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警惕:您真以为自己的孩子很安静吗?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恩施日报
前几日,我的一位好朋友小宇的妈妈打电话向我咨询一些儿童的心理问题。她说小宇的语言交流明显落后同龄小朋友,喜欢独自玩旋转的玩具,几乎不主动和大人、小朋友一起玩,只能清楚说出单个词字,并且眼神交流差,手指也不会指东西。一开始,小宇妈妈认为孩子是性格内向导致的,所以不把它当回事。但是,小宇今年快4岁了,这些表现仍然存在。为此,小宇的妈妈非常焦急,在我的建议下,她带着小宇来到恩施州精神卫生中心就诊。医生结合小宇病史及检查结果,排除躯体疾病和其他精神障碍,结果诊断为孤独症。

一、什么是孤独症?

孤独症也被称为“自闭症”,属于神经发育障碍。很多人会觉得孤独症离我们生活非常遥远,目前孤独症是导致我国儿童精神残疾的最大病种,在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发现精神残疾儿童占0至6岁儿童总数的1.10‰,约为11.1万人,其中36.9%由孤独症导致,男女患者比例为2.3∶1至6.5∶1。

孤独症的主要表现为:

1.社会交往障碍:孩子往往不能和别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父母没有目光的对视,不会期待甚至拒绝父母的拥抱和爱抚,在得到父母关爱的时候,也没有流露出愉快感,当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不会寻求父母的安慰。在幼儿园经常独自一个人,不和同伴一起玩耍,没有观看其他孩子做游戏的兴趣,也不愿意加入其中,即使被迫与同伴一起玩耍,也不会主动接触他们,甚至不能全身心投入活动之中,很难建立正常的伙伴关系。

2.语言交流障碍:孩子在两三岁时不会说最简单的句子和有意义的单词,不会用语言进行人际交流。四五岁时能说单词,然后说出简单句子,有时会突然讲出一些语句,其内容与当时的环境或者谈论的话题完全不相关。孩子讲话的时候不会在意别人是否在听,讲话的语句内容很单调,缺乏感情,很少注视对方的目光,他们常常模仿从电视里听到的句子,甚至反反复复问同样一个简单的问题。

3.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正常的孩子对活动、游戏、玩具很感兴趣,而他们喜欢玩一些非玩具性的物品,如一段废铁丝、一个瓶盖,或者观察转动的电风扇,拿到一个玩具熊,不是欣赏整个玩具的体态可爱,而只注意玩具熊的绒毛,反复用手触摸,或用鼻子闻。他们过度关注或痴迷于一种感兴趣的物品或者活动,或者以同一种方式反复做同一件事情,甚至会出现奇特怪异的行为,如手放在眼前凝视、自身旋转、或用脚尖走路等。

4.智能障碍:部分孩子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发育迟滞,且智能发展不平衡,他们的最佳能力与最差能力之间的差距非常大,但是多数孩子的最佳能力仍然低于同龄儿童的水平。

5.精神神经症状:部分孩子会出现自伤行为,攻击和破坏行为,偏食、拒食等进食问题,同时还出现焦虑、恐惧、幻觉及睡眠障碍等,可能诱发癫痫发作。

二、什么原因导致孤独症的发生?

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1.遗传因素:孤独症患者母亲分娩第二胎的患病危险率为5%,遗传因素对孤独症的作用已明确。

2.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研究发现,患者的5—羟色胺等单胺类神经递质异常,松果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异常,导致5—羟色胺、内源性阿片肽增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

3.感染及免疫系统异常: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使机体内免疫细胞功能降低和数量减少。

4.围生期因素:产伤、胎儿在宫内窒息等因素。

5.母孕期不利因素等。

三、如何治疗孤独症?

目前,治疗孤独症还没有特效药,主要以对症康复训练为主。我们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最佳黄金干预期是2~5岁。因为孩子越小,神经的可塑性越强,干预的效果就越好。但让人遗憾的是,由于受很多观念性的误解,很多儿童会被延误诊治。如果这个年龄段家长能够及早发现,及时前往专科医院就诊,在专业医生、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社交和语言康复训练,同时辅助感统治疗、可视音乐治疗、听觉统合治疗、认知损害矫正、时光游戏治疗等治疗,孤独症儿童的功能恢复会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甚至能够融入社会生活的。因此,要正确认识和识别这种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经过规范系统的治疗,小宇的孤独症的症状逐渐缓解,现在可以正常和小朋友一起玩耍,能够跟父母慢慢有了互动。希望通过这篇科普文章,让大家能够提早发现、提早重视起来,若发现小孩存在孤独症表现时,请务必前往精神心理科行进一步诊断治疗。让孤独症的孩子不再孤独下去,让孩子们能够在充满爱的世界里茁壮成长。

2021-10-13

00:00:00:0赵巍7546001警惕:您真以为自己的孩子很安静吗?/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