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杰
编者按:
在8月16日的中国陶瓷艺术人才发展研讨会上,人社部中国人才研究会书画人才专业委员会成立了陶瓷艺术人才委员会,李菊生教授当选为主任。该委员会的成立,对于全国陶瓷艺术界意义重大。该委员会成立后的第一件大事,是在2015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期间举办一次高水平、高规格的艺术大展,即“2015中国书画·陶瓷艺术作品展”。李菊生是主要策展人之一。
近日,本报对李菊生教授进行了专访。
记者:陶瓷艺术人才委员会的成立全国瞩目,常设机构在景德镇落地更是众望所归。作为一个全国性的社团组织,你们的理想和目标是什么?
李菊生:陶瓷是国粹,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符号,曾在历史上辉煌过,为民族争了光,但是国人确实对它不公。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全国美展里没有陶瓷的位置。剪纸、漆画、风筝、年画都能进去,为什么作为国粹,人们就歧视它呢?作为陶瓷人,我们心里愤愤不平。在景德镇,我是一个出名的对此感到愤慨的人,多次奔走呼号。这不仅是为了景德镇,而是为了民族文化。文化里面是有战争的,东西方文化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是文化的强大。前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过,如果中国当今的年轻人忘记了他们的传统,忘记了他们的老祖宗,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如果这话应验的话,我们就失败了。
我们所经历的四五十年,陶瓷文化发展有大的进步,也有很多不如人意地方。我们面临着阻力困难,特别是来自国内有话语权的同行的阻力。一些站在文化领域高度有话语权的领袖,对我们陶瓷文化不屑一顾,甚至把我们现代陶瓷艺术限制在工艺美术这个范畴,说它里面没有文化意识形态,没有文化的形而上,这是对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桎梏。
黑格尔曾预言过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他批评说,“如此发展下去,将会是艺术的毁灭。”西方就是不断反叛,不断产生流派,不断产生跳跃性的变化,但它像时髦流行歌曲一样,随着时间推演,它离严肃文化、严肃艺术越来越远了。而我们东方艺术就像石油钻井队一样,文脉传承不断,向艺术深度发展,向艺术高度弘扬。所以艺术的基础和根本在东方。这些年来,全国各地有很多陶瓷工作者们以不同方式为发展、弘扬民族文化做出了努力,但是一直没有很好地组织起来,齐心协力共同推动陶瓷文化发展。现在陶瓷艺术人才委员会的成立,不仅对于景德镇,对于全国其他产瓷区来说,都是一个契机。
我们想为民族文化复兴作出应有贡献。这不仅是景德镇的事情,是我们民族的事业。陶瓷艺委会这个组织的理想,是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文化强国做贡献。我们要让陶瓷艺委会真正成为一个能团结、整合各方力量,实实在在做事情、推动陶瓷艺术发展的组织,成为有权威性、影响力大、让人向往和敬仰的组织。
我年龄也大了,人生本来很平淡的,能为这个伟大事业贡献微薄之力,感到有价值,很快乐、很值得,所以我要全力以赴。
记者:陶瓷艺术人才委员会得到很多顶级书画大家的关注和支持,人们说这对陶瓷艺术发展帮助很大。能谈谈吗?
李菊生:首先,有两个概念要强调。我们中国陶瓷艺术人才委员会是隶属于人社部中国人才研究会书画人才专业委员会的社团组织,第一个概念是“书画”,中国书画与中国艺术陶瓷血脉相连,瓷上绘画少不了书画笔墨,书画家更应该在中国国粹——陶瓷上挥毫泼墨。
第二个概念是“人才”。我们这个组织的使命和责任就是要引进人才、培养人才。邓小平同志说,珍惜人才、珍惜劳动,人才难得。因此,我们从三个角度做好工作。第一,发挥陶瓷界老前辈模范作用,弘扬老艺术家传统技艺,宣传传统文化。第二,把国内外、海内外的艺术精英引进来。我们的名誉主任萧瀚是蜚声世界的国画大家,副主任周华君是中国最顶级的花鸟画家之一。还有副主任丁之贵也是国内著名书画家。他们的人脉很广,尤其在高层艺术界,对陶瓷艺术有着真正的热爱和尊重。他们或奔走呼号,为陶瓷界引入各种资源和力量,或以自己的陶瓷艺术探索,开出了灿烂花朵,一起撼动了压在我们身上的歧视大山。可以想见,在不久的未来,会有更多艺术大家会跟随他们的脚步,歧视大山将会崩塌。
有不少大艺术家来过景德镇,他们在国画界享有盛誉,画陶瓷属于玩票性质,对推动陶瓷的市场价值帮助不大。今后我们要做他们的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创作上遇到的不便和困难,解决工艺上的问题,让他们深度介入陶瓷艺术创作,让他们像周华君、丁之贵老师一样,在陶瓷艺术创作上开出优秀的花朵,就会带动全国的陶瓷艺术发展,推动市场发展。
第三,把分布在景德镇的大小作坊里的老、中、青人才发掘出来,给他们提供创作的条件,并向社会大力推广他们的艺术成就。
记者:当前,陶瓷艺委会的主要任务或者打算是什么?
