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朝顺
李维君
通讯员
杜迪纳
时下,天气正冷。咸丰大地上,乡村院落、旅游景区、工厂企业、项目现场、产业基地、电商平台……处处充满生机,焕发活力。
这是咸丰县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生动写照。
5年来,该县坚定不移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着力破除瓶颈制约,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向开放要竞争力,努力开辟新的发展路径,彰显新的发展特色,形成新的发展优势。
1解放思想
科学谋划引“活水”
咸丰,自古便有“荆南雄镇”之美誉,其呈放射状的河流系统和唐崖土司向“蜀国”取经农耕文明的开放轨迹,注定造就了咸丰人开放包容的品格和胸怀。
面对机遇与挑战,2016年12月18日,中共咸丰县第十四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作出推动“五大一新”、建设“五个咸丰”的重要部署,为该县“十三五”发展绘制新的蓝图,坚定不移解放思想,走改革强县、开放活县之路。
坚持改革开放再出发。2018年12月16日,中共咸丰县第十四届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县委、县政府顺势谋定,适时提出建设“一新城四强县”,明确“开放咸丰”建设的方向、目标、重点和路径,制定推动“开放咸丰”建设的线路图,形成全县域开放、全产业开放、全要素开放、全时空开放的新格局,全力打造开放咸丰升级版。
“没有思想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大突破。”
牛栏咖啡猪栏茶、梦想小镇、艺尚小镇。2017年7月17日至20日,咸丰县党政代表团赴浙江省余杭区考察学习,余杭发展的大手笔、大气场,余杭干部敢为人先、勇于超越的精神风貌给考察团留下深刻印象。大家纷纷表示,余杭之行受到的不只是触动,更是震撼,必须以此为契机,在思想深处来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
看“余杭”,思“咸丰”,党员干部们不仅开阔了眼界,还更新了理念。
既打开“山门”又打开“脑门”。咸丰县全面开展“解放思想转作风”大讨论。
要不要发展工业经济,现有工业经济何去何从?要不要科学经营城市?为什么招商引资“雷声大雨点小”?干部为何干事创业激情不高?怎样激励干部干事创业……该县从“解放思想转观念”“转变作风优环境”“担当作为促发展”三个方面拟定“题目”,直击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针对如何优化营商环境。县“四大家”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乡镇党政主要领导通过咸丰发布刊载优化营商环境署名文章,既在思想上凝聚共识,也向全社会释放强烈信号。
思路决定出路。
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有关党政主要领导率队出省开展精准招商,先后出台《咸丰县促进对外开放十条意见》《咸丰县“招商引资突破年”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同时,组建招商局,成立招商引资服务中心,实施定点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人文招商、产业链招商。5年来,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20亿元。
树牢“项目第一”理念,全县5年来共实施1190个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超过260亿元,基础条件实现质的飞跃。
2改革创新
破除壁垒育环境
民生能源集团连续15年在咸丰投资项目,8家阀门企业落户咸丰工业园区……
企业能够快速并长久地在咸丰大地投资兴业,无不与咸丰的营商环境有关。
该县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一扇门、一个窗、一张网、一朵云服务,努力创优政务、市场、金融、法治、信用“五大环境”。率先在全州推行“一事联办”办事包,并成功入选全省第一批典型经验复制推广。“跨省联办”走在全省前列。
“着力推进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的改革。”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5年来,该县深入推进500余项改革任务,着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党政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政策性银行支持咸丰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建设、“放管服”改革、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等重点改革成效明显,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和强劲动力。
一切改革都源于基层探索,一切创新都源于发展实践。
该县跳出“坐等顶层架构”的思想误区,破除“基层改革无抓手无空间”的错误认识,把各自的工作平台当作改革创新的舞台,跳出老套路、琢磨新办法,凝聚起“改革人人可为、事事可为”共识,不断创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咸丰模式”和“咸丰经验”。
在全州首创党员干部容错免责、受处分党员干部教育管理、非领导职务干部和享受职级待遇干部管理新机制,开启了县级地方党委制度管党治党的新途径。
深化项目推进工作机制改革,探索形成“比抓强争促”抓县域经济的新举措和“七大工作专班”领衔推进重点项目的新机制,形成抓发展的强大气场。
“五基一动力”(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基层治理、基层党建、群众内生动力)精准扶贫,“一统三治六联”(党建统领,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治安联防、纠纷联调、平安联创、困难联帮、服务联心、发展联手)基层治理,“三园三进三入三创”(现代农业园、电商产业园、返乡创业园,技术进咸、人才进咸、企业进咸,干部入杭、劳务入杭、硒品入杭,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创新协作帮扶理念、创新社会扶贫格局)东西部扶贫协作等一批“经验”和“模式”在全国全省分享交流。
3搭建平台
巧借东风添动能
“申请授权使用‘唐崖’品牌的农产品企业越来越多。”咸丰县茶叶协会会长梁正文说,以前企业打着自己的品牌各自为政,整合成一个公共品牌后,抱团发展、品牌效应带来了产品影响力。
品牌就是价值。咸丰县依托“唐崖土司城址”这张世界级文化遗产名片,合力打造“唐崖”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唐崖茶”成功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构建产销平台,农业农村部组织咸丰县内相关企业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全国农业品牌推进大会、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大型公益活动等大型展示展销及宣传活动,推介咸丰特色优势农产品。
大力打造“一线一市”。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茶产销的关键时期,农业农村部会同东西部扶贫协作杭州市余杭区整合资金,支持“唐崖茶”生产销售,并开通物流专线,解决茶叶销售运输和物流难题。4月29日,推动唐崖茶市开市,填补了咸丰县在专业茶叶购销市场方面的空白,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茶叶购销平台。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该县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大局,努力为全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和恩施州厚植生态底色加快绿色崛起贡献咸丰力量。用好用足国家大力支持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农业农村部定点帮扶、余杭东西部扶贫协作、“616”结对帮扶及鄂州对口支援等政策和机遇,不断加强各类开放平台和交流平台的建设,大力推介咸丰的绿色建材、富硒农产品、清洁能源、生态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咸丰籍在外企业家和异地咸丰商会的作用,不断扩大咸丰的“朋友圈”,加强咸丰同国内外重要区域的交流合作,努力提升咸丰对外开放水平。
5年来,咸丰构建起以“三茶果药猪”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格局;以绿色矿山开发利用、医用食用钙、精密制造、清洁能源、硒食品精深加工等为主导的工业产业集群;以唐崖土司文化产业园、坪坝营原生态休闲旅游区、黄金洞景区三大景区为龙头,50多个美丽乡村为支撑的全域旅游格局。
5年来,咸丰“4+N产业集群”不断壮大,高铁新城、工业强县、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四大引擎”竞相发力,全县特色产业基地稳定在110万亩,“四上”企业达81家,省州级农业龙头企业达19家。
5年来,咸丰成功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县以及湖北省文明城市、湖北省森林城市、湖北省园林县城等一批“金字招牌”,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本版图片均由全媒体记者
文朝顺
摄)
2020-12-23
00:00:00:0文朝顺——咸丰县深化改革创新开放发展纪实4774001风正时济踏歌行/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