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生态科技创新活力动力潜力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恩施日报
编者按:近三年来,恩施高新区坚持生态发展、特色开发、绿色发展理念,以硒食品精深加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一个极具创新活力、创业动力、后发潜力的绿色新区,正生机勃发于武陵腹地。

围绕创建国家高新区总体目标和“生态型、科技型、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总体定位,恩施高新区紧紧围绕“大交通、大旅游、大产业、大项目”四大举措,着力建设全球硒产业发展引领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西部创新资源嫁接样板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试验区、湖北“两翼驱动”发展新的增长极,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硒都·中国硒谷”。

恩施高新区以核心区为龙头,8个县市园区联动发展,并各具特色。第六届世界硒都(恩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将于9月26日至9月28日举行,恩施高新区将携“1+8”园区各高新技术企业参加本届硒博会,届时会成为展览展会最亮丽的风景。

恩施高新区:梧桐高枝引凤栖

全媒体记者

蒲丹

通讯员

刘娟

黄娟

9月17日,位于恩施高新区松树坪园区的立讯精密工业(恩施)有限公司2号楼系统组装生产车间,百名工人正忙着为海康威视赶制摄像头订单。

作为州级重点项目,立讯精密于2018年入驻恩施高新区为其“量身定制”的产业园,与先后落户园区的达翔技术、传化物流、洲际食品、事丰医疗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共同构建起极具创新活力、创业动力、后发潜力的绿色新区。

2018年1月21日,恩施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挂牌成立。2019年4月9日,恩施州高新区与恩施经济开发区整合,更名为恩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近年来,根据州委、州政府创建国家高新区阶段性目标和建设“生态型、科技型、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总体定位,恩施高新区围绕“大交通、大旅游、大产业、大项目”四大举措,着力推进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及电子信息等“三大”主导产业建设。

立足农产品营养化和功能化,恩施高新区充分发挥园区硒食品加工产业基础优势,重点发展硒科技产业,延伸发展硒生物制品,配套发展涉硒服务。目前,1+8园区硒食品精深加工市场主体131家,核心区硒食品精深加工市场主体40家,拥有发明专利49项、实用新型专利69项,高新技术企业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湖北洲际食品有限公司、湖北省思乐牧业集团有限公司、恩施硒圣植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以科技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路径引领硒食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

坚持创新引领,共建生物医药产业。2019年3月,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恩施生物产业园落户园区,恩施高新区加快推动资源“药库”向产业“药谷”转变,着力建设具有恩施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全区生物医药企业134家,2020年实现产值40.5亿元。2020年新签约生物医药产业项目20个,总投资额约26亿元;千海兴龙中药饮片及保健品生产项目、事丰医疗器械项目等已入驻建设,一正药业、八峰药业等企业已建成投产,国康新材料已成为疫情防控应急、物资灾备保供企业。与湖北民族大学、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中药材所建立战略合作,搭建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政校企合作,实现生物医药产业化。

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蜕变。2018年,引进首家电子信息招商项目达翔技术(恩施)有限公司;2019年,引进中国电子行业领军型、苹果公司首家中国内地代工厂、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财富》中国500强—立讯精密。2020年,达翔技术产值同比增长82%,立讯精密产值同比增长580%,园区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4倍。县市园区华涛显示、林锂新能源、群瑞电子、璟泰电子等建成投产,产业集聚效应凸显;今年,达翔电子信息产业园(一期)建成投产,正着力打造武陵山3C产品示范基地。

9月17日,达翔技术(恩施)有限公司二楼生产车间内,10多条柔性线路板等新型电子元器件生产线全线开工。“公司共有50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上的机器价值超千万元。工人上岗前,公司会开展岗前培训。”达翔技术行政经理常中朝介绍,截至目前,已创税收近3000万元。

作为首批落户园区的电子信息技术企业,达翔技术不仅为我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对助力我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也功不可没。自入驻园区以来,共为我州提供近2000个工作岗位。与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组建达翔产业学院,开设机电、信工、汽修、平面设计等专业,着力培养本土“工匠”。

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做企业发展贴心人,恩施高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全州率先推进“一企一档”制度,设立政务服务专窗,引进政务服务公司,建立全程线上帮办工作机制,企业只需线上签署确认即可完成公司设立,真正实现“零跑腿”;企业开办、取得施工通知单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审批仅22.5天,创造多项“恩施速度”;推行“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和服务企业“秘书制”,全力推行“厂内的事企业办、厂外的事高新区办”,“办事不出园区”。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来栖。截至2020年底,恩施高新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56亿元、拥有规上工业企业234家、高新技术企业4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8家,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硒食品精深加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恩施硒都产业园区:工业经济发展气象新

