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婷
实习生
唐天
通讯员
谢黎旭
5月25日,恩施州经信局组织工作专班前往武汉,参加武汉市经信局·恩施州经信局对口帮扶工作座谈会,与武汉经信局启动无缝对接。
4月22日,武汉市与恩施州在恩施签订对口帮扶框架协议,其中加强产业协作是重要环节。协议中明确搭建两地产业协作交流平台,引导武汉企业到恩施投资兴业,加强优势特色种植养殖业领域企业深度合作,加强农业科技支持,用好基地、技术、管理、品牌、市场等资源。加强消费帮扶,支持恩施州绿色农产品进武汉市农村电商平台、集贸市场、商超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等。
如何立足恩施所需,精准推动帮扶工作落实落地?恩施州经信系统重任在肩。
本报记者深入恩施州经信局采访,为您做出详细解答。
关键词一:九大产业链
座谈会上,州经信局就9个重点产业链建设和武汉市经信局进行精准对接。全州9个重点产业链分别为:
(一)食品产业链
现状:全州现有食品规上企业131家,占全州规上企业总数的38.6%,2020年产值42.1亿元。其中,谷物磨制12家,饲料加工4家,植物油加工2家,蔬菜、菌类、水果和坚果加工8家,屠宰及肉类加工9家,其他农副食品加工18家,茶叶生产68家,食品制造4家,白酒酿造2家,饮料生产2家。
需解决的短板: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农副食品初加工为主,食品制造业企业仅占3%。二是产业集中度低。各类茶叶生产加工主体多达2374家,但无一家产值过2亿元。三是产业链延伸不够。绝大多数茶企是生产名优茶、文化茶,生产黑茶、红茶等工业发酵茶的企业不到10家。四是部分优势资源未转化为优势产业。我州有丰富的矿泉水、木本油料资源,但没有矿泉水规上企业,植物油规上企业仅2家,产值均不到5000万元。五是3个县市拟引进的100万头生猪养殖屠宰及肉制品加工全产业链重点项目进展不快。
(二)新材料产业链
现状:全州原材料工业以传统建材行业为主,现有规模以上企业60家,2020年产值36.3亿元。其中,水泥企业5家,产能560万吨;商混企业35家,产能约1760万立方米;加气砖等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7家,产能158万立方米;大理石板材加工企业5家。依托丰富的石灰石、方解石、萤石等资源,我州拟将钙基新材料作为“十四五”重点发展的产业。目前,利川市、咸丰县2个100万吨氧化钙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咸丰县朝阳寺镇正在打造新材料产业园,一批工业母料生产企业集中入驻园区,氟化钙晶体材料等重点项目在建。
需解决的短板:一是传统建材行业市场饱和,产能过剩,已无大的增长空间。二是新材料领域目前仅限于氧化钙等产业链低端,发展纳米碳酸钙等深加工面临资金和技术困难。
(三)生物医药产业链
现状:全州现有生物医药规上企业15家,2020年完成产值6.7亿元。其中,中药饮片生产企业10家,中成药生产企业3家,原料药生产企业1家,医药中间体制造企业1家。亿元企业2家,一正药业2020年产值2.3亿元,主要生产中药饮片(获批12个品种、35个规格),2020年获批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试点;八峰药业2020年产值1.03亿元,主要生产氨基酸原料药和保健饮品。疫情期间,7家转产、新建的防护物资生产企业(5家医用口罩、1家防护服、1家红外测温仪)取得二类医疗机械生产许可。恩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已完成规划编制,收储项目用地近1000亩,华阳药业产业园、天下汇通、国康等7个重点项目在建,总投资约20亿元。
需解决的短板:一是产业结构不优,多数为中药饮片加工企业,产品附加值低,成品药生产企业数量少、占比低;一正药业中药配方颗粒项目、八峰药化氨基酸制剂等新项目产能还未有效释放。二是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分布散且龙头企业实力不强,带动产业发展作用不明显。三是部分重点项目进展缓慢。四是医用防护物资销售形势不乐观,订单大幅下滑。
(四)光通信产业链
现状:全州现有从事电子产品设计、生产、组装的企业63家,其中规上企业13家,2020年产值8.3亿元,主要集中于4个细分领域。一是以立讯精密、捷昆电子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机电制造。立讯精密主要从事线材组装、连接器、电源线生产和销售,设计年产连接线3400万只,目前生产1400万只,2020年产值4.3亿元。二是以达翔电子为代表的电子器件制造。达翔电子主要生产柔性线路板,年设计生产电路板3.45亿片,实际产能1亿片,2020年产值1.7亿元。三是以太楚科技为代表的通信设备制造。年设计产量420万台,主要是代加工和自主品牌。四是以湖北智汇谷科技为代表的电子计算机制造,年设计生产笔记本电脑200万台。
需解决的短板:一是产业层次偏低,产业结构亟待优化。二是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缺乏竞争力。三是配套体系不全,发展环境有待完善。州内绝大多数电子信息企业生产所需原材料或零部件,本地采购率低于10%。电子信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缺失,不能为相关企业和产品提供展示、测试、认证、评估、融资等专业服务,硬件建设亟待加强。
(五)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
现状:全州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主要集中于3个细分领域。一是以特种阀门、异型阀门生产加工为代表的通用设备加工企业。2019年至2020年,全州推动承接浙江玉环阀门产业转移,引进项目27个,计划投资23.66亿元,已完成投资9.24亿元。其中11家已投产,现有数控机床1943台,按设计产能年产值可达20亿元。二是以炉具、配电柜、电线电缆等为代表的电气机械制造业,现有规上企业8家,2020年产值约3亿元。三是以农具(采茶机)为代表的专用设备制造业,现有规上企业3家,2020年产值1亿元。
需解决的短板:一是从整体看,产业位于产业链中低端,无产业创新平台支撑,企业自身研发能力不强。二是从行业看,阀门制造行业问题较多。产业链不完整,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上下游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生产企业,金属废弃物处置和循环利用配套能力不足;产业层次不高,除恩施市雅轩智能等2家企业数控机床为多轴高精度机床外,其它企业均为单轴数控机床;受产业技工群体不足、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因素影响,少数项目停摆,投产项目达效情况不理想,目前尚无一家企业进规。三是从企业看,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规上企业户均年产值仅3000万元左右。
