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迈开绿色崛起铿锵步伐建设生态文明幸福瓷都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景德镇日报
特约通讯员

黄长城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进行时

《景德镇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已经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并印发。

组织召开了《景德镇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征求意见会和评审会,得到专家一致认可,《总体规划》已上报国家林业局备案。

出台了《景德镇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召开了景德镇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推进会,将创建任务分解到各个责任单位,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分指挥部还与各相关单位分别签订了责任状,组织相关人员加大了对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有目标建设任务单位的督导。

印发了《景德镇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考核评价方案》,拟对县(市、区)和市直单位进行分类分项考核。

加大了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市林业局就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录制了一期《昌南对话》节目,让市民更加了解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的、意义和进展情况等。

植树造林任务超额完成,造林质量优良

认真组织实施“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在营造林生产经营方式上发生了转变,紧紧围绕“扩量、提质、增效”三大任务,着力推进由山下植树向山上造林转变、由荒山荒地造林向低产低效林改造转变和由单一木材效益向立体林业多效益转变的“三个转变”,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大力推广本土优良树种,如桂花、枫香、樟树等,改善树种结构,优化栽培模式,促进传统林业向现代高效林业转变,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市共完成造林46790.2亩,占省下达计划的116.98%。一是造林任务超额完成且质量好。7月份全市营造林综合核查,核实46307.2亩,面积核实率98.97%,合格面积43241.8亩,合格率93.38%,完成封山育林1.9万亩,造林质量和造林成活率明显好于往年;二是良种良法得到推广。全面采用良种良法造林,使用定点优质苗木,确保造林质量。认真督促3个省级保障性苗圃加强林木良种生产与使用管理,提高林业重点工程良种壮苗使用率,确保林业重点工程造林质量和成效。

狠抓资源保护,维护林业生态安全

严格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对县(市、区)2013年实施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工作进行了年度考核检查,并将考核结果以市政府文件予以通报。5月份国家林业局福州专员办对乐平市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了考核检查,检查结果为优秀;华东林业调查设计院检查浮梁县森林采伐管理与林地管理工作时,对浮梁县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省人大常委会调研浮梁县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对全市生态公益林管理工作也给予了赞许。严格控制森林资源消耗,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2014年,全市共审批商品材采伐蓄积量172524立方米,出材量116694立方米(以下均为出材),两项指标分别占年计划商品材采伐蓄积量、出材量计划的61%、63.5%。比去年的130662立方米减少13968立方米,减少10.7%。森林资源实际消耗远低于采伐限额,保持了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坚持依法治林。不定期组织开展各种林业专项整治行动,在全市范围内相继开展了以

“三乱一非”、火灾案件大会战、“天网行动”等一系列专项严打整治行动,切实加大林业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持了林区社会治安稳定。

