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向鹄:为民解忧见真情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恩施日报
全媒体记者

谭举先

通讯员

张泽青

他痴心为公,竭力维护信访群众合法权益;他破解难题,无怨无悔坚守信访工作第一线。他是湖北省第二届“最美信访干部”候选人、巴东县信访局局长向鹄。

把信访工作当家事

向鹄1992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原县计生委、绿葱坡、官渡口、东瀼口等乡镇工作,2015年调入县信访局,担任3年副局长后,于2018年担任局长。

大家有事爱找向鹄,不仅因为他乐于帮助老百姓解决疑难复杂问题,还因为他熟悉信访工作,遇事点子多,处理问题灵活。

信访工作要成天与有意见或有怨气的群众打交道,稍不注意工作方法,就容易激化矛盾。向鹄提出“以情感人、以德育人、以法管人”的工作方法,要求对访情、民情了然于心。

面对各类矛盾纠纷,向鹄总是从细处着手寻找破解之法。绿葱坡镇王某某的妻子是智力残疾,儿子患有癫痫,母亲是二级肢体残疾,但他未因家庭不幸而丧失生活信心,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办起了养殖场,却因交通不便影响产业发展。

接访过程中,向鹄了解其诉求后,经实地调查,发现当地政府在多项政策落实上存在问题,他立即带领工作专班到王某某家中走访。随后,经向鹄积极协调,帮助信访人解决了道路硬化和低保调整问题。

“我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对群众反映的很多问题都感同身受。作为信访干部,我们要真正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信,把信访工作当家事。”向鹄这样说,也这样做。

日常工作中,向鹄一有时间就到接访窗口坐班接访,与老百姓耐心沟通交流。闲暇之余,他经常登录阳光信访平台,一个个查询、研究信访案件;对信访问题处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立即电话联系相关单位,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尽快整改到位。

痴心为民解难题

三峡移民安置工程号称世界性难题,其中长达数十年之久的企业移民安置更是难上加难。唐某某是后三峡企业改制人员,从当时的企业管理人员变成下岗职工,本就心生不满的他在黄土坡滑坡避险搬迁过程中,又遇到要对其改制时购买的门面房进行拆迁,且补偿标准较低。为此,唐某某不断到各级部门上访,甚至还多次进京上访。

因受政策限制,相关部门也感觉束手无策,多次找向鹄取经,寻求解决办法。向鹄仔细了解相关情况后,提出企业改制和搬迁政策是红线,无论信访人自认为有多大委屈,都不能突破政策底线。但鉴于信访人身份特殊、患病等实际情况,可通过困难救助的办法予以适当帮扶。在向鹄的积极争取下,为信访人落实了一笔资金救助。信访人不仅成功息访罢诉,还解开多年心结,对政府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在处理群众信访诉求时,向鹄总是最大限度地站在群众立场上想问题,坚持诉求有理、问题有解、群众有难、干部有责的“四有”推定,按照“三到位一处理”要求,多渠道、多方式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据初步统计,在向鹄大力协调推动下,巴东县近3年来累计化解疑难复杂信访问题500余件,一大批信访户实现“事心双结”,生活步入正常轨道,架起了信访连接党和政府与群众的桥梁。

甘作奉献创佳绩

去年11月6日,金果坪乡村民鄢某某,因反映村干部没有按规划硬化道路而到县上访,虽经工作人员接谈并联系属地乡镇政府领导,该镇主要负责人表示会立即进行核实,严格按村民代表大会议定的方案落实,但信访人担心属地政府敷衍,不愿离开。向鹄得知情况后,立即联系属地政府主要负责人到接谈室面对面接访,反复宣传解释相关政策,耐心疏导信访人情绪,直到晚上9点多才打开信访人心结。

这样的情况,对向鹄来说是“家常便饭”。在他看来,信访工作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信访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在大家齐心努力下,2019年,巴东县成功创建全国信访“三无”县,全州唯一;巴东县信访局被省信访局表彰为“全省信访系统创建人民满意窗口优胜单位”。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巴东县在全州信访工作考核中位居第一。2020年,巴东县被推荐拟表彰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并推荐为续创全国信访“三无”县。

2021-03-03

00:00:00:0谭举先5357601向鹄:为民解忧见真情/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