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苏马荡:“候鸟”共护那片云天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恩施日报
全媒体记者

陈致宇

张宝训

“哦,我知道了/武汉人为什么如此青睐苏马荡/如此迷上了这个如花的山姑娘/这里山清水秀森林密布/这里朝霞满天碧空如洗/这里黄昏血霞夕阳无限好/这里可以抱团养老取暖……”7月17日,郑国华在朋友圈分享自己创作的组诗,收获点赞无数。

郑国华是来自成都的苏马荡“候鸟”作家,从写下《苏马荡的那片云天》开始,这些年他写下12本书共300多万字,记录苏马荡的发展变化和风土人情。

苏马荡位于利川市谋道镇药材村,有“中国最美小地方”之美誉。景区以森林密布、宁静自然、夏季凉爽等优势,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休闲度假。截至7月27日,来苏马荡避暑的“候鸟”已突破25万人,往年最高峰可达30万人。

政府搭舞台

“群里有人反映公路上的路灯熄了,晚上出行不方便,镇政府马上派人查看,不到10分钟就解决了。”说起在苏马荡的居住体验,来自武汉的“候鸟”倪军直言“既舒心又安心”。

这份“舒心”与“安心”,来自利川市及谋道镇上下一心为“候鸟”打造家一般的温馨环境。

近年来,谋道镇立足实际,组建“候鸟”人才服务专班,优化苏马荡吸引人才的软环境,通过畅通建议收集渠道,打造“候鸟”人才交流基地和活动广场,为“候鸟”安心生活创造条件。

“在这里康养的老年人比较多,大家都害怕突然生病。”来自武汉的退休干部王纪娟,每年都来苏马荡避暑,她最关心的问题是就医是否方便快捷。

王纪娟专门挑选了一个晚上,来验证突发疾病时救助是否及时。“从下楼到抵达卫生院,6公里路程只用了5分钟,全程畅通无阻,到医院后就医也很及时。”王纪娟坦言,通过这次实验,“候鸟”们对苏马荡的紧急救治放心了。

“政府有诚信、责任、担当,我们在这里生活高枕无忧。”

“当地政府想方设法引进一名著名妇科专家,对利川市医院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了当地医疗水平。”

……

“候鸟”们纷纷表示,在苏马荡居住,越来越舒服,他们建设“第二故乡”的热情也被调动起来。

“2020年,谋道镇委党校聘请4名来自武汉和重庆的‘候鸟’人才为兼职教师;今年,继续吸纳至少3名优秀‘候鸟’人才加入镇委党校,组织流动‘候鸟’党员与本地党员共同参与学习教育,让‘候鸟’党员在苏马荡避暑期间实现避暑纳凉、党性锤炼两不误。”谋道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苏马荡还建有“候鸟”人才库,根据人才特长、经验等实际,分为医护救援、农林科技、城镇管理、文学创作、摄影绘画等多种类别。

截至目前,苏马荡20个小区挂牌“流动党员之家”。“流动党员之家”除为“候鸟”业主提供日常服务外,还配备有图书、电视机等,方便小区流动党员开展组织生活。

“候鸟”显本领

“我到过很多地方,苏马荡是我唯一见过的将房子建在森林里的休闲度假区。这么好的地方,我们应该保护好、发展好。”自2013年结缘苏马荡后,郑国华一直关注着苏马荡的发展。

他经常给当地政府提建议:“开发商要有社会责任感,政府要合理引导,苏马荡的发展要看长远,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要规范谋道广告牌,消除随意装贴门匾牌和广告牌的现象。”

他一字一句记录着苏马荡的变化:“318国道穿镇一条街正在整治,全面改造污水网,路面黑色化,全程电子监控和照明灯的规划设置也在进行……”

亲戚朋友说他对苏马荡“着了魔”。他写的许多文章被国内众多网站转载,很多人因此了解并爱上了苏马荡。

因见解独到、客观公正,郑国华被利川市政府聘请为文化顾问。

2020年8月9日,利川市作家协会苏马荡“候鸟”分会成立,郑国华当选分会主席,并在会上提出坚持“贴近时代、讴歌时代,为时代发声、为时代明徳、为时代立传”的宗旨。

自2019年开始,王纪娟每年都要为利川市及谋道镇委党校学员讲授党课。《以群众视角为群众服务》《你就是党的形象》等专题党课,耳目一新的观点、精彩纷呈的讲授,获得党员学员一致好评。

“我常对党员朋友说,要懂感恩、带好头,想想能为谋道、为苏马荡做点什么,如何为第二故乡建设添砖加瓦。”在王纪娟等人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候鸟”为第二故乡发展献策献力。

《围棋报》原主编刘力为谋道镇小学捐赠图书和围棋4000多套,并免费为孩子开展围棋课程培训;重庆市委党校科研处原处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刘康参与州委干部培养基地建设,积极研究《苏马荡一二三产业融合》课题;一公司负责人为谋道镇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引进多个产业……“候鸟”们齐心协力,汇聚成助力苏马荡发展的强大合力。

居住更舒心

盛夏的苏马荡,空气中依然带着丝丝凉意。“候鸟”倪军经常步行到距小区不远的“红色驿站”读书。

“苏马荡规划建设越来越科学合理,‘候鸟’们普遍关心的医疗条件也越来越好。如果愿意,还可以参与社区治理、艺术交流等活动。”自2017年至今,每年坚持来苏马荡居住几个月的倪军很喜欢这里的生活。

近年来,“红色驿站”已成为“候鸟”丰富文化生活、党员开展组织生活的有效平台。据介绍,“红色驿站”目前藏书3万余册,涉及党建、历史、小说等多个种类,同时针对“候鸟”们的特长和爱好,持续开展书法、绘画、舞蹈等文体活动,丰富“候鸟”的精神生活。

得益于“候鸟”人才助力,重庆市在苏马荡开设三峡中心医院分院,促当地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武汉市老干局在苏马荡挂牌成立武汉市流动党员驿站,将所有流动党员登记在册;自发创建“候鸟”微信群,小区“候鸟”有事在群里说一声,党员“候鸟”就会积极响应。

在当地政府和“候鸟”人才的共同努力下,“候鸟”们在苏马荡居住得越来越舒心。“我们将继续发挥‘候鸟’人才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利川苏马荡管委会主任、谋道镇党委书记陈建平说。

“随着‘候鸟’人才平台网络逐步完善,更多短平快项目将随之落地,苏马荡的居住环境会越来越好。”对于“第二故乡”的未来,“候鸟”们信心十足。

2021-07-28

00:00:00:0陈致宇6800301苏马荡:“候鸟”共护那片云天/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