积极预防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成效明显

全年共发生森林火警火灾40起,其中森林火灾14起。未发生一起重特大森林火灾,无人员伤亡事故发生。火灾发生率、受害率、查处率完成了省下达责任目标要求。

一是战胜了极端恶劣天气。克服了春节期间连晴高火险等多次阶段性极端恶劣天气带来的严峻森林防火形势不利影响,确保了森林风景旅游区等重点防火区域安全,实现了全国“两会”、国际陶瓷博览会等重大节日期间无森林火灾、全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和无人员伤亡事故的目标,刷新了近十年来“冬至”期间无森林火灾的记录。7月份我市被省森防总指授予“森林防火平安春季行动优秀组织奖”,位列第二名,浮梁县、昌江区也连续4年荣获“森林防火平安县”。二是打造了一流市、县森林消防指挥中心。投入330万元建设了新的市森林防火指挥中心,投入480万元建设了一流的林火视频监控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野外监控点达到18个,按所辖乡(镇)数量计算覆盖比率全省最高。另外,按照统一标准模式,建成了4个县(市、区、场)森林防火指挥中心,软硬件一应俱全。完成了全市18个视频监控点的电子建档工作,每个点都进行了实地勘察照相、GPS定位、谷歌地球三维图像定位、大小地名和山场形象特征描述、进出道路电子地图标绘等全面建档。三是打造了森林消防精兵。乐平市新增专业队员10名,新聘专职护林员87人,增购全顺运兵车1辆、队员宿舍安装空调及电脑等合计增加投入130万元。全省一流的浮梁县森林消防指挥中心竣工投入使用,该中心总投资近1000万元、营房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篮球场运动场面积2000平方米,林火监控、学习办公、住宿用餐等一应俱全。市枫树山林场专业队继续保持一流的管理水平和战斗实力。全市59支半专业队统一配备了59辆浪迪制式运兵车,做到了队伍建设、制度管理、物资储备、宣传巡查要求等的多统一。在全省率先启动了“红领巾森林防火宣传队”、开通了第一个市级新浪网“瓷都森林防火博客”、开展了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提升工程、森林防火宣传文化示范村建设等。四是大力建设香火鞭炮燃放池。2005年启动以来,以坟墓较为集中区域、散坟较多的入口及林区林缘为重点,建设了一批香火鞭炮燃放池。江西广播电视台《惠农直播室》2014年9月份走进景德镇市专题录制香火鞭炮燃放池节目,10月2日播出。2015年将在市、县两级森林防火严管区内改造新建燃放池70个,每个视规模大小给予1000至2000元补助,并逐步向林区偏远地段加大覆盖面。五是全市各类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为29.5697万亩,其中病害面积3.8948万亩、虫害面积25.6749万亩、防治作业面积40.6306万亩(含预防面积11.0609万亩),下发各类防治药剂12吨,无公害防治率达99%,防治效果达95%,成灾率为零。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效果好,全市松枯死树明显减少。

全力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履职履责到位

进一步夯实林业发展基础。争取中央和省林业投资1.72亿元,同比增长67%。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定额管理。重点保障基础设施、公共建设、民生发展项目和市级以上重点工程使用林地,规范商业性经营使用林地,引导节约用地。截至目前,全市完成赣东北综合物流园项目、九景衢铁路建设项目、浯溪口水利枢纽库区道路、移民安置点建设项目、直升机研发生产基地基础设施一期建设项目和市保障房建设项目等市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26宗,征收占用林地面积357公顷。深化行政审批改革优化林业投资环境。对市本级原有及承接省厅下放的22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精简,11项下放到县(市、区),2项予以取消,目前只保留了9项,精简率为59%。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效。对市本级保留的9项审批事项进一步完善简化流程,尽可能方便群众,压缩审批时效,压缩率在40%以上。在全市优化发展环境社会测评活动中,市林业局在市直单位18家行政执法类中综合得分89.27分,列第3名,行政服务中心林业窗口今年来荣获“红旗窗口”称号,林业窗口工作人员也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

稳步实施林业改革,发展活力迸发

进一步明确林业行政执法管辖权。将市林业综合执法支队从市木材流通监督管理局分离出来,实行以市森林公安为主的林业综合行政执法,通过分离,进一步理清了关系,激发了执法支队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解决了多年未解的多头执法问题。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完成后,积极推进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为切实盘活森林资源,激活林业发展动力,积极加强工商银行、商业银行、农商行和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联系,为林农、林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苗木大户提供林权抵押贷款。同时,依托省级林业担保公司,积极为林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苗木大户提供贷款担保。2014年全市林权抵押贷款累计面积20.91万亩,贷款金额23453万元;林权流转面积2.72万亩。省厅审批通过我市省级示范社4个、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个、1个全省十佳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为2个省级示范社争取到省级示范社补助资金共25万元,市级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50万元扶持了8个林业专业合作社、6个林下经济企业和4个林下经济种养大户。今年全市20万亩市级公益林补偿标准由每亩16元再次提高到每亩18元,做到了市级公益林和国家级、省级公益林补偿标准一致。国有林场改革任务全面完成。枫树山林场明确了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性质,并在林场原有462个自收自支事业编的基础上批复了全额拨款事业编制300个;昌江区林场依据批复方案落实了林场的编制8个,办理了法人变更登记,将原来的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变更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招商引资常抓不懈,效果初步显现

