任白杨坪教育站副站长。身立三尺讲台,只为桃李满天下。钟祖国扎根农村16年,把青春和激情献给了农村教育事业。
1992年,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教师郑义还是个初中生。那年冬天,是钟祖国给了他温暖。
“那年我13岁,读初二。我回到寝室,发现被子不见了。”
“钟校长知道后,马上给我买了一床新被子。”郑义回忆,这床被子让他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雪中送炭,也是这份温暖影响了他对人生的态度。
“不能让孩子冻着……”钟祖国当时是这样说的。李兴梅说,没有钟祖国老师,就没有现在的她。
1990年,身为教务处主任的钟祖国,带着李兴梅等20多名学生参加高考。因几分之差,李兴梅和几位平时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没考上大学。钟祖国很是惋惜,找到他们耐心做工作,鼓励他们回校复读,并争取政策为他们免去了复读费。
“钟老师来到我家劝我,说读书才是最好的出路,要我不要放弃……”回忆当时的情景,李兴梅难掩心中悲痛。
受钟祖国影响,李兴梅毕业后回到白杨坪中学任教。
责任于心
担当于行
“我以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学生,倾自己之所学,尽自己之所能……”对党、人民、学生的这份责任、这份爱,16年不仅没有间断,反而与日俱增。
1999年秋季,恩施市开始教育体制改革,钟祖国竞聘小渡船中学校长。
“学校当时出了名的差,没人愿意把孩子送来。”龙世安老师回忆,“周边单位的家长,舍近求远,把孩子送到舞阳中学去。”
钟祖国上任伊始大胆改革,抓教学教研、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管理、校风学风。在钟祖国带领下,学校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尽心尽力。
时任语文教研组组长宋光荣说:“精细化管理使学校凝聚力大大提升,教师精神风貌为之一变。”
随之变化的还有学生风气、学校形象、教学质量。
1个、20个、42个、55个、79个……从2003年起,小渡船中学每年考取恩施高中和市重点高中的学生数不断增加。
学校教育质量一年一个台阶,从没人愿意来的学校,到全市首屈一指的中学,短短3年,小渡船中学凤凰涅槃。
“可以这样说,学校的崛起是从钟祖国任校长开始的。”小渡船中学现任校长程景龙说,“现在,大家争着把孩子送到我们这里来,这是一所学校最高的荣誉。”
终其一生
大爱永存
“组织信任我,就让我来做那条‘老黄牛’。”钟祖国担任恩施市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中心培训部主任时说。
“他把全部精力放在教培事业上,亲力亲为,事无巨细。”中心主任向彪说,钟祖国对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工作很熟悉,有很多自己的想法。
2013年6月,钟祖国调任市研培中心培训部主任。
他是个热心人。很多年轻老师来办公室找他请教,他都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讲解。在屯堡送教时,他无意间听许静说想要《做学生成长的引领者》这本书,便将随身携带的这本书赠予她。
“没想到,钟老师如此有心,第一时间把书送给我。”回想起这件事,许静忍不住泪流满面。
2017年11月15日,为落实恩施市“国培计划”,钟祖国一行前往芭蕉侗族乡中小学及幼儿园开展送课下乡培训活动。
恩施市研培中心是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试点任务承办单位,钟祖国和培训骨干行程近两万公里,组团送教下乡。距城区较近的芭蕉侗族乡是最后一站,没曾想成为钟祖国教育事业的最后一站。
“倒下时,他手里紧紧捏着的手机滑落地上,对话框中是给市一中老师未编完的短信,内容是到上海培训的时间和车次。”向彪含泪说,“直到闭上眼睛那一刻,他依旧惦记着工作!”
“凭一己微薄之力,为民族大业添砖加瓦,立民族之大业,是我的本分。我当为此自勉并为之不辍追求。”就如自传中写的一样,钟祖国在平凡的岗位上,将毕生的时间和精力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清江有意,呕心沥血育桃李;流水无情,溘然而逝泪纷飞;爱岗,你一丝不苟任劳任怨,敬业,你鞠躬尽瘁蜡炬成灰!人到中年乃砥柱,只惧苍天妒英才;恪尽职守好汉子,天下为公真丈夫。”2月11日晚,2017“感动恩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播报的《钟祖国致敬词》仍在耳边回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