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甘当田间地头“老黄牛”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恩施日报
3月10日,刘传清心急火燎,忙着下乡。

小车走走停停,刘传清不时从公路上跳到农田里,查看果树生长情况,与农民亲热交谈,就病虫害防治释疑解难。

获评全国最美农技员、恩施楷模的刘传清,是建始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植物保护站农技员,在农技战线奋战了41年,再过两个月就要退休,他却热情不减。退休后,他还将致力于研究农作物细菌性病害,寻找魔芋软腐病、猕猴桃溃疡病、马铃薯青枯病等三个世界性难题的有效控制途径,为恢复和稳定建始县原定支柱产业奠定基础;支持该县立体套种发展蜜脆李,打造种植最大产值的亿元特色产业。

抢手的“刘专家”

“刘专家,您快来帮忙看一下,我的猕猴桃生病哒。”

3月5日清晨,春雨霏霏。接到电话的刘传清迅速赶往建始县长梁镇石板山村。

此前,建始县奇翔林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冉茂珍在石板山村发展的100亩猕猴桃,出现大面积死亡。

“多亏刘专家帮我们控制住果树疾病,教我们林下立体套种洋荷,一亩地能增收5000元以上。”刘传清的帮助让冉茂珍重燃信心。

与石板山村相邻的金塘村村民王艳红慕名而来。她家种植了10年的8亩猕猴桃一度出现溃疡病,有3亩已经死亡。

“一定要把每棵病树的脓水刮干净,再涂药物。”来到王艳红家的猕猴桃林,刘传清仔细查看后提出建议。

返回途中,见路边有一大片枯萎的葡萄园,刘传清下车钻进葡萄园里查看原因。

“要在发芽前迅速修剪,清理田间杂草,把带有病原体的套袋和残果运走,田间开沟处理积水,增施磷钾肥。”刘传清为葡萄园主人乔佐远开出“处方”。

听说县里有名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家来了,乡亲们迅速围了上来。

“刘专家,我的两亩橘树枯叶、起斑,要怎么办?”

“我的猕猴桃树有的树干流脓、流水,怎么治疗?”

……

刘传清一一解答乡亲们提出的问题,并记下他们的姓名和电话号码。直到下午两点,刘传清和乡农技中心技术人员才吃上午饭。

与他共事30年的县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向前介绍,刘传清“肯学肯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高度负责”的精神在涉农企业中传为佳话,县内24家企业争相聘他为兼职技术顾问,涉及有魔芋、香米、有机水稻、茶叶、枸杞、蔬菜、猕猴桃、柑橘、葡萄、梨子、桃子、李子、草莓等农业产业。这些无偿服务占据了他的节假日,让他成为县农业农村局的“大忙人”。

爱钻研的“小牛娃儿”

刘传清爱钻研。

1980年,从州农校毕业的刘传清被分配到建始县红岩寺镇农技站,立志“要在农业上干一番事业”。

他用三分之二的工资购买科技书籍,业余研读,并向同行请教。

4年后,他被调到原县农业局工作。做事机敏踏实,酷爱钻研,不怕吃苦,刘传清深受领导、同事和农民朋友喜欢。

1989年9月的一天,刘传清随当时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下乡查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情况。在业州镇寨坡村四组,70多亩水稻因稻瘟病颗粒无收。

“小牛娃儿,你把这里的稻瘟病解决了,我给你记功!”副县长对刘传清说。

第二年,从水稻育秧开始,刘传清全程介入,指导当地村民规范化种植,加强各环节病虫害防治。

从县城到寨坡村,骑自行车和走路,单程都需要3小时左右。刘传清往返于两地之间达半年之久。

秋收时节,寨坡村水稻全面丰收,黝黑瘦小的刘传清成了村民心中的英雄。

农作物病虫害与多种因素有关,天气是其中之一。多年来,刘传清观察记录农作物生长情况的同时,也记录天气情况。

上世纪90年代初,他与局长一同下乡检查水稻生长情况,发现一个村的水稻出现白穗。回城后,他立即到气象部门查看天气情况,发现当地天气曾连续三天以上低温,这是造成水稻白穗的主要原因。

第二天,他赶到当地,告知村民不用防治,只需加强管理即可。果如他所言,水稻生长未受大的影响。

1986年至此后7年间,刘传清一直潜心于玉米丝黑穗病综合防治措施研究,主持试验70多项,田间调查200余次,控制全县发病15万亩至20万亩,每年挽回玉米产量损失6400吨至6700吨。1993年、1996年分获州、省科技成果奖。

上世纪90年代,他主持开展马铃薯、水稻、小麦作物重大病虫研究试验与综合防治、统防统治,每年挽回粮食损失3200余吨。1995年获农业部丰收奖,1997年获省科技成果奖。

2001年至2011年,作为全县首批科技特派员,刘传清派驻到民营企业发展魔芋产业,开展技术研究试验40多项次,全县魔芋由0.7万亩增长到8万亩规模化种植,建始县获得全国魔芋种植基地大县。

41年来,刘传清为单位编写技术规程、项目方案、各种报告、技术培训讲稿等文字资料达数百万字,本人在省及以上学术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

乐于奉献的“老黄牛”

3月的一天,刘传清与建始县硒粒香稻谷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大清早就赶到高坪镇小水田村水稻种植大户龙世宣家,指导其规范进行旱育秧。“这个环节搞好病虫害防治,可提前半个月预防水稻立枯病。”刘传清在田间现场教学。

雨靴、雨伞、诱捕器、农药、量杯、喷头、教学挂图等,是刘传清下乡必备之物。

同事在单位很少见到刘传清,“一年300天以上在田间地头,像头老黄牛,任劳任怨。”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向定群说。

近年来,建始县玉米地遭草地贪夜蛾啃噬,出现大面积“光杆”现象。刘传清主动请缨,2020年4月以来,坚持每天清晨去田间观测点,观察诱捕到的幺蛾子。经过200天观察,刘传清掌握了其生活习性,明确了有针对性的物理防治措施。今年,这项防治措施将正式在全县推广。

自2012年起,刘传清主动承担病虫害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情报,指导全县病虫害防治,帮助涉农主体解决近万亩基地重大生产问题,使建始县植保工作入列全省及全国重点。

病虫监测预警是农业技术工作中最辛苦最烦琐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农业和农户的丰歉。为及时准确发布情报,科学指导防控工作,多少个三伏天,他伏在田间观察计数;多少个三九天,他埋首田间察看。

近段时间,是植物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刘传清频繁往油菜主产区跑。

刘传清心中始终装着责任,促使他一辈子坚持做对农民有益的事。“每当秋后听说农户丰收了,就松了一口气,觉得肩上的担子轻了些。”刘传清说。

2021-03-18

00:00:00:0张国帆——记全国最美农技员、恩施楷模刘传清全媒体记者

张国帆

通讯员

扬5527601甘当田间地头“老黄牛”/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