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向兴丽,三峡大学英语专业毕业,2018年9月,报考鹤峰教师,并成为铁炉民族中学一名青年教师。从此,她离开家乡恩施市红土乡石窑村,来到鹤峰县最偏远的铁炉白族乡任教。
向兴丽说,在上小学的时候,她的班主任是一位年轻女教师,直到上初中,这位女教师都是她的班主任,也是她人生路上的第一位导师。
是这位女教师告诉她,努力读书才有出路,教会她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还教会她很多为人处世之道。从那时起,梦想的种子播在向兴丽的心田:“长大以后,我也要成为她那样的老师,陪一群孩子奋斗青春。”
慢慢地,“种子”生了根、发了芽,如向兴丽所愿,她考入铁炉白族乡中心小学,成为一名英语教师。但“种子”破土而出时,也伴随着成长的烦恼。
向兴丽常常是满腔热血走进教室,却灰头土脸走出来。曾有学生站在她面前将拳头紧握,怒目圆瞪;曾有学生将英语书扔到她的脚后跟,扬言再也不学了;曾有学生故意将作业涂满圈圈点点交上来,说反正老师也不会认真批改差生的作业……诸如此类事情,频频发生,使得曾经那个自信的她变得自卑,甚至怀疑自己不适合这份职业。
一时间,向兴丽被贴上“太过温柔,管不住学生”的大标签,但她不轻易低头,她要改变这种现状。
2019年,由于工作需要,向兴丽被调到铁炉白族乡中心小学,担任该校教务主任,并任教一年级语文和六年级英语。
教英语,是她的专业范围,而教一年级的语文,成了压在她肩上的重担。
在向兴丽未来的规划里,从未想过与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打交道,她十分害怕自己成为他们起跑线上的绊脚石,同时也暗暗告诫自己:决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影响孩子们今后语文课的学习。
于是,她四处求教,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请教教低年级学生的诀窍。
每天一到校,向兴丽就扎进学生堆里,陪着孩子们学习,帮助孩子们过关基础知识;下班回家,只要有空就去翻阅网上的优质教学资源,观看课堂教学视频,琢磨如何将第二天的语文课教得生动有趣又简单易懂。在不懈努力下,向兴丽开始进入角色,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孩子们的作文里,她惊奇地发现,不少孩子写道:“我的愿望是长大以后成为向老师一样的老师,教书育人。”向兴丽很庆幸,自己能成为孩子们的榜样,成为播种希望的人。把“温柔”的标签撕下,向兴丽将它化为管理学生的手段。
每颗梦想的种子都有人播下,每个孩子都需要一颗种子指引他成长。向兴丽如她小学、初中时的班主任一样,给予孩子们最大的耐心、力所能及的关心、最温暖的爱心。
一直以来,向兴丽对自己的要求就很高,她说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想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只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
于是她发奋自学,提升教学水平,带领全校任课教师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听课评课,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探讨课题,聚力提升山区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向兴丽总说:“我是一个平凡的女孩,不求大富大贵,只求能让我为喜欢的工作去付出,去投入。”同样,她也不追求功名利禄,认为简单就好,与孩子们在一起快乐、开心地学习,和同事们一起愉快地工作,比什么都好。
一心一意为教育事业奋斗,向兴丽心中有一颗热爱教育、喜爱孩子的种子,她的梦想就是能为孩子们创造一片蓝天,为白族山乡教育带去希望。
2021-05-20
00:00:00:0通讯员
唐汇政6125901白族山乡一颗坚定从教的“种子”/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