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运洪,利川市公安局南坪派出所所长;妻子周明丽,利川市夷水水务公司职工。疫情来临,刘运洪坚守岗位,扎根疫情防控一线。周明丽主动请缨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夫妻二人在抗疫一线相互帮助,相互理解,共同谱写抗疫之歌。刘运洪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先进工作者、湖北省最美警察和“湖北好人”,个人一、二、三等功等表彰奖励。
宋秀慧,巴东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护士;丈夫王君安,巴东县人民医院五官科副主任。疫情期间,宋秀慧一直在感染科护理病人,2月7日凌晨,她从微信群里知晓母亲去世的噩耗,却依然选择坚守岗位。丈夫王君安参加一线倒班,家庭工作两不误。夫妻二人默默奉献,以最美家庭成就最美逆行。宋秀慧获得2020年“恩施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个人”“恩施州青年五四奖章”“湖北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荣誉。
张朝贵,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妻子杨华,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夫妻二人同为恩施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医疗专家组成员。张朝贵长驻咸丰县45天,每日参加确诊病例及疑似病例隔离病区医疗查房和救治指导。杨华参加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新冠肺炎诊断、会诊、抢救等工作。张朝贵家庭还荣获了2020年“全国抗疫最美家庭”和“荆楚抗疫最美家庭”称号。
税丽丽,恩施州民族医院儿科护士;丈夫李家权,恩施州民族医院心血管病科医生。疫情期间,税丽丽负责危重症新冠患者的护理工作,高质量完成插管、CVC及有创血压监测等工作。李家权参与了全州首例ECMO技术及康复者血浆疗法。夫妻二人接续抗疫,先后进入医院重症病区,在重症病区完成了一场完美的抗疫接力赛。一家人守望相助,展现了奉献新时代的最美家庭风貌。
潘健,恩施州生态环境局利川市分局干部;妻子张永和,企业职工;儿子潘佳鸿,利川市建南镇益塘村“尖刀班”班长。一家人在疫情期间分赴“疫”线。潘健主动请战,被任命为分局党员突击队队长,几个月吃住在单位,战斗在各个医疗点、隔离点。儿子潘佳鸿在益塘村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防线”。而妻子张永和无怨无悔,用默默支持为父子俩构建了最坚强的后盾。
涂姼,恩施州公安局辅警;丈夫熊诗桥,恩施市公安局小渡船派出所副所长。疫情初始,熊诗桥主动申请到恩施州民族医院值守,晚上还要参加卡点的执勤排查行动,一干就是50余天,被评为“湖北省抗疫先进个人”。涂姼白天协助开展血液检测工作,晚上还要收集、筛查反诈线索,她筛查的线索协助破获了数起利用防疫物资实施的涉疫电信诈骗案。夫妻二人秉承“惟善德馨”的家训,用爱与责任诠释“最美家庭”。
杨国才和妻子王静都是恩施州农科院科研人员。2019年底,恩施州农科院在海南陵水基地种植了1.5万余份玉米和水稻育种材料。疫情突发,湖北籍科研人员无法返琼,身在老家的杨国才夫妻得知后主动请缨,扶老携幼共赴海南陵水基地,开展“南繁”科研工作,为我州农业生产培育更多良种,保障我州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覃正凤,国网恩施供电公司检修分公司职工;丈夫胡桓,宣恩县万寨供电所职工。疫情期间,夫妻二人除了要保障宣恩县城和万寨乡的电网稳定,还要担起家中两位绝症老人的治疗及照顾工作。对内,相互扶持,上孝老人,下育子女;对外,比肩前行,风雨无阻,抗疫情深。他们用强大的信念与责任心维护着小家与大家的安定,践行着“恪尽职守,以勤为本,以德为先”的优良家训。
脱贫攻坚类
张大福,恩施市发改局派驻芭蕉侗族乡南河村扶贫工作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妻子姚艳,恩施州中心医院医生。张大福驻村3年主动作为,积极改善村级基础设施,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妻子不仅没有一丝抱怨,还全力支持健康扶贫工作,多次组织医疗专家到贫困村开展义诊。夫妻俩以“勤俭谦忍耐孝”6字家训治家育子,共筑幸福家庭。
向成桂,恩施市汇力帮帮家政有限公司总经理;丈夫彭乾邦,恩施市汇立房屋租赁管理公司业务员。向成桂夫妻二人生于农村贫困人家,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夫妻二人互相打气,克服重重困难,成立了家政公司,以帮助贫困百姓树立职业自信、走出大山为导向,成功摸索出一套适合山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培训体系。“在精准脱贫这场战役中,要用感恩之心,带动更多人脱贫致富,当一名‘尖兵’”,这是向成桂夫妻二人立下的“军令状”。
黄超和妻子侯珍英都是巴东县大支坪镇河罗子村村民。黄超因事故失去行走能力,一辈子都要在轮椅上度过,妻子侯珍英不离不弃,开导丈夫乐观生活、大胆创业,两人携手发展养殖业,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创业致富能手。身残不坠青云之志,黄超身残志坚的品质感动了周边很多人,先后被大支坪镇政府评为创业致富能手、百佳脱贫示范户、脱贫致富榜样,被县残联评为“和美之星”。
