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10公里,到达无源洞风景区。车停下,就看到一个巨大而熟悉的“缘”字。这是我曾经在江边玩耍无数次抚摸过的石刻。据父辈讲,这“缘”字石刻是寇准在巴东任知县离开时留下的,后因三峡蓄水移刻到这里。
寇准在巴东任职3年,常在无源洞一带巡访游玩,与寿宁寺方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在此留下许多光辉的诗篇。进入大门,就是思源渠。看到此渠,就仿佛看到了母亲,因为我是喝着这水长大的。思源渠是当年郝振元县长带领民众修建的,历史虽然已经久远,但水还是那么清澈干净、鱼翔浅底。我忍不住轻轻掬一捧在手里,喝一口,还是曾经母乳般的味道,只是多了一份不舍的离愁。漂泊在外,经常有人开我玩笑:“你人长的丑,为什么皮肤那么白?”要知道答案,请来无源洞,秘密就在这里。
明渠尽头是秋池。走到这里,眼前就情不自禁闪现出绵绵不断的巴山夜雨和那位大唐诗人。“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里的巴山和夜雨,让李商隐的乡愁诗行吟千年,刻在我们每个游子的心里。是呀,移居在外,经常因为听不到巴山的夜雨而半夜醒来。这不仅是李公的宿命,更是我们所有游子的宿命。这次回来,我一定要多待一段时间,好好听听这久违的夜雨。同行的朋友有点幸灾乐祸,递给我一张纸巾,说道:“哭出来吧!”我懒得理他,直接登上白云亭。
白云亭是寇准亲建的,小时候我经常来这里游玩。记得第一次登上白云亭,我就摇头晃脑地背出了小学课本上的《入蜀记》:“白云亭则天下幽奇绝境,群山环拥,层出间见……余自吴入楚,行五千余里,过十五州,亭榭之胜无如白云者。”古亭对面是飞凤山,傲立北岸,呈现“何当一奋飞,去天应咫尺”之态。脚下是泡池,常年恒温,是洗浴游泳的上乘之水,滋养肌肤。等会儿我也要在这里好好泡泡,重温一下她温暖的怀抱。走下古亭,我们向兀洞仙泉方向前进,穿过寇准碑林、白鹿洞,就像走进寇准的125首诗词和白鹿的故事里。身临破石崖,溪涧的云雾若隐若现,犹如“路入溪云过,人穿鸟道行”,随后到达三峡中心点。左边是松轩亭,是寇准当年跟寿宁寺方丈下棋的地方,也是我小时跟玩伴儿下棋的地方。我站在观景台上,放眼无源洞峡谷,两岸的原始次生林犹如亲人,散发着芳香迎接我。与当年不同的是,现在的峡谷已成平湖,江水共长天一色,更为美丽壮观。
我们继续前行,踏上溪云桥。这桥是后来新建的,位于无源洞峡谷,长40米,高100余米。桥下峡深涧幽,水雾弥漫。过桥后,不远处就是猿鸣洞,位于峡谷的绝壁之上。这里,瀑布成群,森林茂密。小时候,我们常来到这里攀爬,看到成群的猿猴在此打闹嬉戏,有的长啸,有的低鸣,此起彼伏,悲哀婉转,真应了那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现在的猿鸣洞,虽然猿猴看到的少了,但却多了一道文化大餐——堂戏。坐在这里,听戏、品茶、观瀑,好不快活。
我们像猿猴一样爬出洞口。出洞后,兀渊桥和无源洞出现在眼前。无源洞是巴东古八景唯一完整遗存的景点,因难穷其源而名,由水云宫、潜龙宫、涌泉宫3部分组成。洞内最高达100米以上,常年水雾迷漫。水是这里的主宰者,是流动的美玉、舞动的仙女、飘逸的精灵。进入洞内,不一会儿就到达龙门渡,从这里登上木舟,这是我第一次进入潜龙宫。随船而行,发现此宫是一条蜿蜒曲折的暗河,时而宽阔,可随意行舟;时而狭窄,仅容一舟通过。洞壁的小石芽、小石峰、小石沟、小石林交替出现,似壁画般奇幻迷离,令人叹为观止。这里安静得出奇,水仿佛停止了流动,时间好像在此凝固,只听得到自己的心跳声、船桨的划水声、泉水的滴答声和来自远古的音乐声,让人神清气爽。
游完无源洞,走出洞外,有欣慰更有离愁。看着眼前的一切,想想流失的岁月,忽有故人心上过,回首山河已是秋。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走不出无源洞的记忆。
2021-09-07
00:00:00:0□
黄世义7215301再游无源洞/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