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从“一张票”到“扫一扫”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恩施日报
实习生

杜磊

通讯员

冉婵

公交车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承载着时代的发展轨迹。恩施公交从开始的人工售票到现在的手机支付,公交支付的变化见证着恩施公交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恩施进入公交时代

20世纪80年代,恩施市出现公交车,开通的第一条线路为舞阳坝至龙凤坝,也是唯一的公交线路,标志着恩施正式进入公交时代。当时,公交车上没有电子设备,不同路程的票价也不相同,售票只能靠人工,所以售票员便成为公交车上必不可少的角色。

据当年的售票员税莉娟回忆,那时,车票没有统一票价,分为1分、2分、5角不等,要根据乘客乘坐的路程远近来收费。为节省售票时间,有经验的售票员会在小拇指上绑一根皮筋,售票时,小指在车票上轻轻一划,车票就撕下来了。当时,公交车一到站,不分前门、后门,乘客蜂拥而上,高峰时连车门都关不上,所以公交车上通常配备两个售票员,前门一个、后门一个,等乘客全部上车后才开始售票。在这样的环境下,为防止人为逃票,需要售票员有很强的记忆力,要记住谁买过票、谁没买票。有些售票员很厉害,不仅能记住买票的人数,还能记住每位乘客什么时候上的车、在哪里下的车。

公交车回站后,恩施市公共汽车公司结算中心会对当天收入进行结算,统计收入。在全靠人工的年代,这可是一项不小的工程。

该公司财务负责人回忆,从区分币种、面额大小,到复核、打捆,二三十人要从早上上班一直数到下午才能清算完毕。

2005年初,恩施市公共汽车公司开始实行标准无人售票车改革,100余名售票员陆续转岗转行,有人售票的公交时代成为历史。

公交IC卡,开启无人售票时代

2005年底,恩施市公共汽车公司全面实行无人售票,所有营运车辆安装公交IC卡终端设备。公交IC卡成为公交车支付新方式。

相对于人工售票,公交IC卡便利、省时。一经推出,迅速发展,累计发放公交IC卡20余万张,日刷卡7万余人次,最高峰时公交IC卡售点达40余个。公交IC卡的出现,降低了清算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了乘客逃票、使用假币破币等情况的出现,提高了乘客乘车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乘车秩序。

但是,公交IC卡缺点也很明显。常年使用公交IC卡乘车的市民王先生表示,IC卡用起来方便,但充值很麻烦,必须到代售点现场充值,遇到高峰期时,充值大厅排长队。

互联网普及,智能支付成主流

如今,恩施市的公交线路发展到35条,有公交始发站2个,首末站5个,公交站点350余个,拥有各型城市公交车辆255台,其中新能源公交车154台。随着公共交通配套体系的逐步完善,IC卡难以满足乘客需求。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智能手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给公交支付带来了新变化。

恩施市公共汽车公司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智能支付,着力推动“互联网+公交出行”公共服务,开通银联刷卡,美团、支付宝扫码等多种手机智能支付方式。

2018年底,电子公交卡“硒客行”App系统上线。该系统是继扫码乘车后推出的又一支付方式,解决了实体公交IC卡充值及老年卡、学生卡年审等问题,免去了到公交代办点办理的烦琐,线上就可办理,还能实现公交路线查询、线上预约办理等功能。至此,公交收入现金货币量大幅下降,电子货币支付占比达到60%。

2020年9月22日,恩施市公共汽车公司全线所有运行车辆开通微信扫码乘车业务。从此,使用微信也可扫码乘车。

“扫一扫”等电子支付方式速度快、随时用、节约时间,越来越多的乘客选择智能支付乘坐公交车。

2021-01-23

00:00:00:0杜磊——恩施公交支付的变化与发展5111001从“一张票”到“扫一扫”/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