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新区“两违”零增长背后的“奥秘”

2022年01月19日 10阅读 来源:景德镇日报
本报记者

高震麟

刘丹

余露

违法占地与违法建设简称为“两违”,这是目前制约我市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一个瓶颈,是妨碍“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重大障碍。

2014年,高新区城管执法分局全力以赴攻坚克难,上下联动密切配合,调查核实零死角、依法惩治零遗漏,全年累计拆除各类违章建筑17420平方米,实现“两违”

零增长,在我市各县(市、区)打击“两违”工作中名列第一。今年以来,高新区拆除新发生“两违”建筑38宗、1345平方米,继续保持“两违”零增长。

3月12日,记者走进高新区城管执法分局,探究“两违”零增长背后的“奥秘”。

A.打造队伍:选好“领头羊”,打铁自身硬

钱向华,高新区城管执法分局主持工作的副局长,一位干练的中年女性,此前在市城管执法局从事财务工作。谈起为何把她放在这样一个重要的位置上,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良华说,“就是看中了她的才干,舍不得放她走。”原来,2013年市城管执法局进行体制改革,把原先“散落”在各县区的城管执法人员收归局管,钱向华也在“收归”之列。张良华急了,找到分管副市长和市城管执法局局长,要求把她留在高新区。市领导最终同意了张良华的请求。钱向华留了下来,2013年9月走马上任高新区城管执法分局副局长,成为该局唯一的局领导。事实证明,张良华的慧眼识珠为此后的打“两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选好了“领头羊”只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要给她扫清执法道路上的障碍。用张良华的话说就是“为了支持他们的工作,我们高新区的领导绝不为任何人的‘两违’行为向他们打招呼放行,而且我们还会为他们顶住压力”。有了领导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钱向华的腰杆就更硬了,开始着手打造一支“钢铁之师”。

该局首先打破身份界限,建立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形成内部良性竞争,使有能力的人价值得到体现,充分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使高新区城管执法分局成为了一个团结、有力的整体。另外,通过专业考试和体能测试,该局招聘了一批以退伍军人为主的队员,给队员们统一购置了服装,并依据规章制度提高队员待遇,全面提升队员的战斗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打击“两违”的过程中,拉拢腐蚀并不鲜见,执法人员一旦守不住底线,“两违”就会像雨后春笋般呈爆发式增长。钱向华深知这一点。因此,她多次要求全体队员在执法过程中一定要本着“公平、公正、廉洁、自律”的原则,文明执法、廉洁执法,但同时也要不惧怕任何势力,敢于动真碰硬。如发现有队员接收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及“吃、拿、卡、要”的行为,一经核实立即处理,情节严重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钱向华一方面积极为队员们改善工作条件,另一方面又常常向他们念念“紧箍咒”、敲敲警钟,激励与约束机制双管齐下,很快就取得了良好效果。“我们都觉得钱局长是真心为大家的,跟着她干,我们心里踏实,队伍也更团结了。”一位大队长如是对记者说。这位大队长的话得到了张良华的证实:有一次在拆违过程中,对方耍横,要打钱向华,但她被同去的队员迅速围在中间,保护起来。

B.完善制度:权力“进笼子”,执行很严格

据了解,高新区城管执法分局的辖区达31平方公里,包括昌江区吕蒙乡和鲇鱼山镇的一部分。全局目前共有40名工作人员,其中一线执法队员33名,分属官庄、古城、鱼山一、鱼山二和园区等五个执法大队;另有一个督查机构,负责督查各大队执法情况。

31平方公里,33名执法队员,每人平均要管大概1平方公里,光靠钱向华一人的努力肯定不行。“关键还要靠制度管人。”钱向华说。

于是,钱向华到任后即着手完善各项制度。如今,该局已经制定完善了绩效考核管理制度、车辆管理规定、执法人员轮岗制度和周例会制度等各项制度。制度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管理加强了,工作积极性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一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保障有力的队伍轮廓初现。