先后多次赴广东东莞、安徽池州和江苏南京等地进行招商。目前,已引进两家企业落户。一是景德镇鼎晟木塑新材料有限公司落户昌江区,项目总投资9000万元,主要生产木塑板、墙地板。二是江西森然木业有限公司落户大岭垦殖场,项目总投资9600万元,其中,第一期投资5600万元,该公司是一家科技型木制品加工企业,秉承节能、环保理念,利用锯削、碎边皮加工生物质颗粒(大型工业生产锅炉专用燃料)等废旧料进行一体化加工,专业生产生态板、木工板、免漆板、烤漆板。

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日益重视,保护力度加大

开展了野生动物保护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市森林公安、执法支队与市工商部门联合开展野保执法专项整治行动,对集贸市场等野生动物及其产品流通环节的地方加大了执法检查,严厉打击了违法猎捕、买卖、运输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等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全市已建立国家级玉田湖湿地公园,省级湿地公园浮梁三贤湖湿地公园和乐平东湖湿地公园两处。同时,市林业局还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的财政资金,目前已争取到玉田湖国家湿地公园中央财政资金300万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完善。通过全市湿地资源调查,现有湿地面积75336.31公顷,占国土面积14.35%。

群教活动扎实开展,各项制度日臻完善

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的统一部署,在市委第五督导组的精心指导下,市林业局党委严格按照中央“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体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聚焦“四风”突出问题,坚持领导带头,不断深化认识、精心组织、严格要求、强化措施、整改建制,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强化宗旨意识,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保持清廉本色,以教育实践活动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以作风建设的大转变夯实党的群众基础,以整改建制的长效机制推动林业生态建设健康发展。重点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四个方面,确立建立健全市林业局党委会制度建设项目18个。局直林业系统在整治文山会海,检查评比方面,压缩会议30%、文件34%,开展评比达标表彰活动为0次,压缩各类领导小组和议事协调机构43%。在整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方面,

减少了行政审批环节,所有行政审批手续都能够得到及时办理,处理率和办结率均达到100%;在整治多占办公用房方面,局机关实际调整清理的面积224平方米,调整比例为100%;在整治“三公”经费方面,从2013年7月1日至2014年6月局机关“三公”经费为22.58万元,与前期同期相比减少53%。达到了效果,得到了局直广大林业干群的积极拥护和好评。在抓好群教活动的同时,还抓好干部人才的培养和应用。今年市森林公安局招录了1名研究生学历的干警;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通过事业单位招考录取了1名研究生。市直林业系统申报了林业高级工程师5人,林业工程师7人,林业助理工程师4人。并与江西环境工程学院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录取了12人为林业专业大专生。将局机关办公室主任、人事教育科长进行了交流任职,并将造林科与绿委办进行了合署办公。局领导非常关心职工生活和身心健康,添置了形式多样的体育器材,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干部职工面貌焕然一新。

2015年,林业工作将继续围绕把景德镇建设成为“复兴千年古镇、重塑世界瓷都、建设生态之城”这一总目标,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以生态建设为中心,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不断加强造林绿化和森林资源管理,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生态富民产业,努力迈开绿色崛起新步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幸福瓷都作出新的贡献。概括起来就是:围绕“一个中心”,推进“两项改革”,突出“三大重点”,做好“五项工作”。

围绕“一个中心”

紧紧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这个中心,按照创建程序,一步步加紧推进。按照《景德镇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进一步推动全市各创建责任单位抓好各自目标任务的落实。积极督促相关单位,大力开展生态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文化传播功能等,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66%。

继续推进“两项改革”

扎实推进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和林地流转改革。继续推进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建立健全县级林权管理服务中心,规范林权交易行为,加快林业投融资平台建设。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林地流转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赣办发[2014]24号)精神,积极稳妥地推进林地流转改革。重点突出林地流转形式、林权管理办法、产业发展方式、资源管理机制“四个创新”,鼓励和引导采取多种形式,发展林地适度规模经营;完善林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建立健全林地流转公开市场,创新林地流转管理手段,强化林地流转纠纷调处机制;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通过推进林地流转,促进林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民增收、资源增长、产业发展的目标。以林权管理服务中心为切入点,做好对林业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扶持和服务工作。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经营。