李菊生:我们这个组织的宗旨,就是让有天赋的精英不断涌现,发展艺术高度。这样一来,景德镇在将来就会成为世界陶瓷艺术中心,甚至是世界艺术中心。我们希望有更多有识之士和陶瓷人才加入我们的队伍。当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大力挖掘人才、培养人才、推广人才,以文化精英带动、推动事业发展,通过多种方式多种努力,来引领、推动陶瓷艺术发展,传播陶瓷文化。
举办高水平的展览,是实现我们理想和目标的一种途径和手段。我们搞10月份的展览,是希望能真正树立一种标杆、一种方向,展示新的可能和方向,产生引领作用。
记者:10月份的展览,除了通过评选的陶瓷作品展出外,也特邀了很多顶级书画大家的作品,比如刘大为、范曾、萧瀚等等一大批大艺术家,这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李菊生:中华民族七千年前就开始在陶瓷这种材质上写字画画了。现在我们延续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发扬光大了,再加上工艺不断进步,长上了科技的翅膀,它的艺术性、文化含量,和其他艺术门类没有两样。
中国的艺术史实际上是艺术家的历史。我们陶瓷材料这么好,只是因为全国一流艺术家来得不多,扎下根来得更少,所以陶瓷被藐视、被淡化。现在遇到了好的时机,这个时代给了我们一个公平竞争的可能,再加上萧瀚、周华君这些老师,把现当代最顶级的艺术队伍带到了景德镇,他们用自己的行为,来支持我们的陶瓷文化,我们等于有了强大的靠山,所以我们信心十足。
至于陶瓷作品的评选入展,我们不看作者的社会属性,完全靠作品说话,真正反映陶瓷艺术创作的实力、水平,能和参展的书画大家们建立起真正的交流和互动。依照萧瀚会长和组织的要求,10月份的展览将会被打造成一个“从未见过、前所未有”的陶瓷展,真正展现陶瓷艺术的价值和魅力。周华君老师曾多次策划、设计过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内、国际艺术展,他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让人感佩。
记者:关于陶瓷艺术的发展,和景德镇今后的走向,李老师怎么看?
李菊生:我认为未来陶瓷会超越国、油、版、雕的价值。和其他艺术的材质相比,陶瓷的材质,使得艺术表现、美感形式可能性更多,比如有釉上、釉下、釉中,有平面有立体。艺术作品的价值与数量呈反比,和其他艺术门类比,陶瓷作品产量少,也会让它的价值上升。
除了材料的魅力之外,还有火的艺术。火烧,带来好多未知的效果。画国画时候,最后会产生什么样的艺术效果不会超越预想的范畴,但是在陶瓷上,如高温色釉,它最后的效果你是想象不到的,这个结果是火的魅力,火是上帝操纵的,如果一位画家的才华已经被国人所认可了,上帝再给你加一把火,你说他的价值多大?所以我认为今后在市场上引领潮流的、站在主流文化前沿的应该是陶瓷。
陶瓷艺术的吸引力正以几何级数速度扩散、传播,对全国、全球的文化精英产生吸引力,有创造力的艺术家迟早会发现景德镇这个金矿,景德镇的朝圣队伍会不断扩大。景德镇是一个精英队伍比较集中的、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能不断淘汰和人才集中的创作基地。我预言未来景德镇是艺术的珠穆朗玛峰,站在这个高点上的艺术家就是站在世界的高点上,伸手就能摸到艺术价值的最高蓝天。
任何画种都不可能和陶瓷比,但这是未来,不是现在。这中间还需要我们做出努力。我自己的经历或许可以说明一点道理。我是搞油画出身的,对颜色有特别的敏感,在陶院教色彩、素描,一开始接触陶瓷也对陶瓷没有多少感觉,觉得陶瓷是工艺品,对它也不屑一顾,但是后来慢慢感悟到了它的魅力。陶瓷的品格非常高尚,使我和它结下不解之缘,在材料上、工艺上越陷越深。在我画颜色釉的时候,景德镇没有人用颜色釉画画的。
我玩陶瓷不为柴米油盐,纯粹是爱好。但是我没想到,自己在杂草丛生的山间走着走着,后面跟上了一支庞大的队伍,现在我们一起在高速公路上飞奔,我感到非常高兴。为什么呢?我个人可能没什么成就,但我起到了凌晨鸡叫的作用,唤醒了大家,我有种满足感。现在的颜色釉简化了工艺难度,所有艺术家都可以来这里,随意使用调色板,随意使用看到的颜色,在窑火中产生意想不到的精彩。景德镇是不辜负文化人生命的地方,未来不断有精英进来,他们有才华,用了最好的材料,加上上帝的火,陶瓷作品越来越升值,难道不会超越其他艺术门类吗?一定会超越。
前些年艺术经济泡沫化的时候,大家蜂拥而至,不是为了艺术,而是为了现实和金钱,为了解决个人的物质生活,让人在心里感到痛苦、挣扎、难受。现在泡沫时代已经过去,这个时代是真艺术家的时代,搞艺术要发自内心的热爱。真正搞艺术的人,在市场平静的时候依然在前行。
我们搞10月份的展览,只是为了复兴陶瓷文化所做努力的开始,后面还有更大的事业需要我们去做、去努力。我希望年轻人能成为创造未来灿烂的基础,所以我要激发大家的能量,在年轻人后面扬鞭催马。不管是景德镇,还是其他各个产瓷区的人,都要把自己的艺术发展和民族文化关系结合起来,陶瓷本质是传统文化,热爱陶瓷就是爱国。所以,我们的事业一定要成功,我们的事业一定能成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