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严阵以待应对灾情险情考验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恩施日报
全媒体记者

何雨洋

通讯员

陈发志

2020年,全州共遭遇21次自然灾害,累计171.86万人次受灾,因灾死亡13人、失踪1人,紧急转移安置13.18万人次,累计救助受灾群众4.93万人次,直接经济损失39.08亿元。

险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面对各种自然灾害的挑战,我州积极构建完善应急体系、加强救援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应急指挥和救援协调能力,一次又一次经受住考验。

灾情过后,我州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开展灾后救援、救助和重建工作,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

自我提升

不断构建完善应急体系

应急救援体系是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最为关键的环节。我州通过探索建立机制、破解难点问题,构建统筹应对各灾种、有效覆盖各环节、综合协调各方面的全方位、全过程、多层级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020年,我州下发相关文件,进一步明确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地震地质灾害等领域相关单位职责,确保各单位各负其责、共同履责。同时,从体制机制建设入手,构建行政村自查自改自救,乡镇日常排查防控和事后率先响应,州及县市党委、政府就近指挥协调的四级联动工作格局,建立部门、军地、地域、救援队伍信息共享和救援协调联动机制。

为规范应急响应,州应急管理部门加强与州委办、自然资源、气象、消防等部门的协调对接,畅通信息互通渠道,提高应急响应的精准性和时效性。2020年,我州“湖北省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在线率位居全省第一。

应急救援体系打好基础,救援队伍建设同样必不可少。

2020年,州应急管理局建立卫星固定站,可通过卫星链路接收灾害事故现场或现场指挥部回传的音视频及数据信息,成为我省应急管理系统首个拥有卫星固定站的单位。

卫星固定站建成后,2020年8月,州应急管理局成立应急通信保障队,队员分工明确,为抢险救灾提供了强有力的应急通信保障。

今年4月2日,利川市水域救援训练基地正式投入运行,这标志着我州首个水域救援训练基地建成,填补了我州在该领域的空白。该基地由利川市消防救援大队牵头组建,成立以消防专业救援队伍为主体、社会各相关力量广泛参与的水域应急救援队伍,推行专业化、常态化水域救援实战训练机制,推动建立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水域应急救援体系,以提升水域救援实战能力。

今年4月30日,恩施州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在湖北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挂牌成立,州应急管理局与湖北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为进一步增强我州应急救援专业化队伍力量、更好开展应急处置与救援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恩施州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将结合恩施实际,充分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积极建立完善各项机制,从防、救、治三个层面发挥应急救援队伍实效。

人民至上

全力做好灾后救助工作

2020年,州应急管理局积极争取中央及省级防汛救灾资金2.3122亿元,并及时全额下拨;全州应急系统购置价值3700余万元的各类救灾装备物资;完成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任务,共重建661户3135间,修缮4380户9616间;组织开展冬春生活救助,发放救助资金8273.36万余元,救助受灾困难群众36.13万余人。同时,全力推动巨灾保险理赔试点,完成赔付2259.7万元,圆满完成灾后救助和灾后重建各项工作任务。

“做梦都没想到这么快又能住进新房!”2021年2月,即将搬进新房的巴东县水布垭镇长岭村四组村民谭宗仙和母亲瞿友菊十分高兴。

2020年6月29日,长岭村发生山体滑坡,39户114人被紧急转移。看着房屋被冲毁、田土被掩埋,瞿友菊泪流满面。

灾情发生后,水布垭镇第一时间转移并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为他们送去基本生活用品。应急管理部门多措并举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随后,倒损房屋恢复重建救助资金、过渡期生活补助、社会爱心捐助、巨灾保险等25万余元救助金陆续到账。一笔笔雪中送炭的救助金,让借住在亲戚家的瞿友菊踏实下来。

经过近半年忙碌,瞿友菊家位于长岭村七组的新房建成。公路边,三层楼房拔地而起,墙体贴着墨绿色瓷砖,铝合金门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像谭宗仙和瞿友菊一样幸运的,还有来凤县烟叶种植大户林利俊。

