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山峻岭,四季芳香,我的老家在武陵山区湖北宣恩一个偏僻小山村。
延绵的大山孕育生灵,深邃的丛林造化万物,许许多多的鸟儿在这里此起彼伏。
每次放学回家,走在山间小路上,闻着花香,听着鸟语,迈着轻盈欢快的步伐。偶尔看到几只花喜鹊,还会情不自禁地吟唱几句母亲教过的歌:“山家娘,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老娘扔进山沟里,媳妇搁在炕头上;关上门,堵上窗,喝完汤。”其实这也是母亲在教导我们做人要有孝心。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句话一点儿都没有错。那时候老家鸟儿甚多,多得我都叫不出它们的名字,其中最为常见的莫过于麻雀,最为人们熟知的是燕子。对于那些不常见的,连当地见过世面的人,也常常辨识不了,直说此鸟必定珍稀名贵。
从清晨到傍晚,山里热闹非凡。不管是大山之巅,还是水稻田边,都有它们或是仰天长啸,或是嬉戏玩水的身影,有时在树林里四处穿梭,有些神出鬼没的感觉,胆子大的干脆立在枝头唱歌,寻找心仪的伴侣。
农村的人非常惜鸟、爱鸟。
父亲曾经救过一只受伤的鸟。据说当时他正在山间干活,一只受伤的猫头鹰突然扑倒在附近的草丛里,凄惨的叫声、悲哀的表情,看着非常可怜,父亲立刻丢下锄头将猫头鹰带回家救治。经过清理伤口、细心包扎、精心喂养,十几天工夫猫头鹰就恢复了精神。待到猫头鹰完全康复时,父亲又把它放回了大山。
父亲说猫头鹰是有感情的,也从此与鸟结下了不少情缘。
小时候我是个淘气的孩子,因为喜欢鸟所以也捉过鸟。那时候不懂事,以为自己喜欢的就必须拥有,抓一只鸟来才能证明自己爱鸟,现在想起来才知道这样的想法是错的。
记得有个周末我陪父母一起下地干活,他们干活我就在附近的田地里玩耍,常常是一个田埂跑到另外一个田埂地追麻雀。忽然,我发现田埂外的小树枝上正好有个鸟窝,还有几只嗷嗷待哺快成型的小鸟,我喜出望外,背着父母亲抓了一只悄悄带回家。
起初,父亲是反对的,坚决要我当晚送回去。但是考虑到田地离家实在太远,再加上母亲的袒护,父亲还是平息了怒火同意第二天陪我一起送。虽然父亲很生气,但他对小鸟的照料一点也不含糊。
意想不到的事总是在发生,第二天的送鸟之路有些坎坷。父亲陪我走遍了每个田埂,却始终找不到鸟窝,不知是被人连同鸟窝端走了,还是被其他的动物捕食了。直到中午,父亲才放弃寻找,这时小鸟已经饥肠辘辘,在父亲的训斥声中,我们带着小鸟又回来了。
小鸟无家可归,我是第一责任人。父亲说不管怎样,我必须把这只鸟养大。
父亲用竹子给鸟儿做了个小窝别在腰间,还让我每天给鸟儿寻找食物。为了不受父亲的责备,我认认真真完成每天的任务。房屋周围矮矮的泥墙根一带、吊脚楼前的桂花树下、密密麻麻的水稻田外都有我儿时为鸟寻食的身影。
在我们的悉心照料下,鸟儿一天天长大了。父母很欣慰,我也很开心,给鸟儿取了个名字——大山之鸟。为什么给它取名为“大山之鸟”?当时的想法很幼稚,希望这只鸟能成为“山里之最”。谁不希望自己养的鸟儿成为林中之王呢?丛林精灵、草原秃鹰、沙漠之魂,“大山之鸟”是我对它童真又执着的寄托!
半个月后鸟儿长得有模有样了,不仅能自己寻觅食物,有时候还会逗我们开心。我们一家人吃饭或者看电视的时候,“大山之鸟”总会盘旋在周围空地,时不时跳个舞,时不时唱个歌,给这个家平添了几分欢喜。
晚饭过后,父亲喜欢带着“大山之鸟”散步。哼着小曲,別着酒壶,一人一鸟,悠然自得。自己喝一口的时候也不忘记问问鸟儿,开玩笑让鸟儿跟他碰个杯。
我很舍不得“大山之鸟”。父亲曾几次试着放飞,却没有一次成功,早上放飞中午就回来了,傍晚放飞则回来得更快。我知道这只鸟一直没有离开过我们,也没有独自飞翔云间,它一直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
我和母亲也曾劝说父亲,让鸟一直跟着我们,却被父亲否决了。
父亲跟我们说,我们一家都很喜欢“大山之鸟”,但这里终究不是它的家。它是属于大山的,大自然才是它真正的家园,我们应该让它回归属于它的地方,对于我们,对于它都是最好的结果。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父亲带着我走了很远的路,在山的最高处放走了它。回来的路上我们聊了很多,在父亲的开导下我终于释怀了。
“大山之鸟”飞向了自然,回到了属于它的世界,再也没有回来过。从此以后,无论在哪里看到鸟,我都会想起“大山之鸟”,它是我最亲近的朋友。正如父亲说的:“我们要爱护鸟、珍惜鸟,不能捕鸟、捉弄鸟、更不能伤害鸟,我们身处同一个家园,要相互尊重,相互敬畏。”
2021-05-18
00:00:00:06108401大山之鸟/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