全媒体记者

赵盛迷

通讯员

李珊

1.2万平方米无尘生产车间,6条全自动设备生产线,工人们目不转睛盯着操作台上的液晶显示屏……走进湖北华涛显示科技有限公司,高科技气息扑面而来。

该公司是一家从事液晶显示模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全制程、综合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于2020年11月落户恩施市七里坪产业园区。

“投产当月创造产值2600多万元,顺利‘进规’。”华涛科技公司董事长伍涛介绍,公司享受“三免两减”房租优惠政策,厂房装修快,设备进场快,企业运转高效。

七里坪产业园位于恩施市舞阳坝街道办事处七里坪村和核桃坝村,规划总用地面积1260亩,预计总投资50亿元。产业园定位以新能源、电子和通用机械零部件为主,建有标准化厂房、定制化厂房、展研中心、科技孵化车间、中式厂房和公租房等辅助配套设施,已入驻13家企业。

今年1月,恩施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恩施硒都产业园区管委会,七里坪产业园是下辖产业园之一,此外还有产业转移园、白杨坪产业园、龙凤低碳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目前,五大园区共入驻企业66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8家(含高新技术企业6家),就业人员2800余人,年产值10亿元。

产业转移园在恩施市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产业园位于金桂大道153号,是恩施市首个标准化园区,2010年建成,总投资1.2亿元。园内入驻湖北创思诺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欧士德户外用品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

白杨坪产业园是承接恩施市中心城区产业转移的首个规模化乡镇产业园,采取“投资建设一体化”方式分三期建设,包括铁角坝、东岳宫、康家坝三个片区。现有恩施大北农饲料科技有限公司、恩施市福辰建材有限公司、湖北和诺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入驻。

龙凤低碳产业园目前正进行一期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地处金龙大道与宜万铁路交会处,由中国500强企业红太阳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规划面积约781亩,总投资约28亿元,以高端富硒产品加工为主。

农产品加工园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首批20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园之一,位于金桂大道东北侧,涉舞阳坝街道办事处枫香坪村、耿家坪村及龙凤镇三河村。园区总规划用地5000亩,建设用地4488亩,打造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物流、科技研发、办公及生活居住相配套的多功能综合产业园,现有入驻企业23家。

作为恩施市工业经济“主战场”,恩施市硒都产业园区按照全州“1+8”园区布局和全市“一区引领、五园联动、多点支撑”产业空间格局,不断加快园区建设,完善功能配套,做优发展平台,为工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宣恩工业园区:“一区三园”筑高地

全媒体记者

杨长镁

通讯员

向毅

金秋9月,宣恩工业园区和平制造产业园,湖北兴龙工具有限公司生产如火如荼。

兴龙工具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五金钻头生产加工销售,拥有180多种产品自主研发技术。

成立于2006年,前身为宣恩县椒园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866公顷,园区紧密结合地方特色和区位优势,发展以有机农副产品为主的加工企业。

园区配套发展以商贸物流及先进制造产业为主的椒园生态产业园,包括以承接沿海及内地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项目新型节能建材、五金机械制造等产业的和平制造产业园,以现代物流仓储业、绿色制造、现代示范农业、休闲养老等为主要规划产业的宣南产业园。

“一区三园”格局发挥“筑巢引凤”作用,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宣恩工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推动产业链发展为目标,实行“一链一图、一链一册、一链一方案、一链一班子”的链长制招商工作。

园区在企业落户、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上跑出“加速度”

,现有企业11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

对于落户企业,园区在要素配套、规范化管理等方面提升服务质效,实行全员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免除厂房租赁费用、就业稳岗补贴、技改补贴、“标准地出让”“五证同发”等政策措施落实落地,为企业有效纾困解难。

去年7月,湖北固纬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落户和平制造产业园。该公司主要从事市政照明工程和城市亮化工程设备加工制造,业务范围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让企业早日开工投产,宣恩县工业园区管委会、人社、科经局等部门发扬“店小二”精神,全程跟踪服务,帮助企业想办法,解难题。

“我们从筹办到投产只用了3个月,园区还从招工用工、稳岗补贴、物流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订单不断。”公司负责人介绍。

