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高望远天地阔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恩施日报
全媒体记者

蒋杨艳

通讯员

向友铸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诗画鹤峰以开放的姿态,登高望远,破浪前行。

站在2021年初,回望过去5年,发生在鹤峰大地上的变化,依旧激荡人心:经济更强,城市更美,农村更富,生活更好,百姓更乐……

每一次蜕变、每一次转身,背后都能看到改革的“身影”。

5年间,鹤峰破发展之羁,谋奋进之局,改顽疾,发展成效喜人:行政审批体系便捷高效,公平而活力四射的营商环境催生更多市场主体,农村脱贫攻坚稳步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铸魂育人,一大批改革项目落地有声……

深化“放管服”,持续激发市场活力

“我们集团打造五星级的居住环境,你们打造出了六星级的服务水平。”到鹤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行政审批窗口领证的鹤峰溇水苑项目负责人发自肺腑地说。

2020年5月25日,碧桂园集团成功摘得鹤峰县襄阳大道宗地52.04亩土地使用权,这是鹤峰县立足自身优势,吸引的第一家世界500强房地产企业。

为真正让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鹤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前介入,坚持无缝对接,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在企业竞得土地后的公示期间,提前告知办理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规划许可需要提交材料的清单和流程,指导企业修改完善规划设计方案,为尽快出证节约时间。

为加快速度,提升质量,鹤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照“能减尽减、能快尽快”要求,通过流程再造,从减时间、减材料入手,将原来需要40个工作日才能办结的事项,缩减到2个工作日,为鹤峰溇水苑项目办理了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许可证,实现了社会投资一般类项目从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规划许可全流程办理时限上质的跨越。

改革关头勇者胜。

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只是鹤峰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之一。

“十三五”时期,鹤峰聚焦重点领域,狠抓落地见效,啃下一个个改革硬骨头,创新出多条政策措施,扎实开展民营企业转型发展试点,初步构建起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体系,经济领域改革呈现多点突破的生动局面。

破立之间,凤凰涅槃。

如今,鹤峰大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率稳步提升。

开公司,过去要跑五六个部门,一个流程下来至少需要几个工作日,如今开办人材料一次提交、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办理,全流程仅一日办结。

这一利好的商事制度改革,在鹤峰全面实施。

“现在政策好啊,以前开公司办证要等好几天,我是铁炉的,住得远,就一直没办,没想到这次,我就带着两样材料,在办事大厅坐着等了3小时,就什么事情都给我办结了。就连公章都不用自己花钱刻了,现在的服务真的值得点赞。”鹤峰县楚红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手捧营业执照和政府免费赠送的一套四枚公章,由衷感叹道。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

5年来,鹤峰以深化改革和制度建设为突破口,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为市场“腾位”,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促进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持续释放市场活力。

鹤峰全县60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61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10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事联办”。尤其在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方面,鹤峰县在全省“一主两副”中心城市探索落实“864”的同时,围绕“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减跑路”,率先推出“753”改革目标(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间70个工作日,社会一般投资项目50个工作日,带方案出让土地的项目30个工作日),形成一套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全链条”制度体系,行政审批效率明显提升,项目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企业获得感明显增强。

一项项有速度、接地气的创新举措,持续释放越来越多的改革红利。

抓牢增收“金钥匙”,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茶叶既是鹤峰的第一名片,也是茶农增收的第一财源、脱贫攻坚的第一抓手、乡村振兴的第一产业。

“我从没想过,茶叶还能这么值钱,一公斤都100块钱了。”茶叶经过有机转换后,种了一辈子茶叶的邬阳乡石龙寨村朱辉义身价倍增。

像朱辉义一样,鹤峰县还有很多因有机茶叶而实现身价倍增的茶农。2013年以来,鹤峰县以茶叶全域有机改革为主要抓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资金大力发展特色农产业,新增“四叶一畜”(茶叶、烟叶、箬叶、蔬菜和畜牧业)等特色农产品基地4.5万亩,总面积达到162万亩,覆盖贫困户20522户,特色产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85%。全县茶叶总产值也从2013年的15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7亿元,开创了茶叶稳农村稳、茶叶兴百业兴的喜人局面。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十三五”以来,鹤峰农业发展取得巨大成绩,得益于改革创新激活乡村“沉睡”资产,充分释放了农村生产要素潜能,激发了农业农村内生活力。

