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福祥
白日垭与黑岩尖对峙的河谷间有一个开阔的滩口,名叫凌滩漯。当地人一直就这么叫着,只是这凌滩漯的“漯”字颇有争议,到底是“漯”还是“洛”或“落”,没有结论。而按照当地人的方言音调,又或许是“哆”。
至于为什么此地名为“凌滩漯”,我有我的看法。
冬天的三九、四九是冻死猪狗的时节,此时的凌滩漯便成了冰河,被冻成了一面镜。滩口上端有一个巨大的旋潭回水荡,每遇洪水暴涨,却是河岸住户发财的时节。南渡江一路泻下来的木料和浪渣全部落在了这个回水荡里,成了一个财园子。
王德顺一家人原先居住在湖南桑植县凉水口一个名叫小干坪的大河边,靠在凉水口大河里打鱼为生。儿子王家胜常年跟随父亲在大河里搏击风浪,练就了一身水上绝技。一家人真正成了“靠水吃水”的人家,日积月累家境很快殷实起来。
他们殷实的家境被河匪盯上了。一个外号叫“驴子”的抢犯带着一群匪子前来敲诈勒索,硬要王德顺家每年交三百斤干鱼作为保护费。王德顺也是性情刚烈之人,但为了避免正面冲突,便在心里想:“老子给了你三百斤干鱼,只怕你叫驴子一家老小吃了屙不出来!”一家人的安全重要,惹不起总躲得起。于是连夜收拾家当,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小干坪。
他们经过湖南的龙潭坪,一路朝湖北方向前行,想找一个山场开阔、土地肥沃的地方,挽草为记,落户安家。
一路走来,梅坪、堰坪一带地方平稳,却有了密集的庄户人家,早已没有他们家落户的地方了。走呀走,一家人越过白日垭,站在九拐子,朝深谷的河滩上一望,王德顺顿时喜出望外。这里的河虽然比不得凉水口的那么大,但也不小。河岸有缓坡和坪埫,岸上有树林,还真是一个柴水方便的廊场。于是领着一家子下了九拐子,在滩口的岸坎上搭棚安家。
门前的这条河清澈见底,那满河的鱼就像飘洒的一河包谷丁,一坑坑一梭梭不计其数。这让王德顺一家人好像找到了世外桃源、发财的滩口。
那年冬天,果然又把河面冻得像一面镜子。王德顺在心里默了一下之后,告诉子孙们:“就叫‘凌滩落’吧,就是我们家就在凌滩落脚的意思。”儿子王家胜听了,总觉得这“落”字不妥,就对父亲说:“落”有落下、落魄的意思,还是叫“凌滩漯”较为恰当。父亲一听,觉得儿子说的有道理:好,凌滩漯!
王家胜是土家汉子,娶了苗家女子杨春秀。两人的结合既是良缘,又是土苗之间的民族融合。靠着凌滩漯这片福地,他们养育了六个孩子。儿子王道福、王道强都是身怀绝技的水上高手,最后都成了江口水运队的技术能手;女儿王道友、王道月、王银香、王满香也都是女中豪杰。孙辈呢,有男孙19个,女孙14个。真是财发人兴、家运昌隆。但凌滩漯仍然是子孙们的牵挂,是他们魂牵梦绕、盛满乡愁的地方。
岁次更替中,王家在凌滩漯屋宇成群,粮田成片。但由于河滩上的沉沙多,薄地难以养家糊口,王家人靠的还是水上营生。他们伐木造船,养了一群鹭鸶,置齐了打鱼的家当。王家胜带着两个儿子,平时驾轻舟进河谷借鹭鸶之技捕鱼,洪水暴涨时拿起抓钩铁铲,在旋潭的水荡里起木料捞柴禾;丰水季节,父子三人起早摸黑到南渡江接木材、扎把子,一年四季忙得不可开交。
王家大门前的河中间有一道奇石景观,平时都叫它“桌儿岩”。桌面的两旁竖起两块巨石,从大门里望出去就像两片肺叶,巨石中间生出一块紫红色的石头,长得就像一颗心。
儿子王道强后来改名为王岩生,许多人都觉得很奇怪。其实,是因为他小时候出水痘害了一场大病,奄奄一息,眼看着就已经伸了腿闭了气。爷爷王德顺按照乡俗,把王道强放在一个簸箕里,摊在大门前,准备收尸入殓。可老人家不死心,孙子是他的命根子啊。他折转身望着河心的奇石说:“奇石必是仙人造,若能让我这个孙子起死回生,我许他拜你为干爹,而且改名跟你姓!”说完这话,连忙装了三炷香,烧了一叠纸,心里虔诚得像敬河神一般。
于是,哪怕小孙子王道强就要断气了,王德顺还是把他在簸箕里多放了几个时辰。到了太阳偏西的时候,小道强在簸箕里抽筋似地动了一下。爷爷伸手去摸,以为孙子已经死了,只是身子还没冷透。重重地叹息一声之后,准备再到河坝坎上装香烧纸许愿奇石。刚刚转过身,就听孙子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奇迹就这样出现了。爷爷惊喜地一步飞跃过来,抱起王道强站在大门前,望着奇石深躹一躬,王道强的名字便就此改成了王岩生。
2021-07-27
00:00:00:0宋福祥6795501凌滩漯·救命石/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