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旅游,落地以文促旅
以文化资源为原材料创新旅游产品。湖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既有“晴川历历汉阳树”的古风,亦有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悠扬;既有三国争雄的风云战场,更有红色赤卫队的革命精神;既有神农尝百草的高山传说,亦有陆羽茶圣的名扬四海。要对这些耳熟能详的传说故事、特色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名人以及重要历史事件进行旅游产品研发,让文化产品更有旅游市场。已经有名气的文化旅游胜地,要保护好生态环境,推动其可持续发展;名气还没打响的文化资源,要变成新的旅游产品,去深挖和创新。这就要求我们从面向旅游市场、服务旅游者的角度,按照旅游产品的开发思维进行创作和开发,其产品表现形式包括:文化旅游景区、文化主题乐园、文化旅游演艺、文化旅游节庆、文化体验活动等。比如全省有名的武当山道教文化风景胜地、大别山红色生态旅游区、咸宁赤壁古战场、恩施“女儿会”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等产品,都是十分具有借鉴意义。
文化产品在旅游市场上深度开发。面向文化消费市场和本地市场的文化产品,如文化剧目、文化节庆等,要与当地旅游消费市场深度融合,并以地方文化特色吸引外地文化旅游消费群体,从而实现文化消费市场与旅游消费市场的兼容、外地市场与本地市场的兼顾。如明星演唱会、经典演出剧目等。杭州宋城演艺集团、北京的德云社、天津名流茶馆、苏州评弹剧场以及武汉知音号游轮等,都与当地的旅游市场相得益彰,值得借鉴学习。
增加文化产品的旅游衍生消费。文化衍生品创意开发、文化衍生品展示销售,对于旅游消费市场的贡献不容小觑。珠海长隆的亲子海洋王国里,几乎每一个游玩项目片区都有特色商品小店,孩子们游玩后对这些玩具爱不释手;上海迪士尼小镇内的迪士尼剧院,常态化演出迪士尼经典剧目《狮子王》,在剧院大厅有专门的主题商品区,展示和售卖与《狮子王》相关的各类文化衍生品,包括《狮子王》碟片、T恤、笔记本、水杯等。不少观众在观看演出的前后,会在主题商品店选购《狮子王》主题商品。
旅游产业+文化,落实以旅彰文
在旅游资源形象里挖出好故事。传统的自然山水型景区,如果只见山水没有人文,那么大多数游客难以产生共鸣。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元素,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地方民俗等,对故事进行演绎和文化包装,赋予山水以文化内涵,让自然山水“除了好看之外,还好听、好品”。武汉市浩浩汤汤的大东湖,自然风景不比杭州西湖差,但是旅游效益却远远不及,其实并不是输在旅游资源,而是输在文化与故事包装。西湖之所以独领风骚,是因为有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断桥残雪景观、苏东坡和王超云的诗词等。再比如恩施大峡谷的壮丽风景中,有一个形似一根香的岩石柱,美名曰“一炷香”,相传如果当地百姓遇到灾难,可以将它点燃,天神看到后会下凡施救,所以当地百姓称之为“难香”。笔者认为这个传说,赋予了这个景点以神秘和想象,可以再塑造再整理,从故事的完整性和神话性进行艺术加工,这样既可以通过挖出故事扩大影响力,也可以挖出文化市场收益。
旅游产品的文化营销与文化再开发。很多旅游景区之前是纯做旅游和游乐,缺乏文化底蕴和持久生命力。对旅游产品的文化体验进行开发和提升,打造出文旅品牌效应,对提升当地旅游环境与质量,彰显当地文化特色,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例如杭州宋城演艺集团擅长挖掘、包装各地文化资源和民俗风貌,通过高超的表演技巧和先进的光、影、展技术,将丽江、杭州、西安等地灿烂的历史文化打造成一幕幕千古情演出,让人过目难忘。同时,充分考虑旅行社组团的时间要求和游客的欣赏习惯,每场演出控制在60至70分钟,能够保证旅游旺季一天演出多场,从而提高演出经济效益。
文化和旅游融合,让文化多一点烟火气,让旅游多一点文化味,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吸引游客,开辟商机,最终实现文化保护和旅游产业开发双赢。
(作者单位:湖北省委党校)
2021-03-18
00:00:00:0□
王皖君5530201湖北文旅融合的路径探讨/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