(六)汽车产业链
现状:全州汽车产业主要集中于3个细分领域。一是恩施市长源轴承制造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车用轴承,年产能2000万套,2020年产值6115万元,预计2021年产值过亿元。二是湖北博宇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新能源汽车充电桩,2020年产值2865万元。三是恩施市、利川市工业园区引进了10家锂电新能源企业,其中7家已经投产(1家已进规),主要生产圆柱锂电池、聚合物电池、智能电池及电池周边产品,可为新能源汽车、电动摩托车动力电池提供配套。
需解决的短板:一是产业基础薄弱,无汽车、摩托车整车和重要总成、零部件生产企业。二是长源轴承生产的车用轴承产品质量目前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市场供不应求,但急需通过技改扩大产能。三是锂电池行业主要处于产业链中低端,以加工组装为主;动力电池重点项目建设不及预期,利川市原计划引进的行业龙头浩然新能源项目进展缓慢,恩施市伟丰动力项目投资大幅缩水。四是充电桩企业市场竞争力弱,市场开拓难度大。
(七)纺织产业链
现状:全州现有规上企业11家,其中,家用纺织成品制造3家,服饰服装4家,制鞋2家,皮革制品2家;2020年产值约5.5亿元,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4家,福恩鞋业2亿元、准者体育1.03亿元、鄂龙工贸1.01亿元,建诚防护1.05亿元。
需解决的短板:一是产业链不完整,均为两头在外企业。二是受疫情及国际贸易形势影响,福恩鞋业等企业订单锐减。三是产业层次偏低,除准者体育、新宇纺服饰等少数企业以生产自主品牌为主外,其它大多数企业以代加工为主。
(八)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链
现状:全州现有各类软件业企业10余家(其中纳入统计范围的软件业企业仅聪慧软件、中天亿信2家,企业用工人数为120人),主要经营范围为州内客户的应用软件开发。
需解决的短板:一是企业规模较小,主要依赖于政府市场,抗风险能力较小。二是面向关键领域软件供给能力不足,产品供给能力无法满足企业需求。三是企业高层次人才短缺。受制于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企业发展状况,行业高质量软件研发人员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软件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九)现代化工产业链
现状:全州现有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规上企业10家,2020年产值2.7亿元。其中,基础化工原料制造企业2家,生物有机肥生产企业5家,缓凝剂生产企业1家,民爆企业1家,日用化工用品1家。2021年3月31日,全州第1家化工园区——白杨坪产业园(化工区)通过合规确认。
需解决的短板:一是沿江化工企业搬迁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二是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附加值低的生物有机肥为主,缺乏高端精细化工企业。三是发展受限。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中,继续将全州除恩施市以外的7县市划入重点生态功能区,化工产业发展受限。
关键词二:精准对接
州经信局向武汉市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是建立部门工作联络机制,落实联络人,定期进行互访;实现干部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实现信息共享,加速工作进程。
二是引导两地产业协同发展,支持武汉企业到恩施投资兴业;鼓励武汉优势产业在恩施新建产业,将恩施作为外迁的首选地。
三是推动两地经常性交流合作,推进恩施特色产品入汉;推动两地民间交流。
四是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希望与武汉市一同建设一个乡村振兴模范村。
武汉市经信局根据恩施州自身特点以及武汉多年发展的经验提出建议:
一是恩施州在促进发展引进企业时,应吸取武汉发展时的经验教训,引进环保、低污染的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二是促进旅游产业方面的合作。恩施旅游资源丰富,而武汉是个大市场。两地应加强旅游平台的搭建,促进旅游路线的设计,深耕文旅融合赋能城市发展,实现两地深度交流。
三是加强政企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零距离交流,听意见、商问题、解难题,形成企业与政府间的良性互动,引导企业家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营造尊重实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三:落实落地
双方将围绕食品、生物医药、钙基新材料等资源型工业,组织武汉市企业到恩施州考察;鼓励武汉市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到恩施州布局建设新项目,支持恩施州企业为武汉市龙头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利用武汉市科研院所和各类技术创新平台、产业发展平台的技术和人才优势,为恩施州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指导,为恩施州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优惠服务;推动恩施州作为干部职工疗休养目的地,并积极向各大企业推介,组织员工到恩施旅游。
武汉市经信局负责人表示,武汉市对口帮扶恩施州,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要部署,将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建立沟通联络机制,推动两地经信部门经常性交流合作,按照恩施所需细化帮扶方案,搭建两地企业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两地产业协同发展,助力恩施州工业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2021-06-02
00:00:00:0杜玉婷6222801武汉市恩施州紧密携手
推动我州工业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