卢云,恩施恩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丈夫肖红,恩施恩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几年前在外地发展的卢云夫妇,心里始终挂念着落后的家乡,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感召下,舍弃沿海城市万元高薪,回到家乡宣恩投身扶贫事业,发展花椒近1500亩,带动了包括192户贫困户在内的共计368户农户实现了就业增收。卢云家庭获评2018年宣恩县“出彩家庭”,公司被命名为“恩施州巾帼脱贫示范基地”。
刘爱国和妻子杨成菊是鹤峰县邬阳乡班竹村村民。刘爱国2014年被诊断出患有颗粒性慢性白血病,但他依然乐观生活,积极配合治疗,和病魔作斗争,全家人也为其治病努力奋斗。他与妻子杨成菊互相打气、发展产业,每年靠着种地养猪,年收入1万余元,同时和当地市场主体对接,发展茶叶、板栗等产业。一家人用乐观不屈的人生态度摘掉了头上那顶时日已久的“贫困帽”。
王绪龙,恩施州委办公室驻恩施市白杨坪镇洞下槽村工作队队员;妻子丁玲,恩施市职校纪检办副主任。在妻子丁玲和家人的默默支持下,王绪龙先后在3个村驻村扶贫,因户施策帮助群众脱贫致富。3年多来,“5+2”“白加黑”是常事,最终3个村全部脱贫摘帽,并全部高质量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王绪龙家庭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舍小家为大家,同心浇开幸福花”的扶贫赞歌。
柯昌琼,恩施州利贞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丈夫赵如敏,恩施州农业农村局干部。柯昌琼自2006年创办公司以来,始终秉承“食品安全、我的责任、用心做事、诚信做人”的经营理念,在丈夫赵如敏的全力支持下,解决了500余人的就业问题,带领3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其公司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00万余元。在柯昌琼默默付出的背后,离不开家人的支持,他们用朴实无华的大爱,助力脱贫攻坚!
其他类
汪仁富,利川市佛宝山生态综合开发区退休职工。一生潜心研究黄连种植,痴迷于佛宝山1000多种植物,书写了40多本“绿色”笔记,带过1500多名大学实习生辨识各种中草药实体。他与妻子谢高凤二人不仅身体力行,把自家营造成了远近闻名的“绿色家庭”,还无偿为开发区居民提供花草种苗和栽培技术,使得许多家庭都加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中。汪仁富曾荣获市级劳动模范。
朱泽斌,生前系建始县纪委监委信访室主任、正科级纪检监察员。他一身正气,把廉洁自律作为工作和生活第一要求,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工作上,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生活上,一家三口生活简朴,淡泊名利,老家修路占地,一家人却坚决退掉危房改造指标。今年疫情期间,身患肝癌的朱泽斌依然坚守信访一线,52天未曾休息。5月,朱泽斌病情加重,不治去世,年仅48岁。
郑福安,咸丰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退休干部,现年87岁。他还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退伍老兵。在朝鲜战场上,他英勇抗敌,保护战友,被炸成重伤,右手留下三等甲级残疾。下了战场,郑福安同样以身作则,从没有让家人通过他走捷径、谋便利。退休后,他仍然关心国家大事,看报刊、做剪报、写笔记,20多年来,他从未停下过。听到集资修路、玉树发生地震等消息,他总会第一时间主动交纳特殊党费。
黄萍,鹤峰县中营镇梅果湾村村民。本是贵州的女儿,却远离故土,远嫁中营。虽天有不测风云,丈夫病逝,但她仍坚守承诺,不离不弃。如今她不再是中营的“儿媳”,而是扎根中营的“女儿”。她的现任丈夫高峰是一名退伍军人,他的到来填补了公婆对儿子的期盼和想念,夫妻俩更是让儿子跟着公公姓刘,一家人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终迎幸福的彩虹。黄萍家庭荣获2019年鹤峰县“最美家庭”称号。
崔钧,恩施州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办公用房管理科科长;妻子姚代凤,恩施日报社编辑出版中心编辑。多年来,崔钧家庭将“节能降耗、绿色低碳”的理念融入了日常生活,把工作职能和宣传变成了家庭生活的自觉践行,坚持绿色出行,自行车成为家庭主要代步出行工具。全家总动员,倡导垃圾分类,女儿在学校里也成了环保小明星。在一家三口的感染下,亲戚朋友们纷纷变成了绿色宣传员。
2020-12-22
00:00:00:0——2020年恩施州“最美家庭”风采4755801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传承优良家教家风/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