宣恩工业园区工业企业2020年累计完成工业生产总值11.3亿元,今年1至6月,园区完成工业生产总值5.48亿元,同比增长48.5%。

“十四五”期间,宣恩工业园区将加速打造产业集群,继续深入推动硒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向椒园生态产业园聚集,机械制造业向和平制造园聚集,纺织服装业向宣南服装小镇聚集。力争到2025年,入园企业达到150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0亿元,建成配套完善、产业发展集聚的工业园区,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巴东工业园区:“绿”动科创新风向

全媒体记者

付瑞勇

通讯员

张安地

9月9日,巴东工业园区湖北巴东劝农生态农业公司,20余名工人正忙着拣选大蒜。

“这里土壤含硒,生态环境好,富硒农特产品在大城市十分抢手。今年我们已接到辽宁鞍钢集团300万元的批量订单,销量可观!”公司负责人王立三说,最近,公司又接到东风集团100万元的采购订单。

2009年,巴东县招商引资政策吸引了王立三,他将创业舞台搬到位于野三关镇的巴东工业园区,成立湖北巴东劝农生态农业公司。公司立足镇内8.4公里硒矿石带、占全镇总面积60%以上的富硒土壤,巧做“农业+硒”文章,做大做强“蒜你香”品牌。

产品陈列展架上,排列着香椿、魔芋、香菇、豆豉等大蒜酱系列产品。王立三介绍,公司加工生产的绿色产品已远销北京、广州等地,2020年销售收入近千万元。大蒜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户增收的重要产业。

“蒜你香”的成长记,是巴东工业园区以绿色助推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的生动印证。

金秋9月的巴东工业园区,生产线开足马力赶订单,处处涌动着科创、发展热潮。

位于巴野公路进入野三关集镇入口处的水布垭酒业公司,技术人员邓正兴在酿酒车间检修全自动基酒生产设备,升级一新的气动系统、蒸汽系统、电控系统,让糖化发酵、送气均匀、电控灵敏等效果翻倍,基酒品质再晋级。

“下半年的订单比上半年增加一倍,有了这些硬核设备,我们提产增效也有底气。”邓正兴信心百倍。目前,该公司已生产59.6度基酒960吨,销售基酒773.54吨,技改“改”出了生产力。

园区38家工业企业紧扣“高速度、高效益”,“绿”动一个个科创新风向。巴东工业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已形成南北向城镇发展带,谭家坪生态旅游西翼和柳家山、故县坪发展东翼,中部综合服务组团、北部两溪坪工业组团、曾家湾组团、青龙桥—金象坪工业物流组团、南部石桥坪生态旅游组团的“一带两翼五组团”空间结构,确定了电子工业园、农副产品加工园、返乡创业园和酒都、药都、凉都的“三园三都”定位,全力推动野三关建成工业集散地、商贸物流区、休闲旅游城,打造“湖北第一镇、沪渝第一关”。

咸丰工业园区:书写工业发展新篇章

全媒体记者

彭信琼

通讯员

丁青云

“我马上要去甘肃签订单,产品在北方市场十分走俏。今年产值预计可达3000多万元。”在咸丰忠堡工业园,迪奥斯节能科技(湖北)有限公司负责人秦远见说。

迪奥斯节能科技公司是一家新能源企业,主要生产空气能热泵、高分子相变蓄能供热机组等产品,去年6月入驻忠堡工业园,产销两旺。

忠堡工业园新建成标准化厂房16.5万平方米,可容纳25家企业入驻,现已入驻企业12家。建设中的综合配套服务区设计建筑面积3.01万平方米,园区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

咸丰工业园区始建于2006年,包括白水坝园区和忠堡园区。园区占地面积3110.4亩,其中白水坝园区占地1566.9亩,忠堡园区占地1543.5亩;共有厂房58栋42万平方米,新建标准化厂房8栋16.5万平方米。

位于城郊的白水坝工业园,13年前还是一片荒山荒坡。2005年8月,咸丰县政府批准建设咸丰县城东工业园区。2006年,在白水坝启动工业园建设,形成了以石材建材、硒食品加工、其他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形态。

咸丰工业园区属省级工业园区,2008年8月获省人民政府批准筹建,2018年组团创建恩施州高新技术产业园。现已入驻企业5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家。园区系“中国绿色建材产业发展联盟”发起单位,为湖北省绿色建材协会唯一推荐的绿色建材省级工业园区。2014年,咸丰县被中国石材协会授予“中国·武陵石材之都”荣誉称号。

咸丰工业园地处鄂、渝、湘三省(市)交界地段,紧邻恩施、黔江两个中等城市两个机场,恩黔高速、黔张常铁路贯穿全境,具有“承东启西、东进西出”的区位优势。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发展,咸丰工业园按照“一区多园”发展模式,立足咸丰丰富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水资源,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打造武陵山区一流生态特色工业园。

