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
走进巴东村村寨寨,水厂镶嵌山野,供水管网连接千家万户。
农村饮水安全是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巴东县水利局紧盯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水利设施建设,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历史性转变,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赢民心:涓涓清泉通万家
“以前干旱久了就没水吃,现在好了,随时都有干净的自来水。”巴东县茶店子镇朱砂土村村民宋华兰说。
2018年,巴东县委、县政府统筹北京对口支援及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资金6000万元,启动江南三镇易地扶贫搬迁茶店子供水工程。2019年6月2日,历经300多个日夜艰苦奋战,茶店子供水基础设施工程净水处理厂试压通水成功。次日,茶店子集镇老水厂正式通水。当年9月底,供水工程投用。茶店子集镇及周边14个村2.7万人饮水难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2016年至2020年10月,巴东共建设小型集中供水工程1525处,分散及单户供水工程13971处,解决13.4万人饮水不安全和21.35万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问题;建设较大水源及应急供水工程16处,解决部分乡镇水源不足问题。全县所有农村居民饮水水质、水量、方便程度、保证率四方面评价指标均达到国家脱贫验收标准。
2018年4月,巴东县制定《巴东县精准扶贫农村饮水安全补短板实施方案》,通过乡集镇水厂管网延伸、中心村骨干水厂改造、新建和改造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单户分散供水工程等,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
2019年初,全县打响农村饮水安全百日攻坚战,100多名水利人分赴各乡镇,对农村饮水安全进行查漏补缺、技术指导,确保农村安全饮水问题不留盲区和雷区,逐村逐户消化解决。当年,该县共下达脱贫攻坚农村安全饮水补短板项目495个,投资1.49亿元,解决全县11.35万人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问题。同时,下达资金7570.17万元,建设应急供水及水源工程9处,夯实解决饮水难问题的基础。
安民心:应急提水保稳定
2019年,溪丘湾乡连续3个月遭受干旱天气,造成集镇及周边3万余人生产生活用水受影响。
“连续停水20天,每天去3公里外的山沟拖水。”溪丘湾乡将军村四组村民宋秀滢直言“恼火得很”。
当年9月,巴东县统筹东西部扶贫协作杭州对口支援帮扶资金300万元,由县兴源供水公司组建工作专班,从毗邻溪丘湾乡的宜昌市兴山县高桥乡贺家坪村田家坪水库引水至三水厂。
工作专班驻守工地,每天早上7点忙到晚上8点,歇人不歇机械,一日三餐在工地,5天时间铺设管网9700多米。2019年10月2日,完成所有临时管网铺设和通水调试,正式通水。
这是继宜昌·恩施贫困地区跨界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建设联席会议以后,两地坚持开放共享、共建跨界区域联动机制落地的首个民生项目。
2019年下半年,野三关镇持续干旱少雨,车沟水库储水量无法满足野三关集镇居民、经济开发区企业及周边群众用水需求,饮水告急。巴东县迅速启动野三关镇应急抗旱提水项目,通过在水流坪水库新建提水泵站、净水处理厂及供水管线,解决燃眉之急。
当年12月6日,野三关镇应急抗旱提水工程开工,工程概算总投资3747.88万元。为尽快通水,县水利局组织100多名工人、8台挖掘机,不分昼夜加紧施工,从开工到通水仅用40天,确保野三关集镇及周边居民近10万人春节期间生产生活用水正常。
顺民心:多措并举管长远
近年来,巴东县在北京、杭州及省“616”对口支援帮扶下,多方筹集资金6亿多元,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截至目前,全县农村饮水安全率达100%。
面对庞大的供水系统,如何进行有效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用水无忧?该县探索出农村安全饮水“三种工程模式”和“三种管护模式”。
“三种工程模式”即集镇水厂管网延伸和中心村骨干水厂改造工程、新建和改造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单户分散供水工程。
“三种管护模式”与农村安全饮水“三种工程模式”对应实施。一为乡集镇供水工程和中心村骨干供水工程,由国有供水企业负责运行,并实施总量控制、一户一表、以量计征、统一管理、统一维护,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二为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成立用水者协会组织,产权移交给协会,资产属集体所有,确定“谁使用、谁管理”原则,引导协会建立章程,确定收费标准,建立收支制度,确定积累标准;三为单户或联户供水工程,由受益户所有和自我管理,实行“自建、自管、自有、自用”。
科学、长效的管理机制,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攻坚克难,民生安乐。巴东县水利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用实干和奉献破解农村安全饮水难题,实现全县“村村通自来水、户户饮放心水”。
2020-12-15
00:00:00:0黄华——巴东推进水利设施建设助力脱贫攻坚侧记4694601涓涓清泉惠民生/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