2020年7月26日,因暴雨,来凤县大河镇栏马山村多处农田被淹,烟叶种植大户林利俊投入26万元承包的130亩烟田全部损毁。

正当林利俊心痛不已时,村委会传来好消息:2019年开始试点推广的农业巨灾保险开始启动核灾赔付程序。

经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现场核定,林利俊家130亩烟田全部受损,可按照每亩1500元的标准进行赔付。按照赔付流程,经核定公示,10个工作日后,林利俊拿到约17万元赔付款。

自2019年起,我州成为全省农业巨灾保险试点。由政府全额为辖区居民购买保险,对暴雨、洪涝巨灾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给予基本经济补偿。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州各级各部门全力开展灾后救助和灾后重建工作,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

去年汛灾期间,我州民政部门先后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有关工作的提醒函和关于进一步做好民政服务机构和特殊困难群众汛期安全工作的提示,及时了解受灾群众的困难,高度关注他们的基本生活,扎实做好兜底脱贫救助与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灾民过渡期生活救助等专项救助的无缝对接工作。对汛灾期间符合低保或特困供养条件的,及时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及时实施临时救助。

从2020年9月底开始,州应急管理局敦促各县市完成今冬明春因灾需救助人员摸底调查评估工作,并组织专班深入县市、乡镇开展调查核实,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2020年12月初,州应急管理局召开冬春生活救助视频调度会,明确冬春救助是民生兜底保障工作,要求认真做好前期协调准备工作,确保冬春救助资金下达后快速发放到受灾农户手中。春节前,各县市顺利将冬春救助资金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

严阵以待

迎接各种灾情险情考验

针对去年受极端降雨天气影响,全州出现地质灾害多发、高发态势,自今年2月开始,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组织近50名专技人员,与各县(市)自然资源部门工作人员一起,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全覆盖、拉网式排查,全面梳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新近变化情况及网格化管理落实情况等,做到早发现、早避让、早处置,为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对已查明和新增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技术人员逐点编制基本情况表、防灾预案表,并检查完善警示牌。此外,还将根据隐患点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现代化地质灾害专业监测手段,实时获取地质灾害动态监测数据,为有效防范地质灾害提供科学依据;各县(市)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人、监测员,确保发现险情能及时预警并采取有效避险措施,最大程度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面向群众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提升群众识灾、辨灾、救灾能力,夯实防灾基础。

3月15日至19日,州应急管理局组织全州应急管理系统开展应急设备技能培训,通过“理论+实操+考核”模式,全面锻炼队伍、提升能力,积极备战森林防火重点期和汛期。

在理论培训基础上,技术人员还组织学员开展户外实操拉练,通过技术人员实地教学、学员实地操练等方式,全方位、系统化提升学员对无人机、应急灯塔、生命探测仪、风力灭火机、割灌机等应急通信、救援设备装备的操作能力,还现场模拟突发情况下开展通信画面回传,将联调画面传输到州应急指挥中心,实现事故现场和指挥中心有效联动。

4月12日,宣恩县应急管理局分批次向李家河、椒园、沙道沟、晓关等9个乡镇和县消防救援大队、县水利局发放应急救援物资,共发放救生衣、编织袋、强光手电筒、卫星电话、防汛抗旱及森林防灭火等47类11856件,并对各乡镇、相关部门的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和管理水平进行系统培训,确保应急救援物资储备有用、战时能用。

近期,为有效防范强降雨天气带来的洪涝危害,5月13日晚,恩施市应急管理局紧急组织人员,连夜准备防洪沙袋,应对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截至5月14日凌晨3点,在百余名工人的参与合作下,经过6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1万袋沙袋准备完毕。随后,该局工作人员从“装沙工”变成“配送员”,陆续向城区各小区配送沙袋。

……

面对可能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及险情,全州各级各部门始终严阵以待。

2021-05-21

00:00:00:0何雨洋构建应急体系

打造救援队伍

做好灾后救助6134801严阵以待应对灾情险情考验/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