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柴有江
一个个城市主题公园建成,一张张文化名片“亮相”,一件件善行义举传播……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创建全国、全省文明城市为载体,乐平市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文化雨露滋润心田
凭借深厚的文化积淀,乐平赢得了“武术之乡”、“赣剧之乡”
、“文章节义之邦”、“古戏台博物馆”等诸多美誉。但是,乐平人没有沉醉在辉煌的历史中固步自封,而是把握机遇、顺势而为,奋力打造新的文化高地。先后投入2亿多元资金,建成文化中心、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四座城市主题公园、16家乡镇综合文化站、200个农民书屋等一大批公共文化设施。今年,在斥资5000万元建成洪皓森林公园的基础上,乐平市再投入150万元将其打造成乐平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公园里,图文并茂的展板、历史厚重的石牌坊、引人向善的名人故事、充满正能量的园艺小品,向广大市民传播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同时,安排专项经费近90万元,在全市相关路段、公共场所和社区打造、设置一批公益广告宣传牌和“遵德守礼”提示牌。该市还紧抓新兴媒体快速发展契机,高密度刊登公益广告,在《今日乐平网》、《乐平市人民政府网》等政府网站和乐平市新闻中心官方微博《乐平发布》,整版连续推出网友点评、公益广告微点评的创新尝试,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与此同时,充分发掘从明清至今跨越500多年412座古戏台文化和乐平特有赣剧戏曲文化的独特资源,以“戏”为媒,坚持百年古韵与现代气息相结合,融入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创新编写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赣剧《窑变》、《雪花不是花》等优秀剧目。
以活动激发活力,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居民幸福指数,是乐平精神文明建设的又一大特色。乐平市先后组织蔬菜文化博览会、全民健身运动会、全国跑友半程马拉松比赛、广场舞大赛、书画摄影大赛、百条龙舟竞技、农民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文化活动。特别是2014年环鄱阳湖自行车大赛(乐平站)、全国半程马拉松大赛的火热开锣,成为展示乐平古戏台文化与城市风情的特色载体。丰富多元的文化活动,不仅提升了居民幸福感,更成为培育城市文明、推进社会和谐的良好载体。
道德建设催生“好人”
普通民警梁献刚情系留守儿童;汪一兵致富后不忘桑梓,投入家乡公益事业;面对随时会起火爆炸的事故车,农民胡兆书全然忘记自身安危,一心救人;面对长期患重病的妻子,吕建金用24年的青春,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一中华传统美德表述得淋漓尽致……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个个平凡的人物,凝聚着强大的正能量。
先进人物的背后,是培育成长的“良田沃土”。
近年,乐平市强化宣传,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社区、村居为单位,广泛开展以活跃社区气氛、增进邻里友谊、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的“同住一个社区、共建和谐家园”道德文化活动。各社区均组建1至2个群众文化文艺团体,培育文化义工,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社区公益文化活动。如:道德讲堂、“送电影进社区”、“端午节划龙舟”、“元宵灯谜会”、“中秋包粽子”及文艺晚会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同时,把评选宣传“我身边的好人”作为社区文明的引领工程,把文明行为理念透过一个个“凡人善举”,朴实地展现出来。近年来,该市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切入点,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在街道设立社区道德讲堂总堂,并结合市民需求在露天广场、公园空地开设了“流动”讲堂,已累计授课200多期。同时,在每个社区都竖立“身边好人榜”、“善行义举榜”。
全市已累计评出“我身边的好人”近千人,其中有11人当选“中国好人”,1人入选“江西好人”;评出全市道德模范30人,有1人提名全省道德模范,6人当选景德镇市道德模范。
志愿服务弘扬新风
乐平爱心牵手公益联盟、乐益行动志愿者协会等志愿服务组织,从创立之初的几个人发展到今天的百余人。他们通过网络结识、倡议、相聚,一次次走进敬老院、孤儿院、启智学校、贫困山区……为那些需要关怀的人群送上爱心。截至目前,他们相继开展“
扶贫助学、帮孤助残、敬老爱老、抗震救灾、交通劝导”等大型公益活动80余次,把爱撒向了乐平的角角落落。
这只是乐平“千树繁花”志愿服务格局的一个缩影。该市制定下发相关工作意见及任务分工方案,组织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发挥各自优势,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围绕“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生命文明出行”、“小手拉大手——我与家人共文明”、“低碳家庭时尚生活”、“清明节——让低碳与文明同行”、“我是环保小卫士”等主题,来自乐平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在扶贫济困、扶老助残、支教助学、医疗卫生、普法维权、抢险救灾、交通协勤、社区服务、免费接送高考生等方面开展了众多行之有效的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全市各单位组建志愿服务队173支,注册网上志愿者近5.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6.6%。并在17个社区建立了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设立了社区爱心捐赠超市,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服务室。全市志愿服务时累计达6万小时。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