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别让精神世界蒙上阴云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恩施日报
为全面提升我州精神卫生的预防、心理疏导、治疗及康复管理能力,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事)件发生,预防和减少个人极端案(事)件发生,有效推进“323+”健康问题攻坚行动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州优抚医院积极行动,成效显著。

加强排查,提升服药率

5月25日,州优抚医院4名精神卫生专家深入来凤县,对该县8个乡镇开展了为期4天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大排查走访活动,旨在对疑似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诊断,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建档并纳入管理,为精神病患者家属普及精神卫生知识,防范和减少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的发生。

连日来,根据州卫健委关于印发“323+”健康问题防治方案和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要求,州优抚医院医务人员深入各县市,积极开展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工作。

“针对各县市卫健局和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精神卫生防治工作人员,我们预计9月举办全州‘323+’健康问题攻坚行动培训班,加强医务人员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和心理体系建设。”

恩施州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向恩平说。

据了解,州优抚医院每年都会联合综治部门开展一次“春季行动”,对各辖区内的服务对象进行全面排查,做到“早发现、早管理、早治疗、早康复”。

全面排查只是第一步,提高服药率才是稳定患者病情的关键举措。

向恩平介绍,药物维持治疗是巩固疗效、预防精神病复发的有效措施,今年的重点工作就是抓服药率。

为此,各县市均采取了相应措施——

宣恩县从今年4月起,给每位精神病患者免费发放一个包含药品和护理指南在内的“家庭康复包”,着力提高全县患者的服药率。

咸丰县在坪坝营镇杨洞社区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恩施众益社工积极开展三社联动,联合村(社)、卫生服务站、精神病医院,对辖区内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定期、分批对社区的病人进行康复指导。

利川市给精神障碍患者提供送药上门服务,先由社区精神卫生防治医生收集精神病患者的近期用药情况和需求,汇总后指定工作人员将药品送到精神病患者家里,提高服药率。

据介绍,通过这些手段,我州精神病患者服药率目前已达到70%以上。

签约管理,做好宣传

3月21日,州优抚医院开展了“世界睡眠日”主题义诊活动,为有失眠障碍的患者提供一对一专业服务,发放睡眠健康宣传手册,为前来咨询的患者提供免费测量血压、睡眠相关量表检测等诊疗服务。

今年4月,州优抚医院医务人员在来凤县旧司镇、利川市南坪乡授课,针对精神卫生防治医生和精神病患者家属,开展家庭护理和康复知识的宣传和讲座,深受好评。

“加强宣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州优抚医院医务科科长付艳梅说,不少心理疾病患者和精神病患者对疾病认知贫乏,稍微有所好转便认为不需要再服药,还有人认为精神疾病治不好,因而耽误了治疗。

国家卫健委要求,精神障碍管理要加强“三率”,即提高登记报告率、治疗率、规范管理率。

州优抚医院为加强对精神障碍病患者的日常监管,实行乡镇卫生院与患者签约制度,对患者进行免费体检、评估。全州每个乡镇至少有1名精神卫生防治医生,从2010年开始,每年对他们进行随访技术、居家康复指导和方法培训,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目前,我州管理精神疾病患者使用的是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管理系统,全州精神疾病患者都纳入了系统管理。

“宣恩县公安部门做得较好,派出所每个月会定期和精神卫生防治工作人员共同去随访患者了解情况,针对个人制订具体的管控方案。”

向恩平说,将进一步完善精神卫生服务协作机制,公安、教育、人社等部门,信息共享,齐抓共管。

近年来,州优抚医院积极做好心理素养和精神障碍防治知识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抑郁、焦虑及各类心理行为问题的自我识别能力,引导并帮助其主动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为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打下基础。

积极作为,信息共享

2020年,我州新建县级精神病医院7家,

加上州优抚医院和利川市精神病院,

实现了州县两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全覆盖,进一步提升了对肇事肇祸、

久治不愈、

乞讨人员和强制医疗患者的收治能力,

确保应收尽收。

据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在对口帮扶恩施州优抚医院期间,通过派驻专家坐诊,

提供人员培训、

远程会诊、

技术指导等措施,

带动我州精神卫生诊疗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相关工作的逐步推进,

基本实现了州、

县、

乡、

村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从预防、

筛查到入院、

出院、跟踪随访、

康复指导的闭环管理。

7月22日,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与州优抚医院正式签订对口帮扶协议,将通过未来3年的对口帮扶,大力实施“323+”健康问题攻坚行动,进一步提升州优抚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帮助其积极创建三级精神专科医院,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

据介绍,州优抚医院将着力推进我州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优先完善教育系统心理服务网络。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落实“健康副校长”的心理健康职责,预防和减少个人极端案(事)件发生。

着力加强常见精神障碍防治。积极关注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相关心理问题,关注青少年、农村妇女和留守儿童、职业人群、被监管人员、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心理行为问题。

目前,我州及各县市均已建立由综治、公安、民政、人社、财政、卫生、计生、残联等多部门协作的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精神卫生工作的开展与督导,协调各级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工作协助。

“医院、家属和患者要相互配合,及时沟通和交换信息,才能使严重精神障碍得以‘长治久安’。”向恩平介绍,我州各乡镇相应建立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村(居)民委员会建立的“五位一体”关爱帮扶小组,由社区工作专干、民警、精神卫生防治医生、民政或残联专干、患者家属组成,督导落实“以奖代补”的家庭监护制度,规范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工作,确保形成从家庭、社区到医院的闭环管理。

2021-08-11

00:00:00:0谭琼辉——州优抚医院积极推进“323+”健康问题攻坚行动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全媒体记者

谭琼辉6944501别让精神世界蒙上阴云/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