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伦英
图
利川市忠路镇老屋基村,西距利川城区30公里,南距忠路集镇15公里。四周山峦环抱,姚家河顺山势下行,跟郁江汇合,于河谷平缓地带回旋出一片平阔之地,渐成一条百年老街,便是著名的老屋基老街了。
史料记载,老屋基街道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时年一场大火将上街烧为灰烬,人们仍习惯于在此做生意,便重建房屋,之后房屋又被烧毁,主人再建,屡烧屡建,屋基不变,老屋基因此而得名。
光绪年间,乡民用麻条石铺成鱼脊街面,宽大的条石被精心打制成斜面,因此街面中间高,两边低,利于排水。经过数年踩踏,条石表面非常光滑。
2013年,老街被列入全国第二批民族传统村落保护村,是电影《1980年代的爱情》拍摄主场地。老屋基老街仍存有完好的古宅,那些古宅见证了近300年的历史兴替,也容纳了人世沧桑。
走进老街古民居,一些被记忆剪碎的旧事,在一种古旧的气息里,会让情绪陷入一种难以言说的感觉。我第一次面对这青石街道、木质老屋的时候,脑海里首先跳出的是“沧桑”二字。
歪歪斜斜的木结构老宅,多年前留下的带着时代烙印的标语,老旧的棉絮搭在布满尘灰的窗棂上,青石铺成的街道被时光的脚印磨得光滑透亮,眼花耳背的老人推开木门的吱呀声……一起构成老街的模样。
行走在老街上,会在不经意间和历史的风尘短兵相接。思潮翻涌,一种莫名的激动会让你想把与老宅相关的人事翻个底朝天。
一扇雕花木窗的后面,还站着一位望眼欲穿盼郎归的痴情少妇;一扇门板后面也许还藏着曾安放过风雪夜归人的温馨;光亮的青石街道上,引车卖浆之人留下了他们养家糊口的梦想……虽然那些过往都已随岁月风干,但一闭眼,一转身,古旧的气息仍旧扑面而来。
这一条老街,并非已与繁华疏远,若忽略表面的斑驳与沧桑,蕴含其中的,仍是触手可及的民俗与世情,寄居在老宅的旧梦里,随悠悠时空穿越千年。
老街上,曲曲折折安放着一条小巷,长约200米,中间有一座单孔石桥,名福寿桥,这是老街当年最繁华的地方。听如今仍旧固守老宅的老人们说,老街风光的那些年月,赶集的人摩肩接踵,青石街道两侧,摆满各类山货,甚是繁华热闹。而今,当我在暖暖的阳光里,重新凝视这条巷子的时候,眼前恍惚重现了往日热闹的景象。街面不宽,当年人们造房子的时候,创造性地使用了两层挑枋,向外挑出两步架,土名为“板凳挑”,建筑学上叫做“雨街”,主街空间分为街心和檐下空间两部分,宽敞的檐廊和街心空间供人们穿行购物,即使刮风下雨,赶场也照例进行,土家族先民们集体的智慧直到今天仍光辉四射。
倒流八百里的郁江,在老街背后不紧不慢地流着,与村落呈并行走势。风水书上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村落的选址位于山环水绕的“聚气”之地,背山面水,负阴抱阳。山育灵秀,水结生气,是水哺育了这远古的老街。
都说流水无痕,岁月却常常用一种平和的、甚至是意兴阑珊的笔触,书写指缝间渐渐淡去的流年。在这里,所有的景物在缓慢中后退,仿佛是一部慢慢回放的老电影,那些依次出场、退场的人和物的片段,在岁月的印痕里,如水印般逐渐清晰、明朗,千年不绝。
老街的老建筑是一种文化符号,它不仅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和斑驳的记忆,也透露出地域文化的神秘气息,并给人以情感上的回归与心灵的慰藉。也许在某一天的某一个时刻,突然惊觉,那些我们正试图遗弃的过往,那些我们正努力拉远的距离,才是我们灵魂最终可以安放的地方。
小贴士
老屋基村位于利川城至忠路镇之间,利彭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村里有老屋基老街可游览,距三元堂道观只有5公里。街上有餐馆、民宿等,可解决食宿问题。
2021-08-10
00:00:00:0陈亮古街的光与影6940401利川老屋基/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