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写下“二十年”三字,二十年前的朝朝暮暮,恍若昨日,犹在眼前。
二十年前的此时,我正坐在初中的教室里上新年的第一个晚自习,那一年,我上初三。当时,离中考只有3个多月的时间。按照那些年的惯例,为了能在中考时考出一个好点儿的成绩,初三下的学生在正月初八就要开学补课。对于当年的我们而言,中考的确算是人生当中的第一个转折点,因为自中考后,同时参加中考的近五十名同学便分别走上了不同的生活道路,有将近一半的初中同学自中考后便没有再念书了。
不敢相信,那个晚自习,已经过去了整整二十年;不敢相信,中考即将过去整整二十年;不敢相信,我们已从花季少年迈过了而立之年,并已将近不惑之年……我不禁一次又一次地在心里问自己:这二十年的光阴,都去了哪里?
二十年前的那个晚自习上,数学老师姚老师正组织同学们进行着一个特别的活动,要求同学们围绕“春节趣事”或“新年愿望”这两个话题畅所欲言。部分同学的发言甚是精彩,也有部分搞笑的,逗得我们美丽如花的姚老师开怀大笑,但让我记忆最为深刻的还是在谈到新年愿望时,更多发言的同学都是希望在六月中考时能考出理想的成绩,初中毕业后能够继续上学。这是当年少有的即使轻松的自习课上仍无法回避的话题。那时的我们,真的没有太多的选择,成绩最好的可以上州一中,但那是凤毛麟角;成绩前几名的,可以考上县一中公费;成绩中等偏上的,可以上一个比较好的中专,但那个时候,中专的辉煌时代已经过去了;再就是县二中、三中等普通高中或者其他普通中专,剩下没上分数线的几乎都选择了外出务工。
当年的我还算幸运,根据我当年几次月考的成绩估计,上县一中公费有点儿悬,如果运气好就可能上,如果运气差就可能在上的边缘。因为努力加上运气,中考成绩还算可观,考上了县一中公费。应该说,初三下的那几个月,是我念书生涯中状态最好的一个阶段,自己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渐入佳境的那种状态,成绩也在逐次提高。或许正因为此,那年的记忆才特别印象深刻。
二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为了备战中考,班主任左老师要求我们在平日晨练的基础上强化体能训练,近三十名男生在学校前方的河坝里集体练习俯卧撑、投掷铅球、练习蛙跳,还记得,因为体能强化训练,我班的男生有一段时间上下楼梯,几乎都是崴着走的,痛苦而滑稽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也因为坚持强化训练,在中考体育考试中,我班考生的体育成绩明显高出其他班,无论是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还是投铅球、立定跳远,我班的成绩都强势领先。同学们没有辜负左老师的苦心经营,也没有辜负自己那几个月的强化训练……
二十年前的春晚,我们听到了《相约一九九八》,中考是我一九九八年当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算是一个最美丽的相约。二十年后的春晚,我们听到了《岁月》,演唱的两位歌手没变,歌声甜美如初,歌手气质如初,只是,时间已整整过去了二十年……
二十年前,我们唱过《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的歌,却没有预想二十年后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会身在何处、会从事什么工作;二十年后的今夜,我坐在单位值班室值班,遥想二十年前的那个晚自习,场景分外清晰。今夜室内静悄悄,窗外龙洞河的河水哗哗作响,奔流向前……
二十年前,书信是同学间联系的最好方式。那些年的信笺纸,记录了我们当年纯真的友谊、懵懂的青春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二十年后,即使与当年的老师、同学们没有相聚,但通过QQ群、微信群,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家的近况,稍稍聊一聊,即可聊到彼此二十年来的主要奋斗经历。尤其让人欣慰的是,当年的部分同学尽管下学较早,但都还生活得比较滋润,他们在朋友圈中晒出的帅照(靓照)、更新的动态,足以彰显他们的满满幸福。尽管我们彼此没有相见,但我却感受到了他们的快乐与喜气。
二十年,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这个二十年,是我们一路奋斗的二十年。二十年来,我们收获过成功的快乐,也饱尝过挫折的痛苦,释放着青春的激情,也体味着人世的不易,沐浴着政策的春风,也承受着打拼的艰难。
尽管“生活是个复杂的剧本”,但愿岁月“不改变我们生命的单纯”。现在的我们,跟二十年前的我们一样,仍无法预想二十年后我们会是什么样子,但愿“我心中不会有黄昏,有你在永远像初春的清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