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恩施市:崛起的自然生态公园城市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恩施日报
全媒体记者

杨亚玲

通讯员

谭华

编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十三五”以来,全州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稳步推进,开创了新时代发展新局面。

恩施日报社运用全媒体矩阵优势,开展全州“十三五”成就巡礼宣传,全面展现全州各级各部门、各行业“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就、涌现的亮点,展望和规划“十四五”,激励全州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水色清明十丈,人见其清澄。清江,宛如一条玉带将州城环抱其中。

恩施市是全州首府,也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更有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湖北省九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最美县城等美誉……

近年来,依托绿色生态,秉持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建设管理,恩施着力建优、建美自然生态公园城市,不断提升城市颜值气质,让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愿望有了具体模样,市民“三感”逐日提升。

10余处“城市绿肺”免费开放

酷冷的冬季并没有阻断市民的周末游。

12月12日,天阴冷,可地处州城七里坪的恩施盆景公园却人影绰绰。三个一群,两个一伙,或在彩色游步道上闲庭信步,或坐在青黄相间的草地上窃窃私语,或择一处盆景花卉拍照留念……鸟语花香,惬意自在。

该公园位于七里坪中石油加油站旁边,占地约4万平方米,2019年建成并免费向市民开放,这也是州城第一座综合性公园。公园呈台地地形分布,通过台地造景,将公园景观与文化、物质有机融合,让自然与生态并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打造集盆景花卉、阶梯花池、大斜坡草坪于一体的绿色观景平台,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观花、赏景、休闲、娱乐的场所。

“以前这里是一大片荒地,一直空着可惜了。现在建成公园了,住在周围的老百姓推窗见绿,前往打卡的市民也越来越多。”只要不下雨,每天晚饭后,家住公园附近的市民袁丽都会带着家人来这里散散步。

近3年以来,恩施市大力实施暖心民生工程,因地制宜,不仅建设了盆景公园这样的综合性公园,还建设了规格不一的近10处街头绿地小公园。这些城市公园,不仅成了靓丽街景,也为市民和游客增加了观花、赏景、娱乐、休闲的场所。

“州城园林绿化经历了白手起家、艰难创业的路程。”从事园林绿化工作近30年的严广才是一名资历较深的园林职工,他介绍,30年前,州城绿化仅在航空路、舞阳坝有少量的行道树。如今,成功创建全国园林城市、全国森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足以证明恩施市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恩施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0平方米以上。

三分建,七分养。

美丽公园的背后,离不开专业化、精细化管理。今年8月,恩施市公园管理中心挂牌成立,对凤凰山森林公园进行精细化管理,对城区其他公园进行延伸管理,制订公园管理规定,责任到人,聘请专业安保、保洁人员,提高服务水平,确保管理质量,不断提升公园品位,使公园、绿地环境清新、景色宜人。

除此之外,人行道改造升级。规划新建停车场、整治规范农贸市场、各行政单位拆围透绿等项目先后实施,州城颜值和品位不断提升。

机械和智能“组团”出道

每天黎明尚未来临,市民还在睡梦中时,吸尘车、洗扫车、洒水车等就完成了州城大街小巷的洗扫作业。

“以前环卫保洁工作全靠一双手,一把扫帚,一个人拉板车,现在都是机械化作业,全覆盖清扫、全时段保洁、全路段清洗、全循环清运。”几千上万把磨得发亮的竹扫帚手把、一层一层磨上的老茧,无声地记录着从前环卫工人辛劳的扫街历史。

邓元武,这位在环卫保洁岗位上工作了34年的环卫元老,亲眼见证了恩施市环卫队伍的壮大、环卫设备的更新。

据他介绍,以前城区每天要处理垃圾大约100吨,现在新建垃圾处理厂都是采取填埋和无害化处理,每天处理垃圾量500多吨,对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实现了无害化处理,今后还将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

通过几十年的发展,而今,恩施市环卫局干部职工近800人,城区道路清扫保洁面积332万平方米,实行机械化作业面积311.9万平方米,共有市政公厕112个,拥有各种环卫作业车辆120辆,道路机械化保洁率达到94%,不仅城市环境发生了变化,环卫事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市扮靓“面子”的同时,市容秩序这块“里子”也在逐日提质升级。

“我们给你们提供了方便,你们就再不能占道经营了。”从事城市管理工作20多年的杨荣全在督查中,依旧耐心劝导沿街商家。

1992年,恩施市成立最早的城管大队。在杨荣全记忆中,当时整个队只有近10个人,执法设备就一辆三轮摩托车和一台相机,执法方式也比较粗放。

近年来特别是近5年来,城市管理进入科技化和信息化时代。而今城管出门执法,执法车、执法记录仪、帅气的城管制服一应俱全,不仅实现了城市管理从依靠步行到“数字城管”运用的时代,更让执法人员精气神倍增,城管执法模式也从粗放型管理到推行“721”工作法,即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实现人性化服务、精细化管理。(本版图片/谭华)

2020-12-16

00:00:00:0杨亚玲4704201恩施市:崛起的自然生态公园城市/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