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
璐
通讯员
龚
青
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将人们与外界隔离,也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零接触”“不见面”“云购物”等购销方式走进千家万户。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直播带货、线上问诊、无接触配送……电商渠道蓬勃发展,促进我州消费市场持续回暖。
近年来,随着我州农村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电子商务在广大农村蓬勃兴起,有效带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成为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和农村消费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推动和实现我州产业结构升级。
健全服务体系,夯实发展基础
深冬时节,寒风凛冽,巴东县茶店子镇风吹垭村电商综合服务站一派火热。自2016年开业以来,站长谭海英一边借助农村淘宝等电商平台为村民代购商品,一边将本地花椒、核桃、土蜂蜜、土豆、土鸡蛋等农产品卖出大山,搭建起小乡村与大城市的沟通平台。
如今,类似电商平台遍布我州八县市各乡镇。这些乡村服务站,通过电商平台连接国内外市场,把恩施农特产品销往大江南北,甚至出口到国外,为当地农民带来看得见的收益。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电商发展,把电商扶贫纳入全州扶贫攻坚总体规划,与其他扶贫工作同安排、同考核。重点实施农村电子商务“六大工程”。州、县、乡、村四级联动,培育出农村电商发展“鹤峰模式”“咸丰品牌”“利川基地”“巴东经验”“宣恩特色”,得到国家商务部、省商务厅肯定。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健全服务体系是关键。我州积极抢抓政策机遇,2014年至2018年,争取八县市实现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覆盖,中央财政累计下拨专项资金1.55亿元、省级资金2205万元,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
目前,全州建成县级电商运营公共服务中心8个、电商产业园区3个,乡、村级电商网点1415个,其中729个贫困村已有592个建成电商综合服务网点,快递物流企业达118家,累计完成投递量7372.29万件,同比增长28.24%,电商从业主体8000余个,电商从业人员达5万余人。
创新发展模式,扩大销售规模
为扩大我州特色农产品销售规模,我州创新发展模式,借力东西部扶贫协作、消费扶贫机遇,加大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贝店、斑马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力度,开展“百企千品进央企”“百企千品进万店”“硒品入京”“硒品入杭”等活动,打造“1+8+X”体验消费模式,成效显著。
目前,杭州世纪联华建成3家扶贫馆、15个扶贫专柜、90家门店销售我州农产品,恩施七大产品进入专柜销售,实现恩施硒产品进机关、进商超、进市场、进食堂、进社区,建立起恩施特色农产品在杭州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咸丰县与杭州市余杭区共建电商产业园,目前进驻企业35家,引进浙江企业2家,投资额达200万元;杭州贝店科技有限公司电商平台“贝店”一村一品“帮扶恩施土豆”案例入选国务院扶贫办发布的《典型案例汇编》,成为电商精准扶贫中国样本;在杭州格家网络公司(斑马会员)开展的“中国田·恩施甜”扶贫助农活动中,累计销售额1000万元;杭州政府采购云平台进驻恩施162款产品,累计销售额超100万元;鹤峰县邮政公司帮助“村邮站”“邮掌柜”丰玉娥通过电商销售、寄递“箬叶”等价值1000万元……
我州还相继通过央视、人民日报、天津卫视、学习强国等20余家媒体,全方位宣介恩施农特产品,进一步提升我州农特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我州“造船出海”,积极培育壮大本土电商平台,助力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全州各县市不断创新,探索适合当地的电商模式。恩施市、利川市将电商扶贫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发展乡村农家乐、农家客栈、民宿等,通过网上订餐、订宿,开展“线上购物、线下体验”;巴东县和宣恩县开设“一户一码”扶贫系统,购买者不但能现场扫码了解相关农户为何致贫,还能直接下单购买农户家的农产品。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州农村电商日新月异,电商企业层出不穷,土豆、茶叶、糍粑、豆皮、腊肉、核桃、葛根粉、甜柿、猕猴桃、蜂蜜等特色农产品俏销州内外,电商发展与农村脱贫攻坚深度融合,走出一条助农增收新路子。
聚焦问题短板,推进有序发展
过去,我州农村电子商务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极大,起步晚、基础差、人才短缺等问题突出。数据显示,2015年,全州实有市场主体18.4万户,电子商务市场主体4189家,仅占全州市场主体总额的2.22%,全州实现网上交易额8亿元,仅占全州生产总值的1.19%。
近年来,我州农村电商迅速发展,2016年至今,全州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引导近800多个贫困村、100多个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全州大多数特色农产品均实现网上销售,辐射带动贫困群众近30万人,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但我州农村电商发展也存在基础设施滞后、服务体系配套功能不够完善、农产品网货品牌较少、电商人才紧缺等问题。对此,全州商务部门以问题为导向,深入研究,强化整改,推进全州农村电商有序健康发展。
针对部分贫困地区电商基础设施相对滞后问题,我州在加速提升宽带网络覆盖和解决农村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上寻求突破。全州商务部门协调配合经信部门利用电信普遍服务试点资金,大力推进贫困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实现全州行政村通宽带全覆盖;配合州邮政管理局鼓励引导快递企业整合资源抱团下乡,在乡镇设置末端投递网点。目前,全州有快递乡镇实现全覆盖,已建成村级快递服务站点851个,快递服务进村达1417个,占行政村总数的61.4%。
针对电商三级服务体系配套功能不够完善问题,我州加强业务指导和工作督查,支持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扩大服务范围,逐步增加手机充值、票务代购、代缴费等多元化便民服务。
针对农产品网货品牌较少问题,我州大力实施湖北老字号、荆楚优品、三品一标等品牌培育推进工程,州、县(市)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以“恩施硒茶”国家级品牌创建为抓手,打造“恩施土豆”“恩施黄牛”等区域公共品牌,发挥县域电商品牌孵化中心作用,提高我州网货品牌知名度,扩大线上线下销售规模。
针对电商人才紧缺问题,大力培育电商人才,围绕电商政策、网店实操、电商创业等主题,对基层干部、农村青年、返乡大学生、村级电商服务站负责人及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开展电商培训;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平台,多次组织电商从业人员赴杭州参加农村电商讲师、电商领头人等培训。截至目前,我州累计完成各类人群线上线下培训3万人次,其中贫困户1万人次;利川市被评为“中国电商示范百佳县”“湖北省首个农旅网红电商基地”“全国首个农民网红县”“湖北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农民文叔”“农家阿妹丫丫”“土家辉”等诸多农民网红主播诞生;全州还涌现出以徐海波、陈华东、胡祥斌、陈兹方、刘显洲、谭超、冉旭、祝丹等为带头人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队伍。
2020-12-28
00:00:00:0阮璐——我州商务部门多举措推进农村电商发展4815601借力“云端”拓富路/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