鹤峰满山苍翠,一水碧波,不带一丝工业文明的污染。但是受困于基础设施、交通环境等因素,不少村民远离家乡,农村一度失去生气,成为“空壳村”。

鹤峰县燕子镇石龙洞村哈葫芦有着沟壑纵横的峡谷风光,景色壮丽,曾居住20户人家。后来逐一搬走,到了2016年,在此居住的人家仅剩2户。

2017年,该村引进本土能人返乡,成立了石龙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流转村民5000亩山林、1200亩耕地,建设以哈葫芦为中心的田园综合体。

2019年5月该田园综合体建成投入使用,半年时间,接待游客1.5亿人次,收入3000万元。扛起锄头能下田,放下锄头能务工,100名本村劳动力实现身份华丽转变。

跟石龙洞村一样,网红打卡地屏山村、董家村、木耳山生态茶园,以及燕子村、大路坪村等乡村旅游持续火爆,不仅吸引了本地人返乡创业,带动百姓脱贫致富,也吸引了外地人来鹤峰开办高端民宿。

鹤峰县铁炉白族乡细杉村、燕子镇石龙洞村等9个村先后成功入选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名单;走马镇古城村、下坪乡留驾村等36个村入选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整治村名单;走马国有林场荣获“中国森林氧吧”称号;八峰森林康养基地入列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

大潮奔涌,扬帆奋进。鹤峰一方面抢抓时代发展机遇,争取更多项目,赢得更多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立足自身基础和优势,集聚资源和市场,以大开放推动大转型、促进大发展,绘就乡村发展新画卷。

原本贫瘠的乡村,在改革春风中,正通过鹤峰人民的巧手,编织成美丽幸福的家园。

送出惠民“大礼包”,编织幸福美好家园

在鹤峰县铁炉白族乡渔山村文化广场,同样的一幕每日上演:吃过晚饭,80岁的陈才柏准时来到院坝,和几名老友聚在一起学打鼓、跳舞。

“趁着农闲时刻,大家聚在一起学围鼓、跳跳广场舞、打打腰鼓,愉悦身心,交流感情,促进和谐。”80岁的老村主任陈才柏说,村里热闹了,自己心情格外舒畅。乡村新变化,带给群众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人民有所呼,改革必有应。5年来,鹤峰将改革目光紧锁群众急事、难事,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动什么。“十三五”以来,鹤峰实施一大批重大改革,破痛点、化难点,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县人民。

在文化领域,聚焦群众需求,创新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媒体融合发展和文旅融合发展专项改革。“周末课堂——我们牵手一起走”志愿服务项目荣获2020年湖北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县融媒体中心荣获2019年度中国广播电视融媒创新发展最具移动传播影响力区县融媒体中心十佳。

在生态领域,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统筹推进“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强力推进柴改煤(电、气),全面压缩林木砍伐指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引导全县上下“让多种树成为永恒的习惯,让少砍树成为不变的规矩,让严管树成为铁定的纪律”,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荣登全国康养五十强县(市)榜单,群众源自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在公共卫生领域,出台《鹤峰县进一步深化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方案》及配套政策,全面整合医疗卫生资源,落实分级诊疗机制,实行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一体化、同质化服务,全面发挥医疗资源协同效应,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在社会领域,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为目标,在深入推进“一统三治”改革的基础上,创新开展“最美鹤峰”系列评选活动,发挥群众身边“最美”典型的引领力与感染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典型带动,示范引领,至2020年,鹤峰累计评选出“最美鹤峰人”69人,“最美家庭”69户,“最美乡村”19个。朱永翠等11人成为国家级典型,其中,2人当选为省人大代表和省党代表,1人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最美”评选的经验做法入选中宣部、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编写的《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选编》,成为全国30个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之一。

改革为民,改革便民,改革利民。5年来,鹤峰以开放胸襟投身到经济发展大潮中,依托区位、交通、资源、环境和产业优势,开启跨越之旅,努力与世界共振、与时代同行。

时下,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站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鹤峰将以激情昂扬的奋斗姿态全力打造“一基地三示范区五个鹤峰”,怀揣梦想、笃定前行。

2021-01-19

00:00:00:0蒋杨艳——“十三五”时期鹤峰全面深化改革综述5044601登高望远天地阔/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