“十三五”以来,咸丰工业园区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基本形成以石材建材加工、阀门智能制造、节能设施设备制造为主的“三大”骨干产业,

园区“工业引擎”地位初显。“十四五”时期,咸丰工业园区将加强绿色石材建材、通用零部件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和硒食品精深加工、其他制造业两大配套产业建设,建成武陵山绿色石材建材、通用零部件制造基地,打造以山茶油精深加工为主的硒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预计到2025年,园区内规上工业企业达到40家、产值40亿元、税收4亿元、高新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5%、安置就业人员4000人以上。

建始工业园区:风正扬帆破浪起航

全媒体记者

张国帆

宽阔的柏油路,拔地而起的厂房,企业加足马力生产,部分厂房和配套基础设施正加紧建设……9月13日,建始工业园区一派生机盎然。

2020年,建始工业园区将原“一园三区”调整为“一园两区”,由黄土坎片区和大样榜片区两个板块组成。目前正在建设的黄土坎片区位于县城北部,规划面积162.1公顷。

黄土坎片区于2017年3月启动征地拆迁工作。目前,各项建设如火如荼。该片区重点打造以新型建材、机械电子制造、生物医药和富硒食品加工为主的综合园区,分为科技孵化园区、电商展销中心、富硒食品与医药加工区、日化品加工区(不涉及化工反应)、建材与资源综合利用区、机械电子制造区、物流园区、生活配套区、教学区、现状民居区等十大功能区。

分期建设标准化厂房,一期计划投资1.7亿元建厂房20栋12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12栋7万平方米,另8栋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主体工程已完工。配套员工食宿楼完成基础施工,能满足园区内项目入驻生产需求。

工业园区全力搞好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园区积极招引企业和项目入园。今年上半年,共签约招商项目4个,其中旭森时尚服饰、泽华瑞康医疗科技两个项目已落地;绝缘新材料、枸杞产业链产业化两个项目待厂房建成后落地。新备案项目7个。

目前,黄土坎片区已入驻招商项目18个。其中,嘉泉医疗防护用品生产项目已正式投产。德林沃中药饮片加工项目计划投资1.3亿元,以本地中药材为原料,生产400种以上、年产量5000吨的中药材饮片,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科研”模式,带动全县中药材种植业发展。该项目预计11月底建成投产。湖北旺泰实业集团旗下投资的绿色建材综合利用项目和70万立方米新型墙体材料生产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成为建始县第一家产值过10亿元、税收过亿元的企业。

大样榜片区已完成控制性详规和环评,即将启动实质性建设。

利川工业园区: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全媒体记者

秦卫飞

张宝训

初秋时节,走进利川工业园区,映入眼帘的是鳞次栉比的标准化厂房,机器轰鸣、工人忙碌,处处能感受到工业项目迅速推进的强劲浪潮。

今年来,利川工业园区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苦干实干加巧干,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扎实推进“六稳”“六保”工作,认真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园区建设按下“快进键”,园区发展跑出“加速度”。

据统计,1至7月,利川市5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6.15亿元,同比增长27.36%。其中,7家重点企业实现产值6.61亿元,同比增长3.21%,占全市总产值的41%;新进规14家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58亿元,占全市规上企业总产值16%,净增产值16226万元,拉高规上工业产值增速10个百分点。

从1992年成立至今30年,利川工业园区已形成“一区两园”布局。

一区,即利川工业园区,规划面积25.8平方公里,园区内共有工业企业66家,规模以上企业13家;两园,即恩施高新区利川生物医药产业园和利川硒食品加工产业园。

“破冰突围、走在前列!”利川工业园区精准定位产业方向,按照全产业链统筹谋划、重点环节倾力打造、关键项目率先突破的思路,确定利川工业发展主方向。

优先发展首位产业。生物医药是利川资源最具独特性、未来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围绕打造百亿西部生物医药重要基地目标,利川工业园区全力推动种植、交易、加工、应用、科研各环节做强做大,与旅游、康养、教育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培育聚集,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壮大支柱产业。硒食品加工以“利川红”茶叶品牌整合、集团发展为突破口,让有机农产品加工业在园区实现工业化集聚、规模化发展;清洁能源以发展总部经济为基础,在天然气开发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风电和生物质能领域打造全省清洁能源第一市,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契机发展节能环保、储能和碳汇产业,寻求增长新动力。

找准促进潜力产业,新能源电池产业前景广阔、市场规模巨大,成就利川工业后发先至的发展目标。按照全产业链和循环发展思路,利川工业园区抢抓机遇,坚持创新创业孵化和招大引强并举,以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为主攻方向,初步形成了消费类锂电池装配产业集聚点,搭建新能源电池专业园区平台,形成产业聚集。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奋进的利川工业园区前路灿烂,未来可期!