从《高新区城管执法分局绩效考核管理制度》上记者看到,该制度实行“百分制”,其中考勤占30分,工作表现占70分;对迟到、早退、旷工等都给出了扣分分值和扣款数额,对拆违中出工不出力、辖区内新增“两违”未及时上报等现象也要对责任人进行扣分、扣款。每个人的责任都很明确,违反哪一条怎么处理都清楚明白,每月考核一次,年底归总进行年终综合测评,实行末位淘汰。

与此同时,为确保打“两违”工作的顺利开展,该局坚持逐片、逐村、逐户调查摸底,建案存档。对每一宗“两违”都摸清分布点,列出清单,登记存档;并且挂钩对账。确保每一宗“两违”都有对应的责任领导、责任人和督查员,对摸排出来的“两违”账单,签订责任状,将各自辖区的打“两违”任务落实到个人,如出现违建房建成一层及以上的(或新增违法建筑未上报的),将对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针对打“两违”工作的特性,该局还不定期对各大队大队长及部分队员进行“换防”,防止因为接触时间长了,执法人员和乡、村干部关系熟悉后过不了人情关、面子关,导致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的现象。同时,成立督查组指定专门人员对各片区内的“两违”情况进行现场调查核实,将“两违”情况及时上报局领导,发现新问题将督促大队长和相关责任人进行整改到位,如不按时整改并进行情况说明,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为此,该局购置了打击“两违”专用车辆,在辖区内进行全天候巡查,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拆除,对违章建筑做到了打早、打小,将“两违”控制在初始状态。车辆管理按照集中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即油料、修理、保险由该局办公室集中管理,车辆在使用过程中由各科室(大队)及驾驶员管理,驾驶员必须服从科室(大队)的调配,负责车辆行驶安全。

C.疏堵结合:敢碰“硬钉子”,能为民解忧

古语云:吏不畏吾严畏吾廉,民不畏吾威畏吾公。在打击“两违”工作中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广大群众才会心服口服。有权有势的就能违章建房,无权无势的连正常的危旧房改建都得不到满足,这应该是目前群众对打击“两违”工作最不满意的地方。

对此,高新区城管执法分局采取了疏堵结合的办法,一方面对“两违”行为严厉打击绝不手软,另一方面合理审批农民危旧房改建,为群众解决后顾之忧。

钱向华回忆说,2013年10月份,吕蒙乡古城村有80多户农民未经审批“拆屋做屋”,打击“两违”形势严峻。啃不下这块硬骨头,就将使整个高新区的打击“两违”工作停滞不前。她深知这一点。最终,她和她的队员们拿下了这场硬仗,古城村的违建失控局面得以彻底扭转。

2014年3月19日,城管实行了属地调整,高新城管辖区增加了鲇鱼山镇的5个村。为此,钱向华专门制定了“打‘两违’,盯‘大户’”的打击策略,“坚决打掉在当地有权有势的人的违章建筑,才能对其他违建户形成震慑力。”钱向华如是解释她的策略。在拆“大户”违章建筑的过程中,执法人员果然遇到了阻力,对方百般阻挠还威胁执法人员“要你一只手一条腿”。钱向华顶住了压力,强势推动拆违,围观的老百姓发现城管部门这次是来真格的了。自此以后,当地的“两违”现象迅速得到遏制。

一手坚决打违,一手合理审批,使得确实存在住房困难的老百姓看到了希望。

“这个程序就是先由村委会将本村农民危旧房改建名单上报至所属乡镇,乡镇审核同意并盖章后报至我们分局,由分局派人到现场进行查看、查验户口和身份证、走访四邻,核实确为住房困难户后,通过分局开会讨论,按照困难程度的不同,先重后轻、限量分批上报至市城管执法局和市打击‘两违’办公室,得到批准后方可动工改建。”钱向华向记者介绍道。改建户还要签订《承诺书》,明确改建楼层(不超过三层半)、面积、改建起止时间,相关执法人员也要在《承诺书》上签字,承担监管责任。

据记者了解,2014年全年,高新区范围内共有490多户要求改建老旧房屋,经审核批准的有99户,“都是在不影响规划的前提下,按照困难程度的不同,最困难的最先放。”钱向华说,“经过这一年多的整治,现在我基本上可以坐在办公室指挥而不需要每天跑现场了。因为队员们都很努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