认真做好国有林场改革后续各项工作。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任务,做好改革后续工作,妥善处理各种债务,妥善解决在职职工和分流人员的社会保障,建立新型聘用劳动关系,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机制,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确保国有林场资源增长、职工增收、林场增效,确保林区社会和谐稳定。同时,实施好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

突出抓好“三大重点”

大力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努力提升森林质量。认真贯彻江西省《关于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提升森林资源质量的意见》,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对低产低效林改造实行宜封则封、宜补则补等形式,逐步改善林分结构,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和森林碳汇,推动林农增收致富。同时,着力抓好风景林建设。

为建设好森林乡村,大力开展风景林建设工程。加大风景林建设的宣传,推广好的典型经验。按照建设要求,对树种结构合理、功能基本完备的风景林加强管理和保护;对原有基础较好、现已部分破坏的风景林采取补植补造等措施进行改造和完善;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新建一些风景林。

发展生态富民产业。重点发展:1、发展高产油茶产业,大力推进基地建设,争取到2015年,高产油茶基地全市达到8万亩;2、大力发展优质茶产业,在传统的产茶区发展优质有机茶,改、造结合,使我市优质有机茶可采面积达到12万亩;3、大力发展森林食品、森林药材产业。发展和巩固改造柿、梨、桃、杨梅、李等果木经济林2万亩;发展以厚朴、杜仲、红豆杉、黄栀子为主的森林药材1万亩;4、大力发展林产化工业。以发展松脂及其深加工产品为主,以枫树山林化厂为基础,顺应市场规律,扶大扶强,实现适度规模经营;5、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积极推进以森林公园为主,以自然保护区为辅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6、大力发展野生动物繁育利用业。开展以梅花鹿、蛇、野猪、雉类为主的繁育基地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兴建野生动物养殖场和自然放养基地。

做好“五项工作”

着力抓好造林绿化。认真搞好调查摸底,认真抓好今冬明春造林的整地、栽植及苗木计划等技术指导和服务,同时抓好督导工作,督促各地把好造林质量关,确保完成全市造林计划任务。大力开展山上造林,努力完成营造林生产计划人工造林4.2万亩、封山育林2.6万亩、森林抚育20.8万亩;防护林工程建设人工造林6500亩,封山育林2.4万亩;省级油茶产业项目2000亩;中央财政补贴森林抚育补贴项目31800亩。

着力抓好森林资源监管。切实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和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全市森林火灾发生率控制在5次/10万公顷以内,森林火灾控制率不突破10公顷/次,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

以内,森林火灾案件查处率在90%以上;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以内,灾害测报准确率、无公害防治率、种苗产地检疫率、案件查处率分别提高到90%、95%、100%、100%;提升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建设水平,力争达到一县一站的目标。实行监管日常化,联合工商、公安、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每季度开展一次野生动植物保护综合执法检查,确保全市森林资源安全。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争取林业项目。认真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充分依托我市森林资源优势进行广泛招商引资。同时,精心储备项目,加大跑部进厅力度,积极争取退耕还林、中幼林抚育、生态公益林建设、林业基本建设、湿地保护、造林补贴、森林防火项目、贴息贷款等多方面的项目与资金支持。

切实加强科技法制工作。一是围绕法治中国、法治江西和法治景德镇,加快推进法治林业建设,进一步加大林业执法力量整合力度,积极探索林业综合执法新机制,强化执法监督管理。二是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更新森林资源数据库,推进数字林业、智慧林业建设。三是继续做好送科技下乡活动,加强林业实用技术的培训,提高林业职工的技术水平。

切实加强自身队伍建设。一是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决定》关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决策部署,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加快林业改革,把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推向更高水平。二是加强对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工作的考核,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三是加强机关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的巩固和提高,加大廉政教育力度,强化惩防体系建设,筑牢反腐倡廉防线。四是抓好机关效能建设,规范机关工作程序,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节俭意识,改进会风、文风和作风,优化林业发展环境。五是继续加强机关内务管理,抓好综治、节能工作,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六是加强干部队伍的管理,提高干部的素质,充分调动广大干群的积极性。

(本版图片均由市林业局提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