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新的发展观
在发展重点上,要突出生态优势,把生态文化旅游业、生态农业、绿色低碳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下大力气加以培植,让“绿色政绩”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价值取向,让“绿色生产”成为广大企业的市场导向,让“绿色消费”成为全体市民的行为自觉。在发展原则上,要坚持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方针,从总体规划到重大项目、重大举措,都既要核算其直接经济效益,更要考虑其引发的生态环境效应,以全面可信的科学评估作为决策依据,努力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实现更可持续、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在发展方式上,要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路子,把加快发展与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既要争取较快的发展速度,努力扩大经济总量,又要着力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不断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产品附加值,抢占市场制高点,获得发展主动权。
树立新的资源观
新的资源观与片面强调自然资源重要性的传统资源观不同,新的资源观更加注重创新人才、高新技术、创新环境、管理模式和理念等软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影响。现在,与其说利川急需外来资金和人才,不如说更需要随着外来资金与人才而来的市场观念、法治观念、产权意识、经营管理体制、生活方式等来促进利川的大发展。我们必须树立市场经济大资源的新观念,着力培育和开发品牌、专利、信息、市场网络等软资源,实现全市资源的综合开发和科学利用,不断提高开发效益。利川的发展的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更缺乏的是管理者、是企业家。我们常讲,利川资源丰富,其实是指自然资源丰富,我们的企业家资源并不丰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秀企业家是稀缺资源,是企业生机勃勃、兴旺发达的关键。同时,没有众多企业的蓬勃发展,利川市丰富的自然资源就不可能得到系列开发和深度开发,就不可能有大批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推向市场。我们要不断创新和优化环境,对企业家实行“四给”,即政治上给待遇、经济上给实惠、生活上给关怀、社会上给地位,让企业家永葆活力,勇往直前。
树立新的市场观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突出地表现在竞争范围日益广泛、竞争内容日益复杂、竞争方式日益多样化、竞争的手段日益先进等。特别是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由过去“低烈度”竞争日益发展成为“高烈度”竞争,由过去的价格、质量、品种竞争,发展成为企业整体之间的竞争,企业必须倾注全部力量,迅速抢占市场。因此,我们无论是分析问题、研究政策,还是拟定思路、部署工作,都必须自觉地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围绕“市场—效益”这个中心做工作,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强的盈利能力,获取更大的利润。要视市场为生命,宁让利润不让市场,把研究市场、开拓市场、占领市场作为加快利川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努力实现主要追求优惠政策向主要靠市场运作转变,实现由主要依赖政府行为向主要运用市场机制转变,把工作的着力点和立足点放在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和规范市场行为上来。
树立新的生产力观
特色经济就是要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利用市场分工原理,实现优势互补、分工互换,从而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十四五”期间,利川能否加速发展,主要取决于自身优势的发挥程度,能否抓住特色资源做文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说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生产力。因此,我们必须破除“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依据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开发特色产品,形成发展优势。要以凉爽的气候资源、富集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全面推动腾龙洞、龙船水乡、大水井、佛宝山、玉龙洞、鱼木寨等旅游景区提档升级,加快建设谋道国家级康养小镇、齐岳山旅游度假区。结合乡村振兴,按照“全域旅游、全业融合、全民共建共享”的发展思路,高质量打造一批高端民宿综合体和全国优质康养基地。紧扣利川红茶、黄连、莼菜、山药、坝漆、柏杨豆干、建南咸菜、利川楠木等“利川八宝”,逐步形成八大开发系列,打造高、中、低不同档次、能够占领国内外市场的系列旅游产品。围绕“旅游+”,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产城融合;围绕“互联网+”,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和文化创意力度,强基地、壮龙头、塑品牌、拓市场,促进资源和市场有效对接,文化和经济深度融合。
树立新的重点观
抓重点即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工作方法,也是新时期实施有效领导的重要途径。必须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抓好重点,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发展。一是抓项目促动。牢固树立抓发展就要抓项目的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培植财源、扩大就业、促进发展的关键措施来抓。要结合编制“十四五”规划,把握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和资金投向,扎实做好项目策划、申报和立项工作,争取实施一批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二是抓龙头带动。抓龙头,就是将资源、技术、市场等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对具有市场潜力的主导产品,进行多层次开发,形成开发链和产业带,使资源优势转化为具有强大推动作用和雄厚支撑实力的经济优势。尽快催生和扶持一批龙头企业,使其充分发挥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强化加工、缓解市场风险的作用。三是抓市场驱动。市场是开放的,我们不仅要走向市场,更重要的是开拓和占领市场。农副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必须“贸”字当头,“销”字开路,按市场需求组织加工,按加工需求安排生产,滞销产品抓转行,平销产品抓市场,畅销产品抓批量,并不断推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
树立新的开放观
扩大对外开放,是推动地区发展的强大动力。当前,利川的开发和建设面临着资金短缺、技术落后、高素质人才不足等诸多困难和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借助“外资”、外脑、外力推动利川发展。要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加强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合作,围绕生态文化旅游、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清洁能源“四大产业集群”,建立项目预审机制,实施绿色招商,引进一批特色生态项目和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利川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强与川渝地区的合作,推进区域性横向经济大联合。坚决破除市场壁垒,大力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全方位开放利川市场,畅通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坚持标本兼治,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尤其是软环境,以优良的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企业家来利川参与大开发。
(作者单位:利川市文联)
2021-08-23
00:00:00:0□
赵
龙7024001树立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