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体会与探讨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景德镇日报

金剑飞

我叫金剑飞,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正骨医院景东医院(湘湖镇)的一名骨科医师,从事骨伤科临床近30年,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1万余例,发现问题不少,得到的经验与教训不少。现谈谈我的体会,希望有助于大家更客观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正确对待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传统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产生腰痛、腿痛,俗称坐骨神经痛。主要病因不是压迫,而是周围组织粘连、疤痕、脊柱小关节紊乱、无菌性炎症。

腰痛、腿痛、坐骨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病,病人就诊医院,医师常常会让你做CT、磁共振检查。CT、磁共振检查报告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脊膜、神经根,病人和医师都会认为这是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产生疼痛,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就确定了。其实并不一定正确,临床实践中我深刻的体会:90%病人产生疼痛的主要病因是无菌性炎症刺激,周围组织粘连以及小关节紊乱,并非压迫所致。

我从事中医正骨20多年,运用旋转手法咔擦弹响感,很多病人疼痛减轻,甚至症状消失,有些病人扶着抬着进来,手法整脊配合小针刀治疗后当即下地行走,患者激动地称我为妙手神医。起初,我认为这是将腰椎间盘突出复位了,解除了突出物对神经的压迫。自从我院有了CT和磁共振设备,对手法整脊配合小针刀治疗疼痛减轻或症状消失的患者进行CT、磁共振复查,发现治疗前与治疗后椎间盘突出物对神经压迫一模一样。随着这样病例增多,逐渐让我对椎间盘突出物压迫神经产生疼痛引起怀疑。传统认为压迫神经产生疼痛,那么,为什么压迫没有消除就不痛了呢?疼痛真的是压迫神经引起的吗?如果疼痛不是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产生的,那么是什么原因产生疼痛呢?手法整脊配合小针刀疗法为什么会有效呢?我思考着。

联系日常生活,久坐或久蹲后坐骨神经受较长时间压迫所产生的是下肢麻刺感,而不是疼痛。肘部内侧尺神经受到硬物的撞击或压迫所产生沿尺神经分布区域触电样麻刺感,也不是疼痛。我们在局麻下摘除椎间盘手术发现,触及神经鞘膜出现疼痛的病例,夹压神经时出现既麻又痛的现象,当我们将鞘膜外粘连组织彻底剥离后夹压神经则产生麻刺感,而不再产生疼痛。证明神经根鞘膜或硬脊膜周围组织粘连、疤痕、无菌性炎症的条件下,则机械性压迫引起麻感的同时,也会引起疼痛,单纯机械性压迫不会引起疼痛,而是从麻木到麻痹。

我们知道了周围组织粘连、疤痕、无菌性炎症是产生疼痛的主要原因。更清楚知道人体的运动、骨骼是支架,依靠肌肉的运动产生活动,骨肉相连、筋能束骨,它们互相依存、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一旦椎间盘突出,椎间盘周围组织必会损害,与椎间盘共同承担负重和活动功能的脊柱小关节必会发生紊乱。中医整脊手法可以松解组织粘连,旋转手法可以调整脊柱关节紊乱,小针刀疗法具有松解粘连、疏通经络的作用,所以中医手法整脊配合小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良好。

保守疗法对大部分病人有效

根据国内外相关资料统计,90%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通过保守治疗取得疗效。也就是说,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主要病因为无菌性炎症、组织粘连疤痕、小关节紊乱等,保守治疗是有效的,保守治疗应该作为首选疗法。保守治疗方法有:卧床休息、牵引、理疗、小针刀疗法、中医整脊疗法、冲击波治疗、浮针疗法、穴位注射疗法、内服外敷药物等。

射频治疗是目前最微创安全的介入治疗方法

射频治疗是近年新兴的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之一。它是利用射频电极在椎间盘内形成射频电场,工作端周围一定范围内发挥作用。射频消融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是通过消融电极针在椎间盘中将射频能量通过针尖端的裸露部分发射,从而气化部分椎间盘髓核组织。该技术既确保使胶原蛋白分子螺旋结构收缩,又能保持髓核细胞的活力,使椎间盘髓核体积缩小,达到对椎间盘周围组织的神经根、血管、脊髓等的减压目的,以消除和缓解临床症状,同时可使局部温度在短时间内增高,从而改善局部循环,使因疼痛而引起的肌痉挛得以缓解而改善。

