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母亲做的布鞋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恩施日报

这是母亲为我做的第二十五双布鞋了。

母亲每年都要为我做一双布鞋,作为新年的礼物。

今年母亲做布鞋没有以前那么快了,老花镜换了几个,手也变得颤抖了。不过,母亲今年却多做了一双给我,我问她:“您现在视力不好,还纳两双干嘛?”母亲说:“听说你交朋友了,这是特意给你媳妇的。”听她一说,我一怔:“我哪有女朋友,能消受您福气的还没出现。”母亲却说:“赶紧啊,这先留着,以后就做不动了。”我心里一阵酸楚。

是啊,母亲的心情我能理解,这么多年,她一针一线为我们兄妹纳了多少双布鞋。我也老大不小了,却还执着自己那虚无缥缈的理想奋斗,总该为家人想想了。毕竟,她们的心情总是好的。

出远门,母亲总要在我包里塞一双布鞋,她说:“北方天冷,你常坐在电脑跟前又没个炉火,冻了可不好。不出门就穿上嘛。”我说:“不用了,有暖气,不怕的,您以后就别费这精神了。”其实,我现在挺喜欢在室内穿布鞋的。平时,皮鞋穿久了,脚底老是生疼,换上布鞋又舒适又暖和。我想,是要好好珍惜,这鞋遇水湿了容易坏,只希望能穿久一点,再久一点。

做布鞋,很是不易的。制麻绳,剪鞋样,纳鞋底儿,绷面子,工序复杂,耗时较长,也费眼神。

记得小时候,常跟母亲去采麻树,先要将麻茎劈开剥制,在水里泡一段时间,然后晾干,一排排的,像长长的挂面,忒白。搓麻绳的时候,将胶质的皮鞋底绑在膝盖上,再将晾干的麻绳理顺,在膝盖上来回地揉搓。于是,一条条又细又长又结实的麻绳便制成了。据说这要点巧劲,不然就会散掉。

接着就是鞋样的制作。我家后面有一片竹林,风一吹,萧萧作响,心也跟着摇动。每见笋壳剥落,我便拿回家给母亲,嚷嚷着要她给我纳一双布鞋。那时,母亲总会在晚上坐在塘火前,慢慢剪裁笋壳,制成的鞋样像一条条胖胖的鲤鱼。圆圆的头,圆圆的尾巴。我那时也极喜欢一边听着母亲讲故事,一边听她纳鞋底儿时拉麻绳的声音,忽忽的,像房檐前的风声。

用针穿鞋底也是不易的。千层底,顶针可用坏几个,针头穿出来了还要用牙齿咬住再拉出来。我想,母亲门牙那个小缺口定是咬针时磕破的。母亲绷的鞋面也是最好看的,没有褶皱,也不臃肿,针齐鞋正。村里老少妇女都来找她取经。他们总对我说,你穿着你母亲做的布鞋,看上去周正得很。

母亲不光布鞋做得好,鞋垫也绣得好。土家族兴织西兰卡普,图案和色彩有着土家人的特色。鞋垫的风格与西兰卡普相类,图案复杂,变化多端,实用又美好。我常说:“母亲做的布鞋和绣的鞋垫是无价之宝,我都舍不得穿了,以后特制一个盒子好好珍藏起来,一代代传下去。”母亲总说:“鞋是拿来穿的,又不是拿来看的。放着有什么用,冷了就要穿。”

穿着母亲绣的鞋垫,舒适,却心疼。有天,母亲让我在鞋垫上画上荷花,要盛开的,也要打花苞的。我问:“画荷花干嘛?”她说,“你与荷花一天的生日,给你绣一双带荷花图案的,开花的代表心想事成,未开的代表新的希望。”原来母亲还记得我讲的那个关于荷花的故事。那年我闲着没事,将蜡烛溶化后倒进一个备好的模子里,等干后取出来铸成了很大的蜡团,我照着荷花的样儿,用刻刀雕了一朵白玉蜡烛莲花,并欣喜地告诉母亲,我与荷花是一天的生日,这里有很多寓意的。

没想到这么多年了,母亲还记得这事,每年都要在我生日那天用荷叶熬粥,说很补人。穿着绣着荷花的鞋垫,就像随时带着母亲的问候。她的愿望很朴实,这也是她最大的愿望。

在土家族,婚嫁的时候,陪嫁一方有一样总不会少的,那就是十几双漂亮的布鞋。陪嫁的布鞋越好看,越能显出女方的娴淑。所以,待嫁的姑娘都得学会做布鞋,都愿意把自己心灵手巧的一面纳进这一双双布鞋里。这鞋已不仅仅是实用的物品了,而是一片片心意。奶奶说,我爹当年就看上我妈手巧能干,能纳漂亮的鞋底。我对母亲说:“以后我娶媳妇了,让她给你做好多好多布鞋,天天换着穿,你小时候裹脚留下的脚痛就会好。”母亲却笑着说:“老都老了,还那么享受,你对你媳妇好才是正经。”我笑而不语。

前几天,母亲又打电话来了,叮嘱我说,你在宿舍还是穿着布鞋,记得别打湿了鞋底儿,湿润的穿着不舒服,别舍不得穿,回来我再做一双就是。

其实我哪舍得打湿,这双鞋正好端端地放在我的书架上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