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阅读是一种修行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恩施日报
朱婧

小时候爱惜书,像爱护宝贝一样。每每开学发了新书,都要去文具店精心挑选包书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地写上:语文、数学……再托着书,一遍又一遍地欣赏,那欢喜,在心底,一点点绽开。

进入大学之前,我只是爱惜书,对阅读没什么兴趣。真正开始爱上读书,已经是大二了。

大二有一门选修课叫“鉴赏《红楼梦》”,第一堂课我就爱上了《红楼梦》,所以《红楼梦》算是我人生真正意义上完整阅读的第一本名著,也是我的启蒙文学。

课堂上教授也喜欢给同学们推荐其他书籍,每一本我都记下名字,课后有时间就去泡图书馆,阅读那些经典。那种快乐,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清晨,我会到图书馆负一楼晨读一个小时。上午我总是读科学或哲学方面的著作,可以让头脑清醒、思想集中;下午就读历史、散文或传记;晚上,会选择看长篇小说。

读小说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我们对世间的各种关系多了解一点,懂得一些人情世故,然后做一个知世故而不世故的小太阳,永远热爱生活。

教授的经典解读,开启了我的阅读之门,是四年的大学生活让我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没有什么娱乐活动,能像阅读一样,让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却从来不会感到厌倦。至今为止,我的床头,总是会放着一本既可以随时从那里开始读,又可以随便读到哪里都能放得下的书。宋朝诗人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他的话也许有些过了,但是读书确实可以为生活增添趣味,提升一个人的气质、品位。

杨绛先生说过,读书好比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打扰主人。翻开书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

我喜欢不带功利的读书,读那些自己喜欢的文字。

于我而言,读书更多的是一种娱乐消遣,它可以洗涤心灵,陶冶情操。

古时候,书生苦读在寒窗,是为了仕途名利。现代社会的应试教育制度之下,学生以书本为主,努力读书,为的是考一个好的大学,再寻得一份好的工作。现在工作了,身边的亲人、朋友也总是建议我多看看与考试相关的书籍,这样才能更上一层楼。可我家里和宿舍堆放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书籍,每月发的工资,总有一部分支出是留给当当网的。

由于在乡镇工作,下班之后的业余生活没有那么丰富多彩。我把更多的业余时间拿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每天下班吃完晚餐,散步回来,我会先看半个小时的书,再去运动一下,练练瑜伽。睡前再拿起枕边的书翻看几页。

现在我申请了自己的公众号“宝藏女孩的手绘日记”,每月会在公众号推出至少一期记录自己生活的手绘日记。

工作之余的时间,我喜欢旅行。总觉得身体和心灵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读书也是一种让心灵去旅行的方式。

只要是长途旅行,我都会在背包里塞上一本书,以消遣打发在高铁或者飞机上的时光。而且我读书的时候还有个习惯,一定会写读书笔记。以前包里总会随身携带一个精致的小笔记本和一支笔,后来图方便就直接在手机备忘录上做笔记,备忘录就这样成了我的移动笔记本,一用就是好几年。有空的时候,我会打开备忘录,挑选一些曾经记录的好词佳句,细细咀嚼,慢慢品味。

大学四年也读过好些书。最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是钱钟书在《围城》中说的:“在城里的人想逃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多如此。”我猜想,这也是作者想要阐释的主旨吧。在当今资讯爆炸,粉丝流量变现,科技日新月异的碎片化信息时代,人们很难不被名誉、金钱和利益所困,有时我们也会身陷“围城”。

其实每一个生活在尘世的平凡人,都身在“围墙”之中,一旦有了家庭之后,每天更是从家到单位,再从单位到家,除了上班,就是陪娃,身体已被囿于两点一线之间。即使身体困于“围墙”之内,可我们总能透过屏幕见识越来越精彩的世界。

哪怕你只是一只井底之蛙,只要跳一跳,有勇气、有胆量,跳出了井口,总会看到满天的星光灿烂。就如同张安琪在央视《主持人大赛》中说的:“身在井隅,心向星光;眼里有诗,自在远方。”

2020-12-15

00:00:00:04698001阅读是一种修行/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