射频设备具有安全测试系统,利用人体组织密度不同、生物电阻抗不同的原理,进行同步阻抗监测,可确定穿刺针的宏观位置,利用神经纤维对不同参数电流刺激的不同反应来确定射频针与神经纤维的微观位置关系,确定感觉神经的存在和排除运动神经,同时,我院是在高清德国奇目C臂机透视下穿刺,所以定位和穿刺准确、治疗过程中温度、时间、范围的可控性强、误差小,可以有效避免神经根的热损伤,治疗风险小。射频用的穿刺针较细,直径0.7毫米,穿刺损伤小。

根据我院经验,射频治疗有效率达到96%左右,它最大的优势是微创和安全。碰到疗效不佳或复发病人,可再次重复射频治疗。较保守治疗,效果更好,较手术治疗,不开刀、不出血、创伤小,为目前最微创安全治疗腰椎间盘症的有效疗法之一,深受患者欢迎。

椎间孔镜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微创减压疗法

椎间孔镜是目前最先进的微创减压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引起下肢既麻又痛的病人是理想的治疗方法。也就是说突出物压迫产生了下肢麻痛患者是孔镜的适应征。椎间孔镜技术在我国目前尚未普及,原因是掌握这一技术需要经过漫长的训练,设备昂贵。

随着国内专家及欧美发达国家技术交流的不断增加,近年发展趋势明显。该疗法是在C臂机或CT下定点定位,局麻下将穿刺针准确到达突出处,用尖刀在皮肤切0.7CM小孔,建立治疗通道,用专用器械在镜下摘除突出的椎间盘,可视、安全、切口小、仅缝一针,多数患者术后第二天可下地行走,是目前唯一能替代传统开放摘除椎间盘手术的微创减压疗法,是目前最先进的微创减压疗法。我院引进开展该疗法以来,疗效在不断提高中。

开放手术有它的适应征

随着医学的进步,需要开放手术的病人越来越少,但仍有5%左右的病人需要开放手术解决。以下三种情况是手术的适应症:一、椎间盘突出巨大,压迫神经造成马尾神经损害症状,大小便功能障碍者;二、椎间盘突出伴椎体滑脱,脊柱失稳者;三、椎间盘突出巨大伴椎管狭窄,病人出现间歇性跛行,保守和微创介入治疗无效者。开放手术容易做到彻底解压,同时行椎体融合,椎弓根钉棒固定,达到即刻和永久的脊柱稳定。随着外科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外科手术水平的提高,手术并发症在降低,疗效在提高。近5年来,我院外科手术治疗389名病人中,没有发生手术造成截瘫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一般一周内可下地行走。我的岳母70岁,患腰椎间盘巨大突出伴椎管狭窄,各种保守治疗无效,我亲自予以外科手术,术后第六天下地行走,已过两年未复发,效果满意。

预防复发的关键是合理积极的腰背肌功能锻炼

复发是医师和患者共同关注的课题。的确,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率高,微创治疗其次,外科手术复发率较少。如何预防呢?恢复与重建脊柱稳定与平衡是关键,必须要求患者对腰部的保护和合理积极的腰部后伸活动,锻炼腰背肌的力量十分重要。加强腰背肌康复训练必须坚持3至6个月以上。腰背肌强壮有力,它是二十四小时的贴身保镖,椎间盘突出症就不易再患了。

在这里,我要感谢广大患者的信任!没有你们,就没有我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认识和治疗上的提高,谢谢你们!感谢有关部门的扶植!感谢骨科专家对我们的肯定与好评!2009年,我总结整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体会和探讨》在中国创新杂志上发表,获2009年度医学创新奖和优秀论文奖,该文在我评审副高职称时作为代表作获得通过。2014年我申请的《减压与重建恢复脊柱稳定平衡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县、市、省逐级审报,获江西省科技厅立项,得到科研经费,谢谢大家!

你想进一步了解或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帮助,请到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正骨医院景东医院(湘湖镇)一楼颈肩腰腿痛专家室咨询就诊。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