来凤工业园区:长空搏击领头飞

全媒体记者

牟凡

通讯员

碧叶

翁玲

9月15日,来凤金祈藤茶生物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在袋泡茶生产线、消杀液生产线上忙碌。

金祈藤茶公司位于来凤工业园区桂花树工业园,以科技创新、深度研发成为全县藤茶加工企业的“领头雁”。公司现已开发出多条生产线,藤茶面膜、藤茶牙膏等新项目正在申报中。新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3亿元。

以科技研发带动产业发展,以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已成为来凤工业园区撬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立区之本。

9月的来凤工业园区,铲车、挖机、生产线机声隆隆,交织成一首交响乐。来凤县委、县政府抢抓政策机遇,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一批科技含量高、富有地方特色、市场前景广阔的企业集聚园区,逐步在开发区形成硒食品、新材料、民族工艺品、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

全国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北恒贸公司生产的“恒贸山茶油”,因富硒绿色健康而畅销全国,2020年销售已过亿元。目前,桂花树工业园内已建成山茶油集聚平台。

宝石花工艺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宝石花漆筷,集实用、装饰、鉴赏、珍藏于一体,具有年产800万双的生产能力,产品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湖北省名牌产品,两项科研成果获得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和国家专利。

走进四合工业园腾升香料化工公司,一股奇香扑面而来。作为国内植物提取物生产和出口基地,该公司近年来开发香精香料产品124个,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7件,年产值近亿元。2018年以来,该公司自主研发天然香精香料的提取及精深加工,建成花卉基地4000余亩,形成种植、提取、研发、销售产业链。

来凤工业园区两大工业园现有入园企业51家,其中规上企业13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31家有专利授权,3家为“两化”融合示范企业。2019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89亿元,实现税收10824万元。

来凤工业园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加快园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进一步建链、引链、补链、强链,全面推进硒食品精深加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绿色钙业、石墨烯应用等“八大产业园”建设,当好县域经济腾飞“领头雁”。

鹤峰工业园区:深山“明珠”耀武陵

全媒体记者

蒋杨艳

通讯员

汪星星

9月7日,鹤峰县太平镇,鹤峰工业园区绿树掩映,园区整洁。走进湖北长友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人正在生产线上加工箬叶,繁忙而有序。

创立于1999年的湖北长友公司致力于将大山中的野生箬叶、薇菜等深加工,出口日、韩、东南亚等地。

高峰时期,公司年销售额3亿多元,职工1000多人,带动5万名农民脱贫致富,曾是全国最大的箬叶出口企业,被原农业部等8部委授予“全国农业产业化优秀龙头企业”称号。

鹤峰工业园区是1996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初始面积12.17公顷(八峰工业园)。随着经济发展,县委、县政府先后将部分乡镇园区纳入园区规划范围,现已初步形成“一区五园”(太平工业园、八峰氨基酸产业园、走马茶谷观光产业园、燕子健康旅游产业园、中营蔬菜加工产业园)格局,建设用地面积扩展到462公顷。

根据鹤峰“工业强县、绿色发展”总体思路,园区管委会坚持创新驱动,以太平工业园为核心,通过规划引领和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企业发展舞台,统筹推进招商引资扩增量、技改扩规提质量、联合重组活存量、企业上市增变量,深入推进市场主体倍增工程、企业小进规成长工程、税收过千万企业培育工程、产值过亿元企业壮大工程,出台支持鼓励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措施。

鹤峰工业园区现已聚集生物医药、硒食品精深加工、新型建材等30多家骨干企业,其中龙头企业湖北省八峰药化股份有限公司是科技部认定的全国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全国最大的氨基酸国产化和产业化基地之一,湖北省四大医药产业基地之一和省政府确定的“三个三工程”之一;华新鹤峰水泥、青翠源、鑫农苑、长友等一批重点企业也在园区逐步壮大。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恩施高新区提供)

2021-09-22

00:00:00:0蒲丹——恩施高新区“1+8”园区将盛装亮相第六届硒博会738700http://szb.enshi.cn/esrb/content/202109/22/content_73870.html1生态

科技

创新

活力

动力

潜力/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