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帆:把红色初心写在绿色大地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恩施日报
通讯员

戴羽宇

手提公文包,怀揣培训资料,利川市毛坝镇芭蕉村通村大路上,常常可见一个身材高大、步履飞快的人,一会儿在茶园给村民讲解怎样除草驱虫,一会儿在农家猪栏查看母猪繁育情况,下一秒,他又在去镇上对接村组公路立项的路上……

这个不停奔波的人,叫杨帆,今年“七一”表彰的全州优秀共产党员,村民口中的“杨书记”。

2018年2月5日,接受组织谈话后,杨帆立即奔赴驻村一线,担任州农业农村局驻芭蕉村第一书记。道路泥泞狭窄、基础设施落后、基层组织薄弱……到村第一天,杨帆就深知:接下来要打的是一场硬仗。

头等大事:兴产业

州农业农村局结对帮扶,自己肩负驻村重任,能给这个村带来什么?杨帆思索着。

农业农村部门是产业扶贫牵头单位,也是行业领域技术支撑风向标,杨帆立志要在产业上干出点名堂。

芭蕉村坐落于星斗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依山傍水,土地肥沃,茶叶是主导产业,茶园是村民的“糊口园”和“致富园”。村里有多年种茶基础,村内有三家茶企,杨帆决定扩大种茶规模,引进龙头企业,壮大茶产业。

流转土地,扩建基地,茶园面积增至270亩;对接企业,结对帮扶,利川市九龙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联结芭蕉村10户贫困户,扶持发展茶叶产业,年底每户分红1000元。

“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逐步成型。一个个产业实施方案在杨帆笔下诞生,一个个项目在杨帆谋划中实现。数年耕耘,曾经的产业空壳村,如今产业扶贫精准发力,成了战胜贫困的利器,成为各方争相参观学习的样板村。

最艰苦的事:疫情防控

2020年农历正月初一,驻村期满的杨帆已完成工作交接。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杨帆毅然带领3名队员火速回村。

设立卡口、严控出入、配送物资、拉网排查……杨帆带领工作队全体成员、村党支部全体党员,从大年初一开始,连续奋战52天,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抗疫一线,筑起了芭蕉村阻击疫情的“铜墙铁壁”。

数月后,芭蕉村恢复生机,杨帆的身体却亮起了红灯。他错过了糖尿病最佳治疗期,病情加重。

“刚进村时,村里各方面条件都差,我们都挺过来了;现在,村里吃穿住行样样方便,我这点病不算什么。在村里工作一天,就要让村里有变化。”把村民当亲人,把村务当家事,杨帆轻伤不下火线,轻易不离驻点,家人为他在州城医院预约好的治疗,年复一年,从年初拖到了年尾。

最有成就感的事:奉献“三农”

2020年5月,圆满完成芭蕉村脱贫验收、抗击疫情工作后,杨帆回到机关,担任水产工作专班负责人,牵头开展恩施州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

岗位变动,初心未改。杨帆说,无论在芭蕉村,还是在禁捕退捕行动一线,他都是与农业、农村、农民打交道,依然是地地道道的“三农”人。

他克服专班刚组建业务不熟、人员不足、机构不顺等困难,迅速完成角色转换,全身心投入长江禁捕退捕工作。他深知民生无小事,格外关注渔民后续安置工作。每遇渔民有抵触情绪,杨帆就认真讲解退捕政策、生态形势,对退捕后续安置亲力亲为,渔民逐渐信任这位诚恳朴实的干部。

“群众工作并不神秘,想民所想、换位思考是展开对话的钥匙。”杨帆说,农村是一片广阔的试验田,作为一名“三农”党员干部,唯有在农村一线、在农民身边,聆听最真实的声音、感知最真切的疾苦,才能真正懂农业,才能发自内心爱农村、爱农民,锻造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品质。

“关键时刻,共产党员站得出来、冲得上去。”杨帆以身在“三农”战线为荣,以满腔赤诚,将服务“三农”、忠诚为民的红色初心写在绿色恩施大地上。

2021-09-24

00:00:00:07420901杨帆:把红色